孫 瑩
(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蘇州 215131)
從幼兒歌唱活動談幼師聲樂教學
孫 瑩
(蘇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蘇 蘇州 215131)
結合幼兒歌唱活動的要求與目標,分析與總結幼師聲樂教學的內容與經驗
幼兒歌唱;幼師聲樂教學;創編
幼兒歌唱活動是幼兒藝術教育領域的一項重要內容,幼兒歌唱活動的目標是通過學唱歌曲的過程,促進幼兒在音樂素養、學習品質和個性社會性的發展。教授幼兒演唱歌曲不同于教授成人,要借助故事、游戲或肢體的律動來完成教學,這就要求幼兒教師科學的、系統的設計一堂歌唱教學活動。許卓婭老師在其《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活動指導》中提到學前兒童歌唱教學設計的總流程為:故事-傾聽1+游戲-傾聽2+游戲-傾聽3+游戲-傾聽4+游戲-傾聽5+游戲-完整學唱+反思-挑戰1+游戲-挑戰2+游戲-挑戰3+游戲。故事內容忠于歌詞內容,突出重點與難點。傾聽歌曲5遍,目的是向幼兒保證充足的歌詞和旋律的輸入量,利用各種游戲引起其學習興趣。同時提到組織幼兒進行創編,在組織過程中不斷思考、在引導幼兒進行創編時要編號若干個“樣本”。
通過集體課讓學生了解歌唱的基礎知識、歌唱的姿勢、歌唱的呼吸、歌唱的發聲、歌唱的共鳴、咬字與吐字,通過集體課使學生學會分析處理演唱作品。幼師一二年級聲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領會正確的打開喉嚨,要求學生運用深呼吸和高位置科學的演唱作品,啟發學生思維、豐富樂感,培養學生正確的歌唱狀態。
不知何時在演唱上有了唱法之分,這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困擾,聲樂老師是唱美聲的所有學生都美聲味十足,有的學生本來沒有那么寬的聲音硬是把喉嚨撐大。老師唱民歌則很多學生在演唱上擠、卡、壓。集體課的模式更不能“以一代十,以一法應萬方。”其實無論民族、美聲、通俗、原生態都有共同點,那就是科學的呼吸與發聲。幼師聲樂教師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從教學模式出發,應該涉獵不同風格的作品,由淺入深的教授國外藝術歌曲,如:《我親愛的》、《勃拉姆斯搖籃曲》、《鴿子》、《西班牙女郎》、《喀秋莎》等,教授中國藝術歌曲,如《月之故鄉》、《飛吧,鴿子》、《梧桐樹》,《花非花》,《絨花》等,教授中國地方民歌,如《采檳榔》、《茉莉花》、《太湖美》,《拔根蘆柴花》、《繡荷包》等,流行歌曲,如:《帶我到山頂》、《彎彎的月亮》等。不同風格,不同民族的聲樂作品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
幼師培養的是未來的幼兒園教師,聲樂教學目標不同于專業藝術院校,在進行專業訓練的同時還要與幼兒園的幼兒歌唱活動結合起來,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教學,在我的聲樂教學中,三年級的聲樂教學會出現兩種模式,一是專業的聲樂教學,結合專業曲目繼續穩固呼吸與高位置歌唱,二是與幼兒園的歌唱活動課接軌,加入幼兒歌曲的教唱。幼兒歌曲不同于成人歌曲,它音域較窄,一般只能達到1個八度,演唱時要自然、親切,吐字要清晰,同時加入適當的幼兒舞蹈語言。筆者在教學時將全班46個人分為8組,每組有1位鋼琴伴奏,每周教授她們一兩首幼兒歌曲,同時布置創編作業,還課形式也是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伴奏也可參與其中。一開始學生很不適應這種形式,也不適應演唱幼兒歌曲,堅持下來后她們由簡單的按譜子唱,到后來開始做各種道具、根據歌曲的風格編配不同的舞蹈動作。在演唱《大紅花》時,她們做了一些小花帶在頭上或手上,在唱藏族的歌曲時加入了一些藏族舞蹈動作。學生們有時還會以故事的形式導入歌曲,把一首簡單的兒歌創編成了簡短的兒童情景劇。在此基礎上筆者在教學中又加深了難度,把三首幼兒歌曲放在一起,讓8組學生進行編排。案例如下:
學生創編過程(其中一組):
以簡單的肢體語言,豐富的童趣為創編主旨,在歌曲組合創編上采用經典劇情編排歌曲,有的歌曲兩兩分組進行劇情演繹,有的歌曲整體演繹,使歌表演輕重適宜,具有整體感和情境性。
(歌詞內容)——分析三首歌曲,對三首歌曲歌詞進行改編,將主人公定位“我”和小貓,講述我帶小貓回家,做游戲碎了花瓶的故事。(旋律節奏)——將節奏明快的《數鴨子》、《保護小羊》放在開始部分,旋律舒緩的《好孩子要誠實》放在結尾部分,使整個編排節奏明快。(動作演繹)——動作簡潔,做到整齊和諧順暢自然,動作編排上選用大家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動作直觀形象。動作雖然簡單但要求到位,充分體現兒童趣味性和表現力。
《數鴨子》:(念白:門前大橋上跑過一只貓,長呀長著圓眼睛,胡須長又長)門前大橋上跑過一只貓,長呀長著圓眼睛,胡須長又長,喵喵喵喵真呀真可愛,跟著我回家做游戲,跟著我回家做游戲。(念白:門前大橋上跑過一只貓,長呀長著圓眼睛,胡須長又長)
《保護小羊》:我和小貓做游戲呀,突然碎了大花瓶,爸爸媽媽回到家呀,誰把花瓶打碎了。
《好孩子要誠實》:小花貓喵喵叫,喵喵叫,是誰把花瓶打碎了,爸爸沒看見,媽媽不知道。小花貓對我叫,喵 喵 喵。小花貓你別叫,你別叫,是我把花瓶打碎了,好孩子要誠實,有錯要改掉,小花貓對我笑:妙 妙 妙。
通過編排,學生能夠不受“美聲”“民族”的歌唱方法的局限,從本質上把握幼兒歌曲的演唱風格;通過創編,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大大提高,有時只需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就能高質量的即興完成歌曲的編排。
[1]許卓婭,吳魏瑩.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與活動指導[M].武漢:湖南大學出版社,2015.
G613.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