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飛 李桂杰
(遼寧省康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110500)
地膜覆蓋茄子栽培
于飛 李桂杰
(遼寧省康平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110500)
將專用塑料薄膜(俗稱地膜)貼蓋于栽培畦(或壟)表面,促進地上部植株生長發育的簡易覆蓋栽培方法,叫地膜覆蓋栽培。地膜覆蓋可為蔬菜作物的根系創造適宜而又相對穩定的環境條件,從而實現蔬菜提早成熟,增加產量,提高品質,降低成本,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
茄子進行地膜覆蓋栽培可以實現早熟、優質、增產、增值的目的,但采用地面覆蓋技術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1 整地做畦:整地質量是地面覆蓋技術成功與否的關鍵一環。要求在地膜覆蓋前,必須通過耕翻、施肥、灌水、耙地、起壟做畦等措施,使土壤達到結構疏松、通透性好、水分充足、營養豐富的條件。首先要確保充分施用一定量的農家肥,每畝地約施有機肥4000千克。但施肥量一般應比無地膜的減少20%~30%,并適當增施磷鉀肥。然后耕翻土地,耕地前先清除前茬桔稈及其他雜物,耕地后如墑情不好則應進行灌溉,待地表見干后立即耙平、碎土,緊接著起壟做畦。畦面要求“土細如面”,平整無坑洼。為了使地膜更緊密地貼在畦面上,要把畦面中央做成漫圓拱形。茄子多用壟栽,壟的高度一般不超過15厘米,過高會影響灌水,不利于水分橫向滲透,過低則影響地溫的增溫效果。
1.2 在鋪蓋薄膜之前,要根據壟寬選擇合適幅寬的薄膜,以免浪費。
1.3 鋪膜:整地做畦后,要緊跟著進行鋪膜作業,做到搶墑覆蓋,這樣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人工鋪膜作業最好4人同時操作。其中2個人分別在高壟兩頭將薄膜順畦面展開,并拉緊薄膜使其緊貼畦面,另外2人將膜的兩側及兩頭用土壓嚴。鋪膜時一定注意不使地膜松弛或產生皺紋,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地膜保水、增加地溫、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
1.4 定植時要用土把定植穴周圍地膜封嚴,防止地膜下熱氣通過地膜孔漏頭。要經常檢查地膜,發現膜面出現裂口或壟四周跑風漏氣,一定要及時用土壓嚴。在進行各種田間操作時,注意保護薄膜不破損。
地膜覆蓋栽培茄子的地塊一定要耕層深厚、排水方便、通氣性好,并選用4~5年未種過茄科作物,與其它作物實行5年輪作的地塊。北方一般采用高壟覆膜,是在頭一年的秋天深翻30~40厘米深,經過一冬天的曬壟,開春土壤化凍后,于定植前10~15天結合施肥,每667平方米施入優質農家肥5000~6000千克,尿素8~10千克,過磷酸鈣30~4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進行耙細、耙平。如果土壤墑情不好應及時澆水補足水分,待土壤適耕時,立即耙耢保墑,整地覆膜。
3.1 地膜種類
3.1.1 無色透明地膜:是常用的地膜,透光性、保溫性好。
無墑地膜:是在地膜原料中加入無墑劑,透光性比較好,覆蓋土壤增溫快,適合于低溫期及保護地覆蓋用。3.1.2有色膜
黑色地膜:黑色膜覆蓋后,透光率在10%以下,使雜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因而可以殺滅雜草,但增溫效果不明顯。
綠色地膜:綠色地膜主要是使植物進行旺盛光合作用的可見光透過量減少,而綠色光增加,因而降低了膜下雜草的光合作用,起到了抑制雜草生長和滅草的作用,綠色地膜對土壤的增溫作用不如透明膜,但是強于黑色膜,特別對茄子地上部生長有利,綠色地膜價錢較高。
