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雅靜
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廈門 362021
?
梨園戲藝術融入閩南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郭雅靜*
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廈門 362021
目前,各地高校逐漸加大了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程度,但是戲曲藝術卻很罕見于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事實上,許多優秀的戲曲藝術所蘊含的優秀價值觀正是當前大學生所不具備的。黎園戲藝術作為閩南傳統文化之一,代表著閩南地區的人文思想,同時又有高尚價值觀的宣揚。同時梨園戲發展的困境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創新教育方式的途徑和解決難題的可能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梨園戲藝術;傳統文化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卻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即越來越創新和多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作用于90后、95后學生相比老手段作用于80后、85后學生起到效用甚微。在許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文獻中,這一難題產生的原因被歸咎于互聯網發展帶來的價值觀多元化,大學生似乎拋棄了中國傳統文化傳導的價值觀,變得更加自我、更加反叛。從這一觀點來看,當大學生缺乏對國家、民族、區域傳統文化的認知時,當大學生感到無所事事生活沒有興趣可以培養時,當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還固執于用老辦法向青年學生傳播價值觀時,這一趨勢下的大學生就有了信仰冷漠、行為激進或者缺乏理想的表現。
(一)對國家和區域傳統文化的認知薄弱
當代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的傳統文化的傳播和熏陶十分有限。一方面收錄于課本當中的傳統文化文本內容更多的是對學生成長有著正面意義的大家名言,高雅卻不通俗,學生知“禮”卻難懂“禮”;另一方面由于生活中所見的傳統文化大都隱含在于儀式、慶典、飲食習慣和建筑風格之中,經口口相傳或技藝傳承,大多并未被通盤記載,人們很難對背后的傳統文化一探究竟。而戲曲藝術一類的傳統文化,已離大學生的生活很遠了。
當代大學生對國家和區域傳統文化的認知薄弱并不影響當代大學生對于國家和家鄉的熱愛,然而在沒有傳統文化認知下的愛國、愛鄉情感,就顯得比較蒼白和不自信。民族自豪感不應該僅僅來源于國力強大,作為中國人更應該以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而感到自信,知國知鄉才能榮國榮鄉。
(二)宅文化在高校蔓延體現當前大學生興趣匱乏的現狀
宅文化指一種對于私人空間的追求,趨于封閉的心理狀態和不拘泥于形式的文化,是在全球化發展形勢下出現的亞文化現象。宅文化在學校蔓延,越來越多大學生課余時間都留在宿舍,通過網絡提供的娛樂平臺填充生活,這是大學生興趣匱乏的表現。相比之下在生活、藝術、專業上有特殊興趣的學生,對于自己的人生會比較積極、努力,不會宅在宿舍荒廢時間。興趣的發現和培養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的問題,但是呈現給當代大學生有趣的同時最好能是積極向上或者有社會意義的選擇十分有限。
(三)思想政治教育仍崮于價值觀傳遞的老辦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通過會議傳達、文娛活動的開展和社會實踐進行的。一些價值觀通過這樣的方式傳遞給學生是行之有效的,比如通過籃球賽、拔河比賽向學生傳遞團結、奮斗和健康生活的信息。但在面對一些無法從活動中影響學生的價值觀比如尊師重道的理念時,高校一般采取灌輸式的教育方法比如指定曲目的合唱比賽,效果可謂一般。
事實上,社會在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上已經有了創新行的有效經驗,每年國慶節前后,陸續有關于抗戰、維護民族大義的影視劇出現,而且形式越來越迎合青年人的口味。在這些作品的影評中,青年人們感動于主角犧牲自己的奉獻精神以及專心致志奮斗的品質。這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思路,是不是能有故事性并且具有可教育性的作品,引起學生的共鳴。
梨園戲自漢致宋初,在泉州孕育發展逐漸成熟;自明清起,梨園戲走進民間社會,與閩南地區的民俗文化緊緊相連。而今梨園戲若不是作為一項非物質遺產被保護起來,恐怕難逃消亡的結局。但哪怕是有政策保駕護航,與其他戲曲一樣,梨園戲的傳承始終面臨著后繼無人的尷尬局面。
梨園戲來源于市井卻束于高格窘境,由民間藝術變成“遺產”,其困境主要來自于對梨園戲的賞析上出現的文化斷層現象。60、70一代人中能夠賞析梨園戲的已經十分稀少,更妄論直接從這群人身上接受文化熏陶的更年輕的一輩。同時,改革創新一直是這幾十年來的主調,摒棄舊觀念這一點也深埋在國人的潛意識之中,哪怕近兩年傳承傳統文化的呼聲之高,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保護依靠的還是少部分人和政府。
(一)有助于減少高校培養誤差帶來的不良后果
當前,全國高校普遍面對一個難題,即高校學生培養產生的成品,與社會真實需求始終存在一定的誤差,這一誤差最終反映在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愈發嚴峻這一結果上。這種誤差來自于高校根據市場進行教學改革具有一定滯后性,也來自高校培養一名應屆畢業生需要花費至少3-4年的時間成本。等高校終于培養出符合當時社會需求的應屆畢業生時,社會和市場已經發生較大的變化,培養出來的成品與真實的社會需求始終誤差。
近幾年,國家對于傳統文化的保護和支持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較少培養誤差上面提供了思路,比如梨園戲藝術與閩南地區的高校。梨園戲要發展和傳承靠的不僅僅是梨園戲唱做的藝術家們,還需要用于梨園戲傳承中心管