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論“游牧”黨項的抉擇"/>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李德明“臣宋”意圖考
——兼論“游牧”黨項的抉擇

2017-01-31 04:32:39馬旭俊楊軍
北方文物 2017年2期

馬旭俊 楊軍

李德明“臣宋”意圖考
——兼論“游牧”黨項的抉擇

馬旭俊 楊軍

李德明 臣宋 黨項

李德明“臣宋”并非單純遵父遺命,而是意圖通過“臣宋”得到歲賜、貿易等機會,獲取更多的物質利益,以擺脫困擾夏州政權諸部的經濟窘境。同時,借助宋朝賦予的政治地位來掌控約束諸部經濟命脈,實現夏州政權內部由黨項拓跋氏所主導的經濟利益再分配,從而達到增強對諸部控制力度的目的。

李繼遷臨終前曾反復叮囑其子李德明,“爾當傾心內屬,如未許,則連表祈請”①,“一表不聽,則再請;雖累百表,不得請,勿止也”②。對于李繼遷臨終前為什么這么安排,史籍沒有明確的記載。李繼遷去世的消息很快被投宋部族帶到了緣邊諸州,不久鄜延路鈐轄張崇貴致書李德明。李德明卻回信稱:“葬事未畢,難發表章。”③張崇貴“致書”是其自發行為,且書信的內容沒有記載,但從李德明回信內容來判斷,當是勸誡李德明主動上表。隨后張崇貴將李德明回書情況奏告宋真宗。宋真宗一邊降詔詔諭李德明,一邊命令張崇貴與之約期和談,并提出如果歸順,須獻出靈州、止居夏州等若干條件④。可李德明對此沒有作出及時回應,直到一年多后,面對諸部投宋“禁不能止”,李德明與張浦商議請降于宋。

對于與宋和解問題,李蔚認為是李繼遷臨終前就已商議好的既定方針,李德明只是貫徹執行而已;黃兆宏也認為,李繼遷認識到與宋作戰的弊端,為讓李德明在遼、宋中間求生存,確定與宋和好的政策。李德明遂秉承其父遺言內附于宋⑤。這些觀點雖然肯定了李繼遷、李德明父子在黨項崛起過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但是并未深入考察當時黨項部族社會內部的“變遷”。王又一提到了李德明“臣宋”前后黨項部族的“變遷”,卻不曾展開討論⑥。王明柯在談及部族社會認同與領袖權威強弱變化時,認為“人類經濟生態的調整、變動,隨之而來的幾乎必然是社會認同與社會組織上的變革,或兩者同時發生”,“當一個游牧部落與定居城鎮、國家關系愈來愈密切時,由于涉外關系變得既多且復雜,代表牧民對外交涉的各級領袖政治權威也會被強化”⑦,這為我們準確理解黨項部族“投宋”、李德明“臣宋”等歷史事件提供了新辟門徑,即社會經濟的“變遷”才是部族離合、領袖權威發生變化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試著從夏州政權的社會經濟角度出發,探討李繼遷遺囑背后黨項的社會經濟現實以及李德明“臣宋”的政治意圖與行動抉擇,并以此為例管窺西夏建國前夕“游牧”黨項的歷史抉擇。

一、部族“投宋”與社會經濟變遷

夏州政權諸部多以游牧為業,“無耕農之業,無蠶織之功”⑧,且經濟上無法自給自足,有較強的依賴性,“但以販青白鹽與邊民博糴粟麥充食”⑨,加之李繼遷十余年的爭戰劫掠,民不聊生,“自逆寇滔天,蹂踐四郊,田疇日荒,樵蘇絕路,負戶而汲,易子而食”⑩。在如此脆弱的社會經濟環境里,叢林法則大行其道,“戎人但以攻剽為生”。因此,前來投宋的夏州教練使安晏“言賊境艱窘,惟劫掠以濟”,這是對這一時期夏州政權諸部經濟境況的準確表述。爭戰劫掠所造成的經濟創傷,從前來投宋的部族所言被李繼遷“所掠”、李繼遷“殘虐、殘忍”之語可管窺一斑。同時,在李德明告誡其子李元昊的話中也有所反映:“吾嘗從事于兵,雖苦勞萬狀,第自困爾。”

