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靜
摘 要:戲劇文學在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高效的戲劇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理解與編制戲劇的思維,因此,在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通過戲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多樣化思維。以此來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基于此,文中重點分析了高中語文戲劇類課程內容的教學措施。
關鍵詞:高中語文 戲劇類內容 教學措施
高中語文教材中包含了部分以戲劇為主的課文,這些課文的選取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的全面教育需求。學生們要想擴大自身的視野,就應該了解和學習不同文化背景、題材的課文,從而可以使他們事先了解大量的文學體裁。盡管在課本中加入課文是一種具有可行性的措施,但是采用何種方法來提高戲劇類課程內容教學的有效性,并從根本上保證學生對戲劇的深入理解,仍舊需要教師進一步探究相應的教學措施。
一、重新明確教學方向
教學定位直接影響著教學方向,所以,校方與高中語文教師均需要對目前的教學定位進行審查,并對教學計劃加以相應調整,一直到戲劇類課程的教學定位可以符合我國的基本教育教學要求為止[1]。首先,教師應該主動學習同我國以及世界戲劇有關的理論概念,力求運用精煉的語句與熟練的時間線敘述技能,從而為學生更好地講解戲劇類理論知識。其次,教師可以對校方為其提供的教學素材進行重新審視。另外,教師在選取課文時,不應該只選取必修教材中的課文,還應該查看一些以閱讀為核心的選修課文,然后再按照理解與表演的難易性來確定每篇課文的實踐時間。最好采取循循善誘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和表演戲劇,從而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真正具有價值的戲劇藝術。
二、基于閱讀來體會戲劇文學文化的內涵
由于高中生已經能夠熟練地掌握語文文學技巧,因此,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無需向學生逐字逐句地講解理解性的知識內容。在課堂教學開始前或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課文,以此來體會戲劇課文中的句子所體現出來的美感。另外,教師還可以提出相關的閱讀類的問題,比方說,在閱讀中,要求學生找出刻畫主人公性格特點與形象的句子。或者是文中全部帶有“隱喻”意味的句子。基于此,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此外,當第一階段的閱讀結束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體會主人公的情緒變化,并將自己逐漸地同戲劇角色相融合,理解角色的想法,“經歷”作者的心路歷程。這樣學生就能夠深深地體會到我國戲劇文學文化的內涵。
三、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增強其感悟與表演能力
在開展高中語文戲劇文學教學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踐,以此來真正體會課文的主旨和學習樂趣。另外,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既存的教學條件為學生創建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比方說,將教室布置成戲劇舞臺,為學生們搭建大量展示自我的平臺,從而讓他們通過親身體驗與學習戲劇文學來初步了解文本,激發其學習戲劇文學的興趣。戲劇本身屬于一種表演藝術形式,要是將戲劇與舞臺相脫離,就會導致戲劇失去自身原有的光環。所以,在開展高中語文戲劇文學教學時,為了確保學生們能夠感受到戲劇文學的藝術性,教師應該加強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的創新,將教材里面的內容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并鼓勵學生以表演的形式將其表演出來,從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2]。以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五中的《邊城》這篇課文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課文里面的部分節選內容讓學生來進行表演,首先讓學生自由劃分小組,然后再選取相應的情境與角色,并在課堂上表演戲劇;此種方法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紛紛選取適合自己的人物角色,挑選表演道具,創建表演情境等。此外,教師還應該給予他們適當地指導,比方說,在表演第一場戲時,需要事先指導學生做好充分的表演準備,大聲朗讀、表演主人公的對白,不僅如此,還要指導他們如何通過舞臺語境來正確把握自己的角色,感受人物說話的語氣與運用的語調,接著再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與表演。通過實際教學可以看出,采用此種方法,不僅使表演的學生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而且還集中了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出了平時不愛參與表演的學生的熱情;除此之外,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與實踐以及表演相結合寫一篇關于自己學習心得的隨筆,進而有助于他們深入理解所學的戲劇文學作品。還有一點就是,教師應該將課內教學活動同課外教學活動進行有機結合,以此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結束語
綜上所述,好的戲劇文學在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及繼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戲劇文學作品,更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應該對其引起足夠重視。然而,立足于我國高中戲劇文學教學的實際開展情況可以看出,卻仍然存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廣大高中語文教師有必要探究出一種有效的戲劇類課程內容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袁秋娥. 關于高中語文戲劇文學作品的教學方法的研究思考[J]. 新課程(下), 2016(3).
[2] 常曉星.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戲劇文本的教學困境及優化策略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