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霞
(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歌唱與想象
楊霞
(大同大學音樂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0)
想象在聲樂演唱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影響和支配著聲樂演唱技巧與舞臺表現。本文從發聲訓練和聲樂演唱兩個方面論述想象在歌唱中起到的作用。
歌唱想象;發聲訓練;聲樂演唱
高爾基曾說過:“藝術靠想象而存在”。茹貝爾亦說過:“想象是靈魂的眼睛”。歌唱作為聲樂藝術的二度創作同樣離不開想象,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情感體驗和意境的領會,都離不開想象的作用,演唱者的想象越豐富、越靈敏,對作品內涵的表現就會越準確、越深刻,對角色的情感體驗就越清晰,聽眾從他的演唱表演中獲得的情感、形象與意境的感受也就越鮮明、具體。
聲樂演唱是集旋律、節奏、語言和想象于一體的舞臺綜合藝術。在聲樂教學中,片面強調專業術語很難取得明顯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大量運用形象化、口語化的語言,刺激學生的歌唱想象力,從而使學生很容易在這種啟發中獲得正確的感覺。想象是聲樂演唱思維中起決定作用的重要環節,至始至終影響和支配著聲樂演唱技巧和舞臺表現。
歌唱者在平時的發聲訓練中,可以通過想象去感知、體會、理解氣息和發聲的關系,從而較好地掌握發聲的內在規律和外部表現。很多學生在發聲和歌唱中都會感到氣息不足,由于缺乏氣息的支撐,往往到了最后幾個音時有氣斷聲吞的感覺。在歌唱練習中,要讓他們保持呼吸肌肉群對抗的力量,不能輕易松開,當然時間越長氣息就保持得越好。歌唱中,我們可以把呼吸方法想象成打氣筒原理,人體的胸腔和腹腔就像管筒,橫膈膜就像活塞,利用活塞向下運動而獲得氣體;而又通過活塞向上運動排出氣體。
(一)歌唱呼吸中的想象
1.歌唱時的呼吸不同于日常生活中說話時的呼吸
在引導學生有效地練習“吸氣”時,我們經常會聽到老師說做聞花式的呼吸,想象自己面前有一朵芬芳的玫瑰花,用鼻和口同時深深的吸氣,盡量做到平穩、柔和,不能強制用力;還有一種“吸氣”就是做驚喜狀,想象你不經意間突然看見了一位久別重逢的朋友,特別“驚訝”的感覺,這時明顯感到胸腔和兩肋擴張了,腰腹之間都充滿了氣息,有膨脹的感覺,找到這種感覺就是吸氣的關鍵。
2.呼氣時,想象對面墻上有一張紙片,吸氣后,用口吹起使紙片不落地,時間越長越好
也可以想象面前有支蠟燭,對著火苗吹氣,火苗徐徐燎向前方而不滅,盡量延長時間。胸腔和兩肋仍要保持擴張的感覺,小腹及腰部有膨脹感,并與下肋保持擴張的力量形成對抗,橫膈膜漸漸上升還原。
(二)歌唱發聲中的想象
蘭珀特曾說過:“理想的歌唱聲音是滿口的聲音向前旋轉,自己能重新塑造每一個元音,我們能感到聲音在唇部和頭部里,舌頭放平。軟腭(小舌)提起,聲音下降到胸部,充滿著身體的每一個凹處和縫隙。”歌唱往往是氣息、共鳴、聲音和體力共同的作用,我在聲樂教學中經常會讓學生們去領會用身體去歌唱,整條脊柱貼住墻壁,想象成氣息的通道,讓每個音都從這個通道里傳遞出來;在音階訓練過程中,我們把每個母音想象成穿在一根線上的珍珠,所有的母音都在一個腔體里,唱得飽滿圓潤;唱高音時,想象成在高空放風箏,風箏放得越高,手上的線就拽的越緊,所承受的力也越大,即聲音越高,氣息越深,對氣息的控制力越強。
想象是貫穿在聲樂演唱過程中一種必備的心理素質,是以原有的聲音意向為媒介,回憶和創造新聲音的心理過程。演唱者對聲樂作品的體驗、意境的領會都離不開想象的作用。歌唱者的想象愈豐富,他對聲樂作品的內涵,即聲音與表現對象之間關系的體驗就愈鮮明。一個好的歌者不僅需要在他的聲音中注入個人情感和色彩,同時還要在他的歌唱中充分描繪出他所演唱的各種不同形象、情景和意境。
(一)想象在表現作品情感上的作用
