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英
(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現代音樂綜藝欄目對聲樂教學的啟示
高美英
(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山西 忻州 034000)
21世紀初,《超級女生》《超級男聲》《中國好聲音》《我想和你唱》等音樂綜藝欄目收視率火爆,成為年輕人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此類綜藝節目喚醒了社會大眾對歌唱的熱情,形成了流行音樂界的音樂風暴。尤其是很多處于青少年階段的學生來說,非常癡迷于這些音樂綜藝欄目打造的明星偶像,希望自己能與這些偶像有相同之處,或將他們奉為學習目標對象。這類型綜藝節目的開播引發出的這一系列社會現象,對聲樂教學有著一定的沖擊力。本文將透過這種現象談一些聲樂教學的想法,促進我國音樂教學的有效實施。
聲樂教學;流行音樂;教學改革
流行音樂類選秀節目一經各省衛視開播,就在我國范圍內迅速掀起了流行音樂的浪潮,各類媒體、互聯網也紛相關注,成為了廣大音樂愛好者、特別的青少年群體追捧的目標。此類欄目對學生群體來說,不僅對我國流行音樂的普及與發展有著一定的意義,使廣大民眾沉浸在音樂帶給大家的震撼中。同時,這種現象對聲樂教師來說,流行音樂欄目激發了學生對歌唱的學習熱情,同時也使有些學生一味的沉浸于“成名”、“明星夢”中,使學生對聲樂學習產生懈怠的消極影響。流行音樂的選秀綜藝節目像把雙刃劍,教師首先要對此類現象有客觀的認識,在聲樂教學中要進行正確引導,才會使聲樂教學與時俱進。
音樂綜藝欄目能將群眾對流行音樂的喜愛程度空前提高,能夠充分引領社會流行音樂的潮流。教師要對這種社會現象進行客觀的分析,可以嘗試著用流行音樂對學生的積極影響,在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方面進行充分引導,使聲樂教學貼合學生的興趣。這類綜藝節目具備的共同特點:
第一,群眾參與性。這些節目比較注重社會各個行業有音樂才能的人,有好嗓子、受過或短期受過訓練的都能夠參與節目。“我想和你唱”這檔欄目是目前最具有群眾參與性的電視綜藝節目,使大眾與自己喜愛的明星直接面對面互動,多種行業身份共同參與演唱互動,來自于社會各個階層的“偶像”帶動了流行音樂的廣泛發展。參與音樂活動的群眾具有明顯的特征,例如學生歌手吳莫愁、少數民族歌手吉克雋逸,都深受大家的喜歡。
第二,時尚潮流性。這些音樂綜藝欄目選用了流行音樂的時尚潮流元素,歌曲的選擇、歌手的造型、發聲方法等處處彰顯個性,激發了觀眾對新特事物的獵奇心理。尤其對于學生群體來說,這一特征與青少年階段的張揚個性相契合。
第三,商品性。音樂綜藝欄目有效的拉動了各階層大眾的文化消費觀念, 能夠收獲一定的經濟利益,帶動經濟增長。
因此,聲樂教學時,面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要借助這些音樂綜藝欄目的的特征,使學生能夠得到有針對性的聲樂教育,提高學習興趣與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
由于青少年的認識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此類音樂綜藝在激發學生熱愛流行音樂的同時,會使學生著迷于歌唱演員的外在表現,忽略內在能力的培養。外表光彩奪人的明星、歌手、學員,在這個欄目平臺只需要通過唱歌就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愛,享受被追捧的感覺。一些學生在見證了這些歌手如此快捷的成名經歷后,也奔走于各城市歌手選秀欄目的面試現場,幻想一夜成名,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只有目標卻忽略了自身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學生形成健全獨立的人格,不利于學生意志和品質的培養。
音樂綜藝選秀節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流行音樂的發展,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對青少年思想價值觀念造成一定的影響。一些歌曲的歌詞內容或旋律過于傷感或扭曲,對青少年來說會產生很多消極情緒。長時間沉浸在帶有傷感情緒的音樂中會使學生產生消極的心態,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不利于身心健康,嚴重的會導致抑郁。 有些歌曲宣揚的格調不高,會使學生產生扭曲的價值觀念,這些問題都會對聲樂教學乃至學生的各科學習帶來一定的阻礙。
