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生
蔬菜穴盤幼苗的生長調控技術
□文/趙生
在蔬菜生產中育苗是生產的重要環節之一。穴盤育苗是一個動態過程,在整個育苗期間要使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長比例保持在一個理想的水平不太容易,因此要根據生產計劃和作物種類的不同,采取相應有效的方法加以調整,促進或抑制幼苗的生長。
幼苗地上部的生長過量,或者說地上部對地下部的生長比例過大是導致秧苗質量變差的主要原因。幼苗地上部生長過量的具體表現為:幼苗較高,節間較長,葉片較大且較軟,根系生長量小且較弱、可拉性差,難以移栽成活。為保持地上部與地下部的生長平衡可采取以下方法。
1.1 降低環境溫度或提高基質溫度。冬季育苗,在苗床下增設地熱線可以提高基質溫度,促進幼苗的根系生長。在幼苗子葉展開后就應該把溫度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圍內。例如辣椒日平均氣溫18~19℃(晝溫23~30℃、夜溫12~15℃),茄子17~18℃(晝溫25~26℃、夜溫12~15℃),黃瓜16~17℃(晝溫22~25℃、夜溫12~15℃),番茄16℃(晝溫20~25℃、夜溫10~13℃),甘藍等喜冷涼蔬菜15~16℃(晝溫20~25℃、夜溫9~10℃)。子葉期的幼苗在夜溫過高的環境中很容易徒長,所以應將室溫控制在上述溫度指標的下限,第一片真葉出現后再將夜溫恢復到上述溫度指標的上限。
1.2 適當減少基質中水分含量。如果基質水分過多,穴盤內通氣性差、土溫低,不僅影響根系發育及其吸收作用,也容易引起漚根死苗現象的發生。在光照不足及較高的溫度條件下,基質濕度過高會引起秧苗徒長,植株往往表現出新枝高、軟、細、葉子大,根系不發達。因此要適當控制穴盤基質濕度,澆水要澆透,保持見干見濕,防止少量多次澆水。
1.3 使用硝態氮和鈣含量較多的肥料。硝態氮肥可以防止幼苗徒長,又能保證幼苗生長對氮的需求,降低氮肥總量也可以防止幼苗徒長。當基質溫度低于13℃時可以使用硝態氮肥料。高硝態氮和高鈣的肥料多是堿性的,施用一段時間后會提高基質的pH值,應當注意調整基質pH值。
1.4 增加光照。穴盤育苗時,特別是果菜類的幼苗對光照的要求較高,光照強度較低或光照時間不夠都會影響秧苗的質量。在冬季和陰雨雪天進行穴盤育苗,為了保溫對育苗溫室晚揭早蓋都會導致光照不足,對幼苗的正常生長產生不利影響。這種情況就需要采取人工補光的措施。如果沒有條件補光,要盡可能地在保溫的前提下延長光照時間,即使是散射光對幼苗的生長也有好處。也應將溫室覆蓋材料揭開,不要使幼苗長期處于黑暗狀態下;在日光溫室內張掛反光幕,增加幼苗的受光量;遮陽網只能在中午高溫時段使用,整天覆蓋會對幼苗生長生長不利;盡量使用新膜覆蓋溫室,并經常擦去薄膜上的灰塵增強其透光性。
幼苗有時也會出現根系過于發達而地上部長勢弱小的情況,即地上部對地下部的比率過低。地下部的生長超過地上部生長一般是濕度低、光照強和溫度高所引起的。其主要表現為:葉小、顏色淺、節間短且頂端小,根系生長量大,苗易撈出。當幼苗生長在溫度高、光照強、空氣濕度低的環境中會限制幼苗地上部的生長,使節間較短。促進地上部生長可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2.1 增加日平均溫度,促進地上部的生長。在10~26℃的溫度范圍內,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長速度隨著溫度的升高呈直線上升;超過最佳溫度時,生長速度則會減慢。如果需要加快幼苗地上部的生長速度,可提高日平均溫度,促進葉片數的增加。
2.2 提高基質水分含量,促進地上部的生長。在氣候較干、光照較強的情況下要使用保水性較高、透氣性差一點的基質。為了防止基質過干還要頻繁澆水并且澆透;但水分不能在基質中滯留太久,否則會引起爛根及葉部病害。
2.3 使用銨、磷含量較多的肥料,減少硝態氮肥料的施用量,促進地上部的生長。使用銨(或尿素)和磷含量高、硝態氮和鈣含量低的肥料能促進幼苗地上部快速生長。在高溫、強光、空氣干燥的情況下,幼苗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最強,需要更多的銨態氮肥促進葉片和節間的生長。由于幼苗的吸收水分加快會促進鈣的吸收,因而不需補充過多的鈣。
2.4 降低光照強度,促進地上部生長。可以通過遮陽把光照強度降到2.8×104Lx以下,促進地上部的生長。光照過強會使葉溫快速升高,迫使氣孔關閉和光合作用停止,從而影響幼苗的生長。相反,由于光照強度的降低,并保持葉片溫度低于32℃的臨界溫度,可使氣孔始終處于打開的狀態而不影響光合作用和幼苗的正常生長。
2.5 增加育苗環境中的空氣濕度,促進地上部的生長。間隙噴霧或保持基質中的含水量,會增加育苗環境的空氣濕度。噴霧系統可降低溫室內溫度、提高室內濕度;水簾降溫系統也可以增加室內濕度。濕度提高會降低蒸騰作用,減少物質消耗,增加營養面積,促進幼苗生長。
當穴盤苗的實際生長量比育苗計劃所要求的生長量晚時,可以采用提高日平均溫度3℃;采用干、濕循環澆水法,提高基質含水量;多次施施用銨態氮肥或尿素,氮濃度要把握在150~250毫克/千克;注意檢查基質的pH值和EC值,保證養分的吸收和根系的正常生長。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7.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