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沈陽渾南區嘉華學校,遼寧 沈陽 110000
?
陽光不語 靜待花開
——淺談新型師生關系
劉 丹*
沈陽渾南區嘉華學校,遼寧 沈陽 110000
新時代的教育應打破傳統觀念,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陽光教育理念應該根植于校園,根植于課堂,根植于每一位教育者的心里。這就要求教師和學生間建立起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一種和諧,有利于教育的陽關般溫情的師生關系。
陽關教育;師生關系
師生關系是一種特殊而復雜的人際關系,也是教育教學中最重要的一種關系。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師生關系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教育中,教師是教書匠,學生是忠實聽眾,教師處于一種主導和控制地位,師生關系是不平等的。而新時代的教育,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影響教育成敗的關鍵,而許多發生在校園內的沖突,其根源就是教師不善于與學生交往。
曾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一個特別的日子里,北風和陽關相遇,他們約定誰能讓行人脫下厚重的大衣,誰就能永遠留在這片美麗的土地上。北風上場了,刮得飛沙走石,天昏地暗。人們把大衣拉得更近了。接著,陽光普照大地,風和日麗,氣候宜人,大家紛紛解開大衣,最后脫掉外衣。
陽光贏了,用它特有的人情味兒,人情味兒就是陽光的味道,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更需要一種陽光般的溫情,做一個期望收獲的智者,靜待花開。所以我認為校園中最需要的就是這種陽光般的教育。那么如何建立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首先,陽光教育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新的課程標準,真正理解新課標中所提倡的“一切為了學生”的價值追求,不能一味的主導課堂,應該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學內容也應緊密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例如,語文教師在執教《春》這篇課文的時候,正常的教學順序應該是先指導學生通讀全文,然后整體感知朱自清先生寫了春天的哪些美景,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他是怎樣展現的這些特點。這樣詳細的分析后,學生成了做題的高手,卻仍然無法領悟春天的美,久而久之,會對閱讀失去興趣。莫不如我們先從日常生活入手,讓學生們從時間上先了解入春至夏這段時間,我們身邊的大自然有哪些變化,讓一條時令的縱線貫穿全篇,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這樣才能發自內心的研讀文字,深入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
除此之外,廣大教師還應該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才能適應當今科技和知識日益更新,不斷發展的時代。為人師表,行為示范,一名教師不但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更要有崇高的職業道德,以優秀的品質,端正的人生態度去教育和感染學生,給學生以正能量,從而讓他們建立起正確三觀。教師應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我們每天的言行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治學態度的嚴謹,兢兢業業的工作,全身心的付出,這些必然會對學生產生無聲的教育,規范他們的行為,影響他們的情感,教會他們做人。
其次,陽光教育需要教師應該有廣博的胸懷。尊重和愛護每一個孩子,做到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
生命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教育的終點,以人為本是教育的核心,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每個學生就像五個手指一樣,各有千秋,不能等量齊觀,孔子說因材施教就是這個道理。教師應該善于和每個學生交流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背后的每一個家庭,更應該知曉每個學生的“花期”不同,有的學生不是“花”,而是一棵樹。教師應給個性迥異的他們以尊重,關愛,賞識。我想,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有時候根本不需要什么苦口婆心,語重心長,真誠地、細心地、專注地傾聽即好,正如默默無語的陽光,可能會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這樣學生才會向老師敞開心扉、吐露真情。
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多對學生微笑,讓學生更多時候感受到的是陽關般的溫暖,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和學生的關系很融洽,又何愁教學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呢?然而,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代溝,有時候教師在思想、認識和觀念上與學生存在很大的差距,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充電”,更新自己的思維,轉變自己的心態,努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主動和他們交流思想,發現更多的共同語言,始終保持一顆青春活力的心,一顆年輕的心,一顆理解和愛學生的心,從而為教學提供更溫情優質的環境。
最后,陽光教育要求教師應該具有自我批評的精神。
真誠勇敢地面對自己個性缺點和教學上的不足,沒有任何虛偽和嬌柔造作。術業有專攻,教師的知識能力和水平不一定方方面面都比學生強,因此能有真誠的自我批評精神的教師更容易讓學生欽佩,更容易拉近與他們的距離。這種批判的精神和謙遜的態度并不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反而會讓他們更加心悅誠服。況且,教師的言行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他的學生們,勇敢的面對自我,不虛妄、不夸飾的品格更是他們需要具備的。
尤其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平時在學習知識和專業業務方面的能力還不足,沒能擠出更多的時間沉下心來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有時候實在太疲憊,還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當然我們教師在平時教學中也常常會出現錯誤,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面對這些不盡人意的方面,我們都應該本著和學生平等的原則,放下架子,勇于批評自我,尤其是在學生面前無畏地展現自己的這些不足,這樣學生就會覺得你也和他們一樣,是真誠的、通達的,只有這樣教學才會向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前進。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遷、時代的日益發展、教育的迅速進步,陽光教育應該洋溢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花開自有期,孩子們的成長過程更需要耐心等待,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做只顧低頭耕耘,卻時時錯過的忙人,要收起急躁與焦灼,靜下心來教育,默默等待花開。
[1]劉建勛.建構新型師生關系.課堂內外,2013,4(1).
[2]劉林平.愛的誤區.中國人事出版社,1997.10.
劉丹(1982-),女,漢族,遼寧本溪人,碩士,沈陽渾南區嘉華學校,中學一級教師。
G
A
1006-0049-(2017)14-01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