除了爭戰劫掠之外,大興土木、營宮造府也是造成諸部經濟窘境的又一原因。1003年初,即李繼遷攻破靈州后不久,欲在此營建都城,其弟李繼璦對此提出質疑:“今恢復未久,據而遷棄,恐擾眾心。”可當時志得意滿的李繼遷不以為然,“從古之成大事者,不計茍安,立大功者,不徇庸眾”,遂令李繼璦等督眾立宗廟,置官府,帶領宗族建設都城。事實上,李繼璦的顧慮不是沒有道理的,1001年宋臣李繼和上言:“靈州遠絕,居常非有尺布斗粟以供王府。”所以,李繼遷建都靈州之資本很大程度上是從諸部劫掠所得。投宋的魏瓊等報告,李繼遷為了開發靈州,將“銀、夏州民衣食稍豐者”西遷,致使“蕃落數年薦饑,道殣相望”;投宋的夏州教練使安晏也稱,“籍夏、銀、宥州民之丁壯者徙于河外,眾益咨怨,常不聊生”。

此外,自然災害、氣候異常也讓諸部經濟狀況雪上加霜。1003年,投宋的魏瓊稱“去歲傷旱,禾麥不登”,劉赟等以“蕃部災旱”投宋。1003年氣候異常寒冷,“初,緣邊冬衣,常以八月送。劉謙言邊城早寒,請促以六月,詔從之”。氣候寒冷導致邊兵皮毛裘需求量大增,宋朝“以寒苦令諸路休役兵”。史籍雖沒有直接記載氣候寒冷對諸部族造成多大影響,但獲得“中央”支持的邊城所受影響至此,經濟結構單一且依賴性強的諸部族所受影響是可以展開合理想象的。

鑒于夏州政權嚴峻的經濟形勢,宋朝乘機以物質利益相招誘。1001年,宋臣張齊賢上疏認為,今日西鄙之事勢言之,“以窮討則不足,防遏則有余”,并主張以官爵、貨財激勵與李繼遷有仇蕃部,招誘大族首領(下簡稱“招誘政策”)。宋真宗后來基本是按照這一策略削弱李繼遷勢力的,詔諭“諸族有能生禽李繼遷者,當授節度使,賜銀彩茶六萬;斬首來獻者,授觀察使,賜物有差”;又“遣使諭秦隴以西諸戎使攻李繼遷”;對陷入窘境的部族提供經濟援助,環州白馬族與李繼遷戰斗,屢徙族帳,缺乏食物,“賜廩粟”;對取得戰功的部族嘉獎賞賜甚厚,蕃官慶香、癿儂慶等族大敗李繼遷有功,宋真宗“悉與所獲物,加賜銀彩”;對前來歸附的部族署以官職,“宜令轉運司籍部下逋民田給之”,使其有養生之計,并以厚利招誘靈夏綏銀宥等州大族首領歸附,“能率部下歸順者,授團練使,銀萬兩,絹萬匹,錢五萬緡,茶五千斤,其有亡命廷叛去者,釋罪甄錄”。

經濟窘境和北宋“招誘政策”內外雙重因素對夏州政權造成了深遠影響。一方面,夏州政權出現部族頻繁投宋現象,李德明“臣宋”前部族投宋的記錄共計25條。其中1001—1004年24條,占“臣宋”前總記錄數的96%,而且為李繼遷、李德明時期(982—1032年)部族投宋頻率最高的四年(平均記錄數每年6條)。從史籍記載來看,這一時期部族投宋的具體原因有經濟困難的,劉赟等“以蕃部災旱”來歸,康奴族等言“人不聊生”;也有逃離李繼遷控制的,嵬逋等為李繼遷所掠,“徙帳來歸”,葉市族羅埋等“持賊遷偽署牒”投宋。另一方面,李繼遷與夏州政權境內諸部的沖突進一步加劇。這一點從1001—1004年間與李繼遷有關的部族投宋記錄數達11條(如因李繼遷死、為李繼遷劫掠、李繼遷部下等),占李德明“臣宋”前投宋記錄總數的44%有所體現;諸部受宋朝的利誘,開始主動攻擊李繼遷,宋軍“與熟戶折密桑等族掩擊偽署萬子軍主族帳,俘斬、獲其資畜甚眾”,李繼遷蕃部“為藥令族合蘇擊敗之,斬首百余級”;還有部族為了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在政治上努力迎合削弱李繼遷的行動,蘇尚娘“屢告賊中機事,以為臨州刺史,賜錦袍銀帶”,隴山西延家等“納馬立誓,乞隨王師討賊。詔授禿逋本族軍主,厚犒設之”。

