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賀體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
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與對策*
李賀體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 唐山 063000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校學生有了豐富的接收外界信息及時事的途徑,這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新媒體時代,如何將新媒體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成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新媒體;高校;思想政治;挑戰;對策
當前社會信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在互聯網時代涌現出了各種新型的傳播媒介,尤其是網絡的普及帶動了電腦、手機媒體和其他一些新媒體的興起。媒體方式的變化也在生活方式和信息傳播方式等方面給我們人類帶來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類由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媒體傳播時代。
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概念經歷了從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政治思想工作等術語的演變,通過對這些相近概念的比較研究,我們逐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有了更進一步的,更加清晰的理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時代呈現出新的特征。在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環境更加復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特征變得明顯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來源開始立體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呈現出多樣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逐漸經濟化。
面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出的新特征,也對我們的高校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處在新媒體時代,要求高校教師找準教學著力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拓寬思路創新思維,堅持做好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當前,隨著新媒體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社會生活環境悄然的發生著各種變化,變的更加信息化、網絡化。目前,以電腦和手機設備支持的網絡為代表的新媒體在廣大高校學生中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和運用,由于高校學生文化素養較高,而且對新生事物的接受度也比較高,因此新媒體的出現對他們產生的影響也最為深刻。
本文就以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學生為例進行研究。本文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河北省部分高校500名在校大學生進行了深入調查,包括大一學生181名,大二學生135名,大三學生106名,大四學生78名。共發放調查問卷500份,有效回收問卷486份,有效回收率97.2%。
(一)手機及電腦是高校學生使用最多的新媒體設備
通過對河北高校部分學生進行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校學生使用頻率最高的是手機和電腦,遠超過其他新媒體的使用頻率。其中使用電腦的學生占92.4%,使用手機的學生則占到100%,被調查的大學生全部都有手機。但是他們對其他媒體設備的使用則非常有限,僅有15.6%的被調查大學生使用過除手機及電腦以外的新媒體設備。
高校學生大量使用手機和電腦的原因主要是跟他們所處的校園環境受到限制相關。大學校園里環境相對比較封閉,高校學生住在學校提供的宿舍,由于手機比較便攜,且智能手機功能豐富,被調查高校學生持有率100%也是情理之中,但是相對他們接觸其他新媒體的機會則比較少。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在高校學生中已全面普及。
(二)新媒體的出現讓高校學生學習及生活更加便利
通過新媒體對高校學生學習生活便利性的調查,河北高校的被調查者中,認為通過新媒體能夠第一時間了解時事新聞的占82.8%,表示與朋友進行交流更加方便和快捷的占76.2%,認為新媒體能夠使業余生活更加豐富的占94%,認為新媒體能夠對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有所提升及幫助的占55.6%,其他15%。
從以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對于高校學生來說,新媒體已經漸漸融入到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中,高校學生可以熟練的使用新媒體。新媒體的出現為廣大高校學生提供了了解時事、學習各類知識、休閑娛樂以及互動交流的廣闊平臺。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影響呈現出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特點。
(三)高校學生對新媒體產生依賴性,使用時間過長
通過對上網時間調查統計發現,河北高校學生平均每天的上網時間不到2個小時的占20.8%,上網時間在2-5個小時之間的學生占調查人數的53.2%,每天上網時間超過5個小時的學生占了19.6%,幾乎不上網的僅占6.4%。
從高校學生上網時間統計可知,很多高校學生付出了大量時間在使用新媒體上,這導致他們對新媒體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賴性。這種對新媒體的依賴也對高校學生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營造出的虛擬世界無法自拔。同時網絡的過度使用也降低了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部分高校學生遇到問題傾向于在網絡上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當中降低了他們的個人研究能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長時間使用新媒體必然會給高校學生帶來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
(四)面對新媒體上眾多資訊,缺乏辨識能力
在問卷調查中,59%的高校學生認為自己在面對各種新媒體信息中,能夠辨認其真假,而有41%的高校學生認為自己無法辨別這些信息的真假。這也說明,面對良莠不齊的新媒體信息,高校學生對于這些資訊的辨認能力較弱。這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學生自身的辨析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新媒體具有的開放性以及信息的海量性,導致高校學生不能準確判斷這些資訊的真假。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轉變教育觀念,與時俱進
面對時代的發展和進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在工作中做到與時俱進,貼近高校學生的生活。在對高校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超前意識并樹立起現代信息觀念,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逐步轉向雙向互動交流的教學方式。在關注新動向的同時還要堅持對高校學生進行主旋律教育,將新媒體融入到主旋律教育當中。
(二)利用多媒體平臺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引導
新媒體構建出了一個信息多元化,可以對資源進行共享,并且功能十分強大、應用極其廣泛的虛擬網絡空間。在這個由新媒體構建的虛擬網絡空間中,傳統的道德規范逐漸顯得無力。面對這種情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強對高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利用新媒體手段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對高校學生進行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要善于利用新媒體這個傳播平臺,宣傳正確的思想輿論,對當代高校學生進行積極健康的思想引導。
[1]石磊.新媒體概論.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王玉忠.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5(6).
* 2016年度華北理工大學黨建與思政研究成果(課題編號:YB2016-28)。
G641;G
A
1006-0049-(2017)09-004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