聲樂演唱中的想象,是以對聲樂作品的深刻研究和領會為基礎的,包括作曲家的創作背景、意圖、風格等,以及作品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內容等等。演唱者要充分利用想象,正確理解作品,深層次挖掘作品內涵,這種想象越靈敏、越豐富,對聲樂演唱中情感與情緒的體驗結合就越緊密,從而對聲樂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就有了更深刻的領悟。
例如,冼星海的《黃河怨》敘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個飽受苦難、身陷絕境的淪陷區婦女面對滾滾黃河,哭訴自己的悲慘遭遇和心中的冤仇,呼喚遠方的親人,并要向敵寇討還血債的心情。在演唱時要把握好悲憤的演唱基調,分層次來演唱,第一樂段表現出婦女在面對黃河時的沉痛哀怨;第二樂段是控訴敵寇的殘暴絕倫、殺子奪命的罪行;第三樂段力度加強,情緒由悲痛、悲憤轉化為絕命之際的血淚呼喊!演唱時應做到喚物陳景,引情入境。
再如,劉聰在1994年沈陽音樂學院舉辦的“愛祖國愛家鄉”征文比賽活動中,偶然間從板報欄里發現了杜志學的作品,便一發不可收拾,一種真摯的情感撞擊著他內心深處,譜曲的沖動油然而生,通過兩個月的奮斗和不斷修改完成了這首《故園戀》,并獲得了很好的成績。歌曲描述的是在改革春風的沐浴下,滿懷志向,走出大山的一名山村學子的思鄉情懷,開篇描寫了故鄉的美麗景色,河水清清、山道彎彎,表現了對家鄉的熱愛。第二段講述了長大后遠離家鄉的不舍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接下來的“啊”字是發自肺腑的歌唱,是游子內心激情的迸發!全曲飽含激情,用最簡單的語言把對家鄉的思念、對未來的憧憬表現得酣暢淋漓!每個人都有思鄉的情懷,正是這種真摯的情感流露貫穿整首作品的主題,才是引起演唱者和聽眾強烈共鳴的根本原因。
(二)想象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聲樂這門舞臺藝術,除了應具備歌唱能力和舞臺表演能力外,同時也需要準確、深刻的理解能力來塑造人物形象。演唱者必須充分發揮想象這一心理要素,通過各種途徑,不斷擴大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積累和形象感受,特別是身臨其境的切身體會、對角色進行深入的剖析,真實、貼切地刻畫人物性格心理,并把他創造性地運用于聲樂表演中,這是聲樂表演生動感人的關鍵。
例如我國歌劇史上的第一部抒情心理歌劇《傷逝》,劇中子君的詠嘆調在人物形象塑造和心理刻畫方面尤為突出。演唱時,要充分發揮想象力,把自己融入到角色當中,準確、生動地挖掘人物的性格、氣質,從而完美塑造人物形象?!秱拧肥且徊勘瘎。兑荒ㄏ﹃枴分?,子君是一個單純向往新思想中宣揚新生活的五四女青年,一位把愛情和婚姻幻想成童話的女學生,此時人物的情緒是陽光、積極的?!讹L蕭瑟》是兩位主人公在同居后,面臨社會壓力和涓生失業,往日的溫情漸漸遠去,子君眼見秋風掃落葉的蕭瑟景象,借景抒情,演唱時應表現她對生活的迷茫和內心深處的吶喊?!恫恍业娜松穭t是子君即將離開涓生時,哀嘆自己不幸的人生:社會的冷酷、父親的威嚴、愛情的盲目、情感的天真及沒有出路的選擇……最后走向死亡。在演唱中要充分發揮想象力,把人物的情感經歷和心理變化用內心最真實的情感抒發出來,從而生動、準確、逼真地再現劇中人物形象。
想象是歌唱不可缺少的一種心理素質,貫穿聲樂學習和演唱的始終。通過想象我們用最簡單、直接的思維方式去領會抽象的專業術語,從而找到正確的發聲方法;通過想象我們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情感,正確分析、塑造人物形象,生動地刻畫人物性格心理,并合理運用到聲樂表演中,使聲樂藝術獲得充沛的生命力!
[1]楊立崗.聲樂教學法[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2]徐行效.聲樂心理學[M].科技出版社,2003.
[3]周蔭昌.聲樂教學作品選[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克利夫頓.韋爾著,羅抒冬譯.聲樂基礎教學法:演唱的基礎和過程[M].人民音樂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