二、李德明“臣宋”及其威權確立

面對“所管蕃部”不住投宋,夏州政權統治者幾乎束手無策。宋太宗曾問黨項首領李繼捧:“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諸部?”李繼捧道:“羌人騺悍,但羈縻而已,非能制也。”所謂羈縻,“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黨項拓跋氏對其境內部族管理模式松散,“雖各有鞍甲,而無魁首統攝”,還沒有形成統一集權。李繼遷僅攜數十人逃往地斤澤,以“出其祖彝興像以示戎人”的方式詔誘黨項諸部;李德明“志在自守,然其下部族時亦寇鈔邊境”,可見這種管理松散的局面,在李繼遷、李德明時期仍未改變。這種局面形成的社會原因在于,夏州政權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等因素決定了諸部以“游牧”為主的經濟形態,而“游牧”的部族為了適應多變的外在環境(氣候、戰爭等),獲取維持自身生存的物質資源,必然發揮更多的“移動性”(有的各處“游牧”覓食,有的改變政權認同獲取利益),從而難以形成集中化、階序化的統治秩序。因而,如何擺脫經濟窘境并增強部族控制是擺在李德明面前兩個棘手的問題。如不及時解決,李德明統治的根本將會動搖,然而這并非李德明及其夏州政權能獨立完成的,需要借助強大的政治外力。

與夏州政權鄰近的強大政治集團只有遼朝和宋朝。從經濟實力角度來說,宋朝遠優于遼朝,完全有能力為夏州政權帶來充足的經濟援助,而且也只有宋朝有權中止對諸部的“招誘政策”。因此,經過二十余年的抗宋戰爭之后,深陷困窘的夏州政權統治者向宋請降。1005年正月,面對部族驚疑觀望、離心離德的局面,趙保寧向李德明諫言:“假北朝威令懾之。”李德明遂遣使向遼朝請求冊封,然而“臣遼”后部族逃離仍“禁之不能止”,李德明遂與張浦謀劃。張浦說:“先王遺命,應即表聞,緣降之太易,彼將輕我……請之,此其時矣。”李德明于同年六月派遣王旻向宋請降。從張浦的話中也可以看出,夏州政權統治者遲遲不“臣宋”,是有意自抬身價,增加談判的砝碼。

王旻奉表歸款之后,宋真宗以“繼遷昔時變詐之狀”再次提出冊封條件,茲抄錄如下:

今當使德明自為誓約,納靈州土疆,止居平夏,遣子弟入宿衛,送略去官吏,盡散蕃漢兵及質口,封境之上有侵擾者稟朝旨,凡七事;則授德明以定難軍節度使、西平王,賜金帛緡錢四萬貫匹兩、茶二萬斤,給內地節度使俸,聽回圖往來,放青鹽之禁,凡五事。

對此,李德明表示除納靈州、遣質子外悉能如約,宋真宗則堅持“禁鹽如舊,不許回圖”。經過反復交涉,宋朝率先作出讓步,允許李德明占有靈州,“其余并依前議”。可李德明仍不愿遣送質子,雙方僵持不下。直到1006年九月,李德明遣使進誓表,但沒有遣送質子,對于解除“經濟制裁”問題,“所乞回圖及放青鹽之禁,雖宣命未許,然誓立功效,冀為異日賞典也”,即李德明主張是否允許貿易及放青鹽之禁,以他日后的表現來定。宋真宗遂接受了李德明的誓表,并按照之前約定對李德明封爵賞賜。隨后,李德明表現積極,頻繁遣使于宋,以期許宋朝解除經濟制裁。“德明遣人致書,以駝馬土物送遺”;“德明遣使貢御馬二十五匹、散馬七百匹、駝三百頭,以謝朝命”;“德明又遣使來貢”。1007年三月,李德明向宋請求“進奉使赴京,市所須物”,宋真宗“以德明進奉頻仍,特加賜焉”,并“從之”。同年七月,宋真宗又準許“保安軍置榷場,許蕃民咸赴貿易”。1008年四月,李德明“請許市青鹽”,宋朝以所納誓書“素不載青鹽事”拒絕。也就是說,宋朝僅解除了“不許回圖”的制裁,允許貿易,而“青鹽之禁”依舊。至此,夏州政權從宋朝獲取物質利益的主要途徑是歲貢和榷場。

