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海虹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在教學中滲透情感因素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比不得語文教學,因為語文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情感的滲透過程,學習過程中涉獵的情感因素很自然,數學教學往往以數字,圖形為主體,與情感相關是否有牽強之嫌?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學呢?
縮短與學生間的角色距離。常見到一些老師在學生面前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師者風范,對學生動輒訓斥有加,言行間給學生造成一種心理的威懾力,長此不改變這種形象,使學生對其有恐懼感,課堂上看此唯唯諾諾,秩序井然,但實際上由于學生將精力集中對老師的察言觀色上,而忽略了對課堂知識的理解與思考,教學效果從何而來?舉一例:某教室上課時說:“這節課老師教你們學習平行四邊形的知識”。若換種說法:“這節課老師和你們一起來學習平行四邊形的知識”。兩種說法僅有幾個字只差,但與學生間的距離卻拉近了許多。授課伊始就以平易近人的姿態走進學生的感知世界。再如,學生對一道解決問題的理解出現偏差,所得結果自然與標準答案大相徑庭,請看A老師的處理方式:這類的題目我至少講了五遍,你腦袋進水了吧?怎么總搞不明白這么簡單的道理?難怪同學們都會笑話你……,B老師的處理方式:其實你知識在理解題目時有一點點偏差,來,現在我們一起來重新分析一下這個題目……。倘若我們設身處地的立于學生的角度,前者處理方式自然會使學生對此行為有抵觸情緒,甚至產生抗議的舉動,后者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學生從心理上容易接受,得到相應的效果,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教師要善于用眼睛傳遞自己的情感信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根據自己長期以來對學生的觀察,發現大多數學生都喜歡與老師有眼神上的交流,當然這種交流不是簡單只是“看看”。當一個學習方面比較“差”的孩子有了些許的進步,如果你能及時用欣賞的眼光投遞給他,他會覺得原來自己并不是天生的愚笨,原來自己也可以這樣跟教師交流!當一個孩子有了令人感到厭惡或者鄙視的舉止時,你切不可把充滿敵視的眼神投給他,他只是個孩子,他需要你的責備、糾錯,但更需要你的理解,尊重與鼓勵,所以,這時你一定要把最真誠最能體現一個師者的眼神傳遞給他,他會欣然接受你的建議的。
允許學生對自己的講述進行質疑。教師在講授過程中出現口誤或者比之更深層的失誤是在所難免。有次聽課時,曾遇到過這樣的情景,有位老師在講“菱形是不是梯形”時,由于課前工作沒做充分,結果出現“菱形不是梯形,只是一種四邊相等的特殊四邊形”的謬誤。有關孩子提出:那么,從梯形的概念上看,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不就是梯形嗎?而菱形不也是一組對邊平行嗎?為什么不屬于梯形呢?真是一語道破天機,連聽課的老師都捏了一把汗!請看這位老師的處理:在這位學生講完他的觀點后,老師帶頭給這個孩子鼓掌,然后很陳懇的對全體同學說“感謝王同學的精彩質疑,其實,剛才是老師故意設的懸念,就看你們敢不敢對老師提出疑問,現老師也像你們一樣呀,也會出錯,所以當老師出現錯誤的時候,那你們舊一定要勇敢的站出來,對老師講:老師,你錯了!”
接下來,是學生一陣持久的掌聲,而這些掌聲是發自學生內心的……雖然是一次失誤,但恰恰老師通過靈活的方式溝通,減弱了教師與學生間交流的障礙,他們會發現,原來自己的老師也會出錯,并且老師也會虛心向我們學生學習,這是種無以言表的榮耀,能與自己的老師站在同一地平線上進行心靈的溝通,那是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數學教學中的情感教學,里面確實包涵了許多學問,只要我們用心跟學生交流,用心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相信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呈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