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哇卓瑪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藏族舞蹈基礎訓練中“屈伸”訓練的意義探析
達哇卓瑪
(甘肅民族師范學院,甘肅 合作 747000)
民族民間舞蹈是我國文化藝術寶庫 中璀璨的明珠,而“屈伸”作為舞蹈基礎動律的核心,無疑對舞蹈的藝術性起到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不同民族有不同藝術風格的舞蹈,這決定了“屈伸”也是不同的。本文在闡述了藏族屈伸形成、藏族舞蹈中“屈伸”審美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藏族舞蹈“屈伸”在藏族舞蹈中的作用、“屈伸”訓練重點進行了探討,旨在引發藏族舞者的思考,提高舞蹈水平。
藏族舞蹈;基礎訓練;“屈伸”訓練;意義探析
藏族舞蹈看似粗獷奔放,不拘小節,實際上這種舞蹈特別注重從細節著眼保證舞蹈質量。要想在奔放的舞蹈中展現出藏族舞蹈的靈魂,并非容易之事。需要做好包括膝關節訓練在內的基本功訓練,嚴按訓練規律,以量變促質變。
(一)藏族所處地理環境使然
藝術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藏族群眾生活地均在高海拔的高原地帶。因此,這里的人民大多數時間都是在起伏不平的高山中行走,膝關節長期處于不斷屈、伸的交替動作中,這樣就使得他們的膝關節高度靈活發達。在舞蹈中,對膝關節有著較強的控制力,并且膝關節也有著良好的柔韌度。同時藏族人民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膝蓋動作自然會融入到藏族舞蹈中,膝關節所具有的特點形成了藏族舞蹈的特色。
(二)服飾特點與自然氣候使然
高海拔地區異常寒冷,為了保暖,這里的群眾大都身著厚重的服裝,并且衣服上有很多的裝飾品,這些“額外”的東西形成的重力均需要雙膝來支撐和調節。同時,在這樣的氣候中,人們會不自覺地將身體縮成一團。膝關節也處于彎曲狀態。這就形成了藏族群眾膝關節的特點,也形成了藏族舞蹈“屈伸”的特點,成為藏族舞蹈膝部特征,極具獨特的美感。
在信息高度發的當今社會里,雖然藏族舞蹈吸收了其它民族舞蹈的精華,與歷史上的藏族舞蹈相較有所變化,但這并不能掩飾藏族群眾對自己的民族舞蹈,尤其是舞蹈中“屈伸”這樣動作的喜愛。所以在藏族舞蹈的基本功訓練中,“屈伸”占有很大比重。當藏族群眾身穿寬大厚實的藏袍舞動,展示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同時,“屈伸”這種具有藏族舞蹈濃重風格的動作也會受到觀眾的喜愛。舞動的時候,舞者身體重心會下移,通過這種大、重、寬的形體語言,給人一種奔放、粗獷的感覺。在膝部的屈伸和抖動中,通過變化腳步的重心,帶動上身左搖右擺。同時,手臂進行甩袖、擺袖、抖袖的動作,與腳步協調一致,形成了流動的造型美,也造就了藏族舞蹈淳樸、雄健的藝術特色。
藏族舞蹈強烈的地域風格總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甘肅藏族舞蹈中,有四個動作運用頻繁,且極具美感。它們是顫、開、順、舞袖。顫的動作特點是,在膝部關節放松的前提下,進行幅度一致的屈伸。開是要求雙腿形如八字朝外打開。順是手臂和腳步在舞動中始終朝向一個方向。舞袖是用手背擺動袖子。因為藏族群眾衣服是寬大厚實的,所以舞袖動作給人一種豪放之感。經常使用的方式有撩、晃、甩、拋、擺等,用以表達舞者豐富的情感。
(一)“屈伸”是藏族舞蹈風格的表現形式
膝關節不同屈伸動律直接影響著民間舞蹈的風格。膝的屈伸看似簡單,但要做到位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練習者聚精會神,并長期反復練習。它是舞蹈最基礎、最重要的動作之一,也是影響舞蹈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符合規范的“屈伸”在舞蹈的系列動作中起到粘合劑的作用,同時,連續的屈伸能為舞蹈注入極大的美感和生命力。
(二)“屈伸”是藏族舞蹈動作的基礎
藏族舞蹈中動作繁多。僅以腳步為例,就有二十多種,分別是抬步、點跟步、撩步、拖步、蹭步、點顫步等等。這些腳步作為藏族舞蹈中的簡單動作,構成了藏族舞蹈的基礎功。練好基礎功必須具備的前提是,要掌握“屈伸”動律。所以,“屈伸”在藏族舞蹈中是關鍵的動作,是藏族群眾在長期對膝部運用經驗進行總結基礎上的藝術升華。舞者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屈伸,就無法跳出藏族舞蹈獨有的神韻。
屈伸部分不僅是藏族舞蹈中最為基礎的部分,也是舞蹈訓練的難點和重點部分。進行屈伸訓練必須緊緊把握住舞蹈的風格特點,從膝部屈伸強弱、深淺入手。
(一)慢屈神動律
針對性的單一訓練對于藏族舞蹈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這種訓練方法可以使學生充分掌握藏族“屈伸”動律的特點,為日后的舞蹈表演熟練運用夯實基礎。慢屈伸要求在訓練的時候,膝部要具有一定的韌性和具有較強的重量感。在進行屈和伸的時候都要恰到好處,同時表現出動作的連貫性和連續性。進行單一屈伸訓練的時候,教師應向學生表明這一動作的重要性以及目的,從而讓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抓住動作的特征,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顫動律
顫動律對舞者的要求是膝部動作要小而快,并且重拍在下有負重感。顫動律訓練的是舞者對膝部的控制力、對節奏點的把握、以及膝部的協調性和靈活性。在藏族的一些舞蹈中,屈伸訓練對膝部、大腿、背部、腹部等部位都具有一定的訓練價值。究其原因,就是舞者如果要將整個身體支撐起,就必須要以膝關節為支點,帶動包括腹部、背部身體相關部位進行聯動,從而形成優美、飽滿的造型。慢屈伸可以營造歡快輕松的氛圍,給觀眾帶來愉悅、愜意的感覺。
“屈伸”無疑是藏族舞蹈最基礎的動作,也是靈魂,能集中體現藏族舞蹈的藝術特色。唯有充分重視“屈伸”在藏族舞蹈基礎訓練,對“屈伸”這個動作進行扎實的訓練,解決好膝部的松弛度、靈活度等問題,才能使學生掌握“屈伸”動律,在舞臺上盡顯藏舞之美。
[1]宋杰.漢代后妃“就館”與“外舍產子”風俗[J].歷史研究,2009(02).
[2]張雪慧.明代藏區施政及對藏族社會之影響[J].明史研究論叢,2004.
[3]次仁德吉.淺談西藏拉薩的人名于民俗文化[J].法制與社會,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