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李德明在朝貢和榷場貿易框架之下,不遺余力地采取多種形式增加財富,如提高接待宋朝使臣的規格,“于綏、夏州建館舍二日,曰‘承恩’,曰‘迎暉’。五百里內,道路、橋梁修治整飭,聞朝使至,必遣親信重臣郊迎道左”;私自增開榷場進行貿易,“麟、府州民多赍輕貨,于夏州界擅立榷場貿易”;加大進奉使人攜帶私物的種類、數量,“進奉人使中賣甘草、蓯蓉甚多,人數比常年亦倍”;還私自交易違禁物品,“德明多遣人赍違禁物竊市于邊”;“延州民與夏州牙校互市違禁物”。

總的來說,李德明“臣宋”使夏州政權擺脫了經濟窘境。正如范仲淹所言,“朝聘之使,往來如家,牛羊駝馬之產,金銀贈帛之貨,交受其利,不可勝紀”;李德明利用從宋獲得的資本大力開發興靈地區,“塞垣之下,逾三十年,有耕無戰,禾黍如云”,為后來西夏建國打下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以繼遷窮蹙,比元昊富厚,事勢可知也”;經濟的富足使得夏州政權統治者日益貪圖享受,李元昊曾就此向其父李德明質疑:“所得皆茶彩輕浮之物,適足以驕惰吾民。”同時,李德明“臣宋”起到了加強部族控制的作用。首先,“臣宋”后,宋朝基本中止了“招誘政策”,先后多次詔諭邊吏“自今蕃部歸投,不須發兵接引”,“仍戒邊吏自今毋妄納降者”;其次,宋朝冊封李德明間接地提高了其在諸部中的政治威望,宋朝詔諭諸部“德明既納款,皆王土也,但復舊居,不須遷內地”,將李德明的誓表下發西涼府,曉諭諸蕃轉告甘、沙。需要注意的是,宋朝賦予李德明在歲賜和榷場貿易中的壟斷地位,才是其政治威望在夏州政權內不斷提高的根本。雖然史籍沒有詳細記載夏州政權境內諸部間的貿易交流情況,但通過考察“青鹽”貿易,可略見“臣宋”后黨項拓跋氏在夏州政權經濟上的主導地位。1006年八月宋夏和談之際,宋臣陳堯叟上言,如果允許榷場貿易“青鹽”,官買官賣,平夏青鹽甚多,恐會造成市場混亂。宋真宗認為如果解除“鹽禁”,當先以文告諭榷場(不為買),“若異時德明復有懇請,則當令榷場量定分數收市之”。可見,宋朝對“青鹽”貿易一直持謹慎態度,即使開放“鹽禁”,也不支持官方大量購買,照顧到夏州政權的經濟訴求,可酌情定量收市。實際上,李德明時期宋朝從未開放過“鹽禁”,即夏州政權諸部族無法通過與宋貿易“青鹽”獲得生活所需,“蕃戎所賴,止在青鹽”,說明李德明已經壟斷了黨項諸部戰略物資,有可能是通過貿易、賞賜與諸部進行物品流通、交換,促使黨項諸部臣服。從1008年李德明“請許市青鹽”被拒絕后再沒有復請的史實推斷,李德明及其夏州政權諸部沒有出現“青鹽”大量積壓無路可銷的情況,由此得之:一、李德明通過利益再分配基本能夠滿足諸部族基本的經濟需求;二、其頻繁竊邊交易的“違禁物”中應當就包含了大量的“青鹽”。

