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欣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公共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
創建適合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優良環境*
辛 欣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公共教育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造能力是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21世紀是知識經濟占主導的世紀,而創新正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和靈魂。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有創新思維的創新型人才。而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其中創建適合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優良環境就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
大學生;創新思維;環境;能力培養
創新思維能力,又稱為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指人們突破傳統的思維習慣或邏輯,即以獨特的或新穎的思想來發現和闡明問題的一種能力。只有擁有這一能力,人們才能產生具有創見性的、突破性的創造行為。換言之,創新思維能力是科技創新的必要前提。2016年5月3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強調,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國家的發展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愈加重要的地位,躋身于世界科技強國的行列。而科技創新的潛在力量是當代大學生,可見,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遠的戰略意義。而在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中,創建適合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優良環境是很關鍵有效的方法。
自然環境是指與人類的生存和活動相聯系的自然因素的總和。人類離不開自然環境,所以,人類創新思維的產生與培養也離不開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好壞與優劣對創新思維有著重要的影響。
首先,自然環境為創新思維提供了開闊的思維空間。自然是奇特的,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擴展了人們的思維空間。上下四方,古往今來,天蒼蒼,地茫茫,萬物費思量。對自然環境的不斷思考與探索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形成。其次,天然自然物可以使人們不斷地產生靈感。從古至今許多著名的詩詞的靈感都來源于大自然中的美景。美麗的自然環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開闊人的眼界,拓展人的想象力,從而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再次,自然環境還可以為創新思維提供大量的素材。自然界是無窮無盡的,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人們認識的自然現象越來越多,對大自然的思考與探索也繼續加深。對自然現象的不斷深入研究有利于形成創造性的新成果和對創新思維的培養。最后,惡劣的自然環境也能促使人們惡則思變。如在貧瘠的王屋山,有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窮惡的太行山,有了紅旗渠精神;在險峻的巴山蜀水,有了筑成鐵路的成績。
社會環境是指與人類的生存和活動相聯系的社會因素的總和,可分為三種不同的基本類型,即社會經濟環境、社會政治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人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即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一定的政治條件、經濟條件和文化條件中生活,對人的創新思維都有一定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社會經濟環境主要包括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生產關系的狀況,以及為創新思維所提供的財力、物力等經濟支持系統。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與發展,將人們的思維空間拓寬了,向人們拋出了許多新的課題,促使人們用創新的思維方法去加以解決。同時也為創新思維提供了新的儀器設備和信息處理手段。這些先進科學的設備可以拓寬人們的視野和思維,有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而創新思維的社會政治環境主要是指創新思維主體人,和所處的社會民主狀況、政治形勢以及法制狀況。一般說來,先進民主的社會制度有助于人們的創新思維產生,而落后專制的制度則有礙于創新思維的產生。這里的社會文化環境主要是指狹義的文化環境,諸如政治、法律、哲學、藝術、宗教環境等等。社會文化環境的不同同樣會對創新思維產生不同的影響。比如,美國由于是一個移民國家,所以主張多元化,崇尚自由,追求創新。而中國的本土文化是一個自成格局、自我完善的超穩定系統,所以反對冒險,輕視創新。可見,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民族都會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先進優秀的文化有利于人們創新思維的產生與培養。
單位環境主要包括單位領導層的重視程度、支持程度,同事之間的互相協調程度,角色分布的優化程度以及單位的知名度,單位內部成員間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單位的精神風貌等。單位領導如果能夠重視創新型人才,尊重和保護他們的創造權益,就能夠為創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創新思維具有獨立性,離不開個人的作用,但是更離不開群體的協作。可見,同事之間的相互支持和協調也是創新思維產生的重要條件。而單位同事間的學術爭論則更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提高。
不僅如此,家庭環境對個體創新思維和創造活動能力也具有重要影響。不同的家庭環境往往會影響人的創造能力,影響創新思維培養。比如中國的精英家庭——梁氏一家,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學術大家梁啟超,一共有九個子女,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或者說都是創新型人才,這一定與他們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分不開。其中有一點,梁啟超非常重視對子女進行儒學教育,從小就讓孩子們讀《論語》、《孟子》,教導他們“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有七個子女都曾留學海外,但學成后均選擇回國,報效祖國,這不得不說與家庭教育有著莫大的關系。
綜上所述,創建適合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優良環境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創建優良的自然和社會環境,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從而有利于培養出更多創新型人才以適應并推動國家的發展。
[1]王躍新.創新思維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2]史洋玲.我國大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現狀與培養研究[J].教導刊,2012(09).
[3]石中英.中國傳統文化阻礙創造性人才培養嗎[J].中國教育學刊,2008(08).
[4]曾麗娟,陳新華,張志軍.大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研究[J].大慶社會科學,2007(10).
[5]劉軍民,張俊華.論創造性思維培養[J].江西教育科研,2005(06).
* 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校級課題“應用型本科依托‘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的研究成果。
G
A
1006-0049-(2017)09-005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