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春虎 ,王慧 ,程小果
(1.山東濱州沃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濱州 256600;2.山東省動物病原微生物工程實驗室,山東 濱州 256600)
H9N2亞型禽流感的流行現狀與防控措施
宿春虎1,2,王慧1,2,程小果1,2
(1.山東濱州沃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濱州 256600;2.山東省動物病原微生物工程實驗室,山東 濱州 256600)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又稱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屬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幾乎所有野生及家養禽類均可感染。根據禽流感致病性的不同,可以將禽流感分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1]。H9N2亞型禽流感屬于低致病性禽流感,但對養禽業的危害卻很大。
H9N2禽流感自1966年首次在美國美威斯康辛州的火雞飼養場發病后,其后在亞洲、中東和北非等許多國家流行。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在我國和世界各地廣泛流行,不僅僅給養禽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給公共衛生安全造成的隱患不可估量,對人類的健康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H9N2亞型禽流感一年四季均有流行,秋冬季節較為嚴重,各日齡雞群均易感。病禽或帶毒禽是主要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可經污染的水源從糞-水-口途徑傳播,也可從已感染禽所產的蛋中分離出病毒,氣溶膠是其非常重要的傳播方式[2]。
隨著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的不斷進化,其傳染源愈來愈多,感染譜也逐漸擴大,不僅能感染禽類,也能感染貓、狗、豬甚至人等多種哺乳動物。近幾年我國人感染發病或死亡的病例不斷出現和增多,引起了H9N2對公共衛生威脅的重視[3]。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人們逐漸認識到水禽,特別是鴨,已經成為禽流感病毒的高度易感動物,甚至可以引發死亡,其本身也成為禽流感病毒的巨大貯存庫和傳染源,很多學者認為野生鳥類在H9N2亞型禽流感傳播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4]。
當H9N2亞型禽流感呈典型流行時,傳播范圍廣且發病突然,感染率高;呈非典型流行時,通常不出現特征性的臨床癥狀,往往造成免疫抑制,如新城疫免疫失敗,產蛋率下降,細菌或支原體繼發感染等[5]。
同時,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可以為高致病性H5N1、H7N9等亞型禽流感病毒的形成而提供內部骨架,導致人較高的死亡率,引起了人們對H9N2亞型禽流感的高度重視。
1994年陳伯倫等在我國南方雞群監測中首次分離到H9亞型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這是中國大陸最早關于發生H9N2亞型禽流感的報道,該毒株被命名CK/BeiJing/1/94。1996~2001年從華東地區發病雞群中分離到多株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且這些毒株的HA基因都起源于我國最早的CK/BeiJing/1/94亞系。
1997年相關學者監測香港活禽市場發現,H9N2病毒感染約占家禽的4%,僅次于H5N1,并指出香港地區H9N2禽流感病毒均屬于歐亞種系,又可分為3個亞群:即 G1、G9和 Korean亞群,分別以 QA/HK/G1/97、CK/HK/G9/97 和 CK/Korea/323/96毒株為代表株,又有另外一種亞群分類為G1、Y439和Y280(類G9株)三個亞群后則分別以QA/HK/G1/97、DK/HK/Y439/97、DK/HK/Y280/97 為 其代表株。
揚州大學劉秀梵等對一株最早在上海流行的H9N2(Ck/SH/F/98AIV)全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該毒株系Ck/Beijing/1/94亞系與其它毒株重組的變異株,并指出可以將流行株分為BeiJing/94亞系或Y280亞系、G1亞系和Y439亞系等三個亞群,并指出自1998年后該重組的H9N2亞型毒株F98株已經逐漸代替Beijing/94株成為了華東地區的流行毒株。