總之,李德明通過歲賜和榷場貿易,掌控了夏州政權獲取經濟援助的外來渠道,實現了夏州政權內黨項拓跋氏所主導的經濟利益再分配,“貨易華戎,捃剝財利”,既而得以增強部族的控制,“聚中原祿賜,略有河外,服屬小蕃”,其領袖威權逐漸確立,“德明承襲以來,仰恃國威,吞噬略盡”。與此相應的,1005年之后部族投宋頻率驟降。

綜上,李繼遷向靈州地區的擴張使得夏州政權“資源不足”的困境日益緊迫,諸部族為了獲取基本的生存條件,或加入爭戰劫掠以戰利品為生計,或遷徙他處獲取資源,或改變政權認同取得利益(如投宋),夏州政權統治者對此是難以約束的。李繼遷“抗宋復夏”之初,尚能以“李氏世著恩德”的歷史共鳴號召銀夏舊部,而隨著夏州政權經濟窘境的日益加深,這種歷史共鳴也不足以維系諸部對夏州政權的現實認同。因此,適應多變的外在環境(降雨量、戰爭、災害等)以謀生是“游牧”的本質內涵,而諸部的現實需求與抉擇才是影響游牧部族聚集與離散的根本因素。李繼遷時期的夏州政權諸部多行游牧或農牧混合經濟,以掠奪、青鹽及少量的采集作為輔助性生業。顯然,夏州政權內部絕無可能完成互通有無,而掠奪并非夏州政權統治者欲“成霸王之業”的最佳選擇,掠奪所帶來的部族戰爭更具破壞性,而且掠奪增加了部族的“移動性”(遷徙或改變政權認同)。因此,此時的“游牧”黨項需要外來物資的挹注,而這只有與宋朝貿易才能實現。與宋貿易獲得的物質利益不僅可以使夏州政權擺脫經濟窘境,而且將所獲物資在政權內部進行再分配,可強化各層級首領的政治權威。因此,“臣宋”是李德明必然且唯一的選擇。

李德明“臣宋”為夏州政權帶來了巨大的變遷。李德明通過掌控貿易路線、商隊等獲得物質利益,確立威權,控制部族;開發興靈,發展農業,為西夏建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與農耕定居的宋朝互動是“游牧”黨項集中化、階序化政治體(國家)形成的前提之一。

注 釋:

① 〔宋〕 王稱撰,孫言誠、崔國光點校:《東都事略》卷127《西夏傳》,齊魯書社2000年,第1100頁。

② 〔宋〕司馬光撰,鄧廣銘、張希清點校:《涑水記聞》卷7,中華書局1989年,第139頁。

③ 〔宋〕《宋大詔令集》卷233《賜趙德明詔》,中華書局1962年,下同,第906頁。

⑤ 參見李蔚:《略論李德明》,《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88年第1期,第29頁;黃兆宏:《西夏政權的奠基人——李德明》,《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年第12期,第96~97頁。

⑥ “景德和議”不但有效化解了(黨項)內部的分崩離析,而且通過議和,換來了宋朝的大量財物,穩定了內部,鞏固了他的統治結構。參見王又一:《筑西夏政權之基,聚黨項民族之大——再論李德明》,《民族史研究》(第十二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496頁。

⑦ 王明柯:《游牧者的抉擇——面對漢帝國的北亞游牧部族》,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第98、219頁。

⑨ 〔宋〕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卷2《太祖太宗經制西夏》,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182頁。

⑩ 《長編》卷39,第835~836頁。

〔責任編輯、校對 王孝華〕

馬旭俊,男,1985年生 ,吉林大學文學院博士研究生;楊軍,男,1967年生 ,吉林大學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郵編 130012。

K246.3

A

1001-0483(2017)02-0084-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18|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夜色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波多野结衣|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视频网|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视频| 9cao视频精品|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国产在线八区|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区免费|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九九视频|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3| 欧美午夜在线视频| 国产理论一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人成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在线不卡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国产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网站| 成色7777精品在线|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情网站在线观看|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免费人成视网站在线不卡| 91香蕉视频下载网站| 日本成人一区| 无码 在线 在线|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 久草性视频|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麻豆|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本|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熟女AV|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V一区无码内射国产|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熟妇丰满人妻|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播五月综合|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激情综合图区|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第一区免费| 九色免费视频|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网图区|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国产精品制服| 热久久这里是精品6免费观看|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网在线播放|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