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素珍
一堂精彩的有智慧的語文課,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學生之間的互動活動,使教與學真正互動起來,使學生的課堂時光異彩紛呈。
一、轉變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把“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營造“樂學”的氛圍。而“樂學”氛圍的創設,除了講究豐富而新穎的教學內容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靈活機動的課堂結構也顯得及為重要。小學語文收集了大量的寫景散文,以及脈絡清晰的參觀記和言簡意賅的說明文。如《記金華的雙龍洞》等,這些課文文質兼美,膾炙人口,教學上要求學生熟讀成誦,如老師采取強制的辦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些課文,效果不盡人意,在教學中,我利用教材資源,開展“今天我來給你當導游”語文活動課的形式,讓同學們興致勃勃地投入這項活動。許多同學為了能當上最佳導游,課外積極主動地收集資料、圖片,寫導游詞,不厭其煩地修改導游詞,為出色完成這項活動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一學習方式的呈現,大大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積累與運用知識中找到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激活了課堂。
二、轉變學習方式,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
課文是一個例子,它如一葉小舟,載著學生去獲取新知。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靈活運用教材,靈活采用教法,拓寬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如在指導《再見了,親人!》一文,我打破傳統教學分段、概括段意、體會中心的教學模式,設計如下1、根據學生已有送兵體驗,讓學生先說在車站送兵看到的感人情景。2、結合課文插圖、想象朝鮮人民送別志愿軍的情景。等問題打開學生的話閘。課堂通過學生課前自身的體驗,看圖描述以及課內外感人故事描述,讓學生感受到親人們難舍難分的情景,體會到中朝兩國人民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深厚情誼。又如學習《赤壁之戰》這一課,我沒有只讓學生明白課文的內容,認識幾個人物,了解一場戰斗,就此“嘎然而止”,而是趁學生對《三國演義》有濃厚的興趣,因勢利導,舉行“讀三國,話三國”的活動,并進行“講三國故事”比賽,這樣把探究性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不僅學會自主學習,更將這種行為轉化為一種本能,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采取行之有效的靈活的教學方法,不但激活課堂,而且使課內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實現了學生思維的多向交流,擴大了交流的信息量,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促進所探究問題的解決,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內容,激活了課堂。
三、轉變學習方式,促進了學生的能力發展
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就是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離開了語言談語文教學,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語言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能力,如我在教《世紀寶鼎》一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世紀寶鼎的造型特征及作者的表達方法,我通過個別讀,教師導讀,品讀等多種方法,讓學生直面語言文字,潛入語言環境,讀中感悟語言,感悟這一藝術珍品的整體造型,象征意義,紋飾的精美及工藝的精湛。從而,也讓學生領悟了作者在表達上的特點。在教學寶鼎的文化內涵,寶鼎的藝術成就,寶鼎的寓意這兩個段落時,我通過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的方式,品評出語言的意蘊,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即我國人民在聯合國誕辰五十周年,鑄贈世紀寶鼎的深刻寓意有所感悟。在學生全面感知寶鼎外形特征及我國人民在聯合國誕辰五十周年,鑄贈世紀寶鼎的深刻寓意之后,我讓學生模仿作者、老師用自己的語言贊美世紀寶鼎這一藝術珍品。開展“假如你是中國代表,向聯合國贈送世紀寶鼎,你會怎樣介紹?”口語交際活動,激發了學生再次閱讀課文的興趣,這種學習方式的呈現,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有效地培養了學生創造性使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在表達中得到發展。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并受到熱愛和平的思想教育。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和進取精神,引導學生通過 動腦、動口、動手等實踐活動,積累感悟,促其自學,自悟,學會學習,使其創造性思維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語言表達等多方面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
四、轉變學習方式,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兒童的興趣傾向性是一種心理品質,因為個體的實踐活動及其能力有限,不可能對每一種事物和活動都感興趣,教師要善于注意并發現兒童的興趣傾向,通過語文課,搭建一個可供學生施展特長張揚個性的機會,促使每個學生都能興致勃勃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去。如教學《鳥的天堂》一課,我根據本班學生興趣廣泛的特點,創設活動情境。即根據學生朗誦、繪畫、音樂、舞蹈等興趣特長,讓學生自由組合,自主選擇學習課文的方式,這樣自然不用老師反復提醒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學生便會自覺地,興致濃厚地,融入到活動中去。同學們主動學習課文,主動探討,研究問題,自主體會課文字里行間所包含的情感,從而自主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樣的活動空間給了學生廣闊的展示才藝的空間。一節課下來,朗誦小組的同學為同學們繪聲繪色地朗誦了課文,用情感道出了對課文的理解,向同學們再現了美麗的大榕樹以及縱鳥飛翔的熱鬧情景;繪畫小組的學生也不賴,他們用畫筆描繪了作家筆下的“鳥的天堂”;音樂組的同學卻能圍繞中心編寫了贊美“鳥的天堂”的詞曲;舞蹈小組的同學用優美的舞姿表現了鳥兒在天堂里自由歡飛,歌唱的熱鬧情景。課堂上學習方式的轉變,讓課堂出現喜人的景觀,充滿人文氣息,煥發生命的活力。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學生的各方面特長也得到充分的展示,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同時又促進了各學科的整合。
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轉變為主動的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從多種渠道學習鮮活的語文并激活思維,有利于學生關注生活、關心國家社會的觀念和習慣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素養,有利于學生探究意識、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形成,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使課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