通過對1998~2008年間華北以及華東地區的17株H9N2亞型AIVs的遺傳進化分析分析,發現所有這些毒株均與Y280株同源性最高,并且重組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基因型。后通過對2008年之前上傳NCBI的大約15000個HA基因片段和8000個NA基因片段進行分析,提出了新的亞系命名系統,并指出WI/66為h9.1亞系,Y439亞系毒株為h9.3亞系,G1為 h9.4.1亞系, 以 Beijing/94、F98、Y280為代表的均為h9.4.2亞系。后于2012年對該進化方法進行了補充說明,指出BJ94株為9.4.2.1分支,SS94、SD696、HP 等疫苗株均為 9.4.2.3 分支,Y280亞系為9.4.2.4分支,并指出自2008年以后h9.4.2.5分支逐漸成為優勢流行分支。
2014年劉金華團隊報道稱,H9N2亞型禽流感很容易發生重排,且部分重組病毒毒力明顯提高,危害加大,且指明H9的基因型自2013年后均趨向一致,均為G57基因型。
2014~2015年,對最新流行的H9N2的變異的流感中發現6個從未報到的最新的抗原氨基酸位點的變異。抗原位點的變異不僅導致了空間結構的改變,而且一個抗原位點的變異也可以導致另外一個抗原位點結合抗體的能力,并指出該特殊抗原位點的變異是導致免疫失敗最主要的原因。
3.1 加強飼養管理,注重生物安全 良好的飼養管理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防止冷應激,大雞群易發病的臨界溫度為16℃,當免疫或天氣變化時,雞舍溫度需適當提高1~2℃,并盡量保持晝夜溫差不超過5℃,特別注意避免短時間內出現較大的溫差變化,可在飲水中定期添加維生素抗應激。
杜絕病原侵入雞群,做好定期按時消毒工作。在進雞前用不同成分的消毒劑最好消毒3次以上,加強養禽場的防疫管理,禽場門口要設消毒池,嚴禁外人隨意進入禽舍;工作人員出入要更換消毒過的膠靴、工作服;進入廠區的用具、器材、車輛等物品要消毒;嚴禁從疫區或可疑地區引進家禽或禽制品。此外需要做好糞便的處理工作,尤其是冬春季發生過禽流感的糞便、污物等一定要堆積發酵,不允許曠野處理。
3.2 選擇對型防疫,優化免疫程序 免疫接種是控制病毒性疾病發生的主要手段,在流行季節宜盡早免疫和多次加強免疫。選擇與流行毒株相匹配且質量可靠的疫苗,并結合本雞場的實際情況,例如母源抗體水平、疾病流行特點以及家禽種類等因素制定適宜免疫程序,可以多次強化免疫以增強雞群的抵抗力。
選擇與流行株抗原性或基因型號一致且最具代表性的疫苗種毒株,確保其對流行毒株的有效保護。并通過后續定期監測抗體的方式掌握雞群的抗體動態,據此優化免疫程序,使各個日齡段雞群均可產生并維持較高水平的抗體,保護雞群健康[6]。
3.3 合理使用藥物,增強雞群體質 合理使用保健藥物、控制雞群呼吸道及細菌性疾病等藥物。合理使用藥物的前提是準確判斷本病,而新城疫和H9亞型禽流感在臨床上發病較為相似[7],若判斷不準,會導致后期的治療及相應的防控措施效果不好。在病毒病易發季節,可使用抗病毒中藥,減少呼吸道和消化道病毒含量。并注重適當使用保護肝腎的中藥,提升機體抵抗感染和恢復健康的能力。
在我國,獨特的地理環境及養殖模式為H9N2亞型禽流感的發生及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而越來越多的疫苗使用,使得免疫壓力的持續存在,加上活禽貿易的迅速發展又為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的重組和變異提供了必要條件。因此,需要針對H9N2亞型禽流感病毒的流行動態及變異情況做好長期跟蹤和監測工作,以期可以掌握住其流行的最新情況和信息,并據此及時研發針對性疫苗來做好該病的防控工作。
[1] (美)Y.M.Saif.主編.蘇敬良,高福,索勛主譯.禽病學(第十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171-172.
[2] 鐘蕾.H9N2禽流感病毒在雞群中氣溶膠傳播的分子機制及PA-X蛋白在H9N2病毒中功能初探 [D].揚州:揚州大學,2014.
[3] 王玥蓮,李繼科,王林,等.2016年四川省首例人感染禽流感H9N2危重癥診治搶救分析[J].中國呼吸與危重監護雜志,2016(4):415-417.
[4] 劉秀梵.家養水禽在我國高致病性性禽流感流行中的作用[J].中國家禽,2004,26(12):1-5.
[5] 劉香敏,紀鴻翔,王建琳,等.山東省部分地區雞源大腸桿菌與低致病性H9亞型禽流感病毒混合感染的調查[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4):88-90.
[6] 程小果,陳申秒.蛋種雞新城疫的防控思路及建議[J].中國動物保健,2014,16(8):35-36.
[7] 劉玉山,史玉穎,郎冬梅,等.雞新城疫與禽流感在臨床上的區別[J].家禽科學,2014(2):30-31.
S858.311.33
C
1673-1085(2017)12-0029-03
2017-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