音樂教育是藝術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的創新, 結合這些音樂綜藝欄目的共同特征,教師在聲樂教學中不僅自己要有創新的思維,還要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創新教學內容,例如我們可以借鑒《我想和你唱》節目,將一首歌曲改編成簡單的二聲部歌曲,教師與學生配合完成,使歌唱形式豐富多樣,培養學生的和聲感覺;或是在流行歌曲內加入一些其他唱法的元素,例如:流行+歌劇,流行+戲曲等等;創新教學方式,例如聲樂課一般由教師教、教師示范,學生學、做為主,我們可以轉換角色,教師唱,請學生點評,或者教師做兩種不同的示范,請學生進行對比分析,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歌曲的時候對音樂知識進行探索性的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充分的發揮思維想象空間,積極樂觀地面對音樂綜藝節目的利與弊,使聲樂教學工作具有創新性。
音樂對人的思維、情緒、心態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多聽多唱一些能夠傳遞正能量的勵志歌曲,有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學生在學習成長中有正確的軌跡。對于聲樂專業的學生來說,這些選秀綜藝欄目為表演欲望強烈的學生們帶來了展示自己才華的平臺,學生在演出實踐中的大膽嘗試與經驗的總結,也是聲樂教學中重要的環節。在進行聲樂教學時,教師要借鑒好音樂綜藝欄目的有利因素,倡導學生向正能量靠攏,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聲樂實踐方面事半功倍。
在聲樂教學中, 教師會注重音樂技巧方面的訓練,但是沒有強調技巧的訓練要達成的目標是情感的表達。歌唱不是擁有了情感就可以表達出歌曲的情感,需要很多歌唱技術的支撐,但是重技術、輕情感,就會使歌曲顯得蒼白無味,無法產生情感的共鳴。這些綜藝節目的歌手之所以能恰當地表達歌曲情感,是長期情感教育與技術訓練的結果。因此,教師在聲樂教學過程中,要會運用心理學手段,例如想象、聯想、移情等加強學生的感性認知能力,使學生演唱前對歌曲有一個正確的體驗與理解,在演唱過程中融入個人的真情實感,運用所掌握的發聲技術技巧來詮釋歌曲的內涵與主題思想。
聲樂教學的過程、歌曲演唱的過程都是審美的過程,聲樂教學應該加入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音樂選秀綜藝節目極好地迎合了當代大眾的審美口味。有些選手演唱技術實力較強,但是在這種特定的平臺,沒有與觀眾的喜好相匹配,觀眾不明白該歌手出彩的原因。例如“好聲音”欄目評委汪峰、那英等實力派歌手,自身具備較強的演唱實力,還具有一定得音樂審美能力,能夠從臺上歌手獨特的方面為大家進行解說,善于發現歌唱人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能及時糾正、總結自己的演唱問題。因此,音樂審美能力是聲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學生擁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有利于理解音樂內涵、感受音樂魅力。
本文簡要分析了目前音樂綜藝節目對聲樂教育帶來的影響,肯定了此類節目在學生專業學習中具有很強的帶動性,并且推動著流行音樂的發展,使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對音樂、對歌唱狂熱的追捧,筆者對此現象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要借助此現象的優勢來對聲樂教學內容、方式方法進行思考與探索,使聲樂教學貼近生活又不失藝術性。聲樂教學不單純是一門藝術專業學科的學習,更是塑造學生人格魅力的教學,應幫助學生避免一些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做法, 達到教育教學的目標。
[1]任占忠.“中國好聲音”影響下的高校音樂教育模式改革的思考》[J].北方音樂,2014.
[2]王勇,張海.“中國好聲音”對“中國好教育”的借鑒和啟示[J]. 新課程學習(下旬),2013.
G42
A
高美英,女,山西省忻州市,山西省忻州師范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聲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