銀灰色膜:具有防紫外線、驅避蚜蟲減輕作物病毒病,抑制雜草生長的作用。
3.2 打壟與做畦
茄子地膜覆蓋栽培,一般要做成高壟或高畦。便于排水和提高土壤溫度,并且能夠降低土壤濕度,減輕病害的發生。通常高畦或高壟的高度不應超過10厘米,過高時往往因水分不易滲入畦內而發生旱害。畦寬一般為90厘米,栽兩行;高壟栽培時壟底寬60厘米,壟頂寬45厘米,壟高10厘米,畦(壟)做好后用小木板將畦面及四周拍平(壟頂及壟幫)或用木制的凹形磙子鎮壓畦面。木磙的凹形與畦(壟)面吻合,用手扶拖拉機牽引。鎮壓次數要根據畦(壟)面的土塊多少和平坦程度來決定,一般1~2次。然后立即覆膜。
晚霜過后,地溫穩定在12~15℃時應盡早定植。每667平方栽苗2800~4000株。栽苗前先在地膜上開定植孔,挖出定植孔下的土后栽苗,定植苗要求營養土方完整,定植苗時要做到定植口要小,苗栽穩。苗栽好后將土回填,將膜壓緊、封嚴。
5.1 保護地膜
定植后立即灌水,水量不宜過大,以免降低地溫,影響緩苗。定植后,要經常檢查薄膜,尤其在緩苗期若有破裂現象及時用濕土封嚴,以防漏氣,降低地溫。在刮大風時更要及時檢查地膜,封好被風刮開的裂口,否則就會刮壞地膜。地膜覆蓋前期一般不會發生草荒,因為晴天中午前后膜下常形成50~60℃的高溫,能夠殺死雜草。但中后期后,隨著作物的生長,地面接受的太陽輻射能越來越小,膜不能形成足以殺死雜草的高溫,所以易形成草荒,當雜草將地膜拱起時,可沿壟中心將地膜劃開一條縫,掀起地膜清除雜草,結合追肥灌水再把地膜蓋好,縫隙處用細土封壓好。也可以在晴天中午最熱的時候,將土壓在地膜上面,使雜草見不到陽光而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直至枯死。
5.2 隨水追肥
緩苗后再澆一次緩苗水,然后蹲苗。待門茄瞪眼時,澆透水結束蹲苗,結合澆水每667平方米追施5~10千克磷酸二銨促進根茄生長,保證對茄坐果。以后每隔7~10天澆一次,隔水追一次肥。
5.3 整枝打葉
5.3.17 果摘心:這種整枝方法是促進早熟,提早進入下茬的一種整枝方式。所謂7果即門茄1果、對茄2果、四母斗4果,共7果。按照茄子的分枝規律,把門茄以下的側枝全部打掉,當四母斗茄坐果后,把對茄以下的側枝、葉片全部摘除,四母斗果上留兩片葉摘心。
5.3.2 雙門茄:這種整枝方式適用于密植栽培的茄子。即門茄開花坐果后及時將門茄以下的側枝、黃葉打掉并及時將門茄節位上的二杈分枝之一留兩片葉掐尖,使留下的一條分枝上的對茄果實變成了第二門茄。這種整枝方式既能提高早期產量又能防止枝葉過密,延長結果期,增加后期產量。當對茄(四母斗)坐住后,可將基部老葉、黃葉、病葉摘除。
5.3.3 減株防密:門茄開花坐果后及時將門茄以下側
枝、黃葉打掉。對茄坐住果時隔一株見到對茄時留3~4片葉掐尖,對茄采收后立即將掐尖的植株用剪刀貼近基部剪掉。千萬不要拔除傷及其它茄子植株的根系。然后清潔田園。這樣可使田間植株減少一半,保證植株中后期正常生長發育。此種整枝方式前期產量明顯增高,后期產量由于通風效果較好,產量與常規栽培持平,適合每667平方米栽4500株以上的高密植栽培。
5.3.4 搭立支架:茄子進行地膜覆蓋后,由于生長勢增強,使株型加大,根冠加重,雖然根系發達,但大多分布在表層,主要由于覆蓋地膜后,根的基部培土比較少,這樣就有頭重腳輕的感覺,很容易發生倒伏。因此可以每隔10株架一橫桿,橫桿的高度在對茄以上30~40厘米處,然后每株都固定在橫桿上,或者將每株茄子插一根固定桿,然后將植株綁縛在固定桿上。
地膜覆蓋栽培茄子如果實行了輪作、選用優良的抗病品種、培育壯苗和加強栽培管理等措施后一般茄子病害很輕,或不發生病害。但蟲害時有發生。常見蟲害有蚜蟲、紅蜘蛛、茶黃螨、潛葉蠅等,可選用合適藥劑防治。
10.16627/j.cnki.cn22-1215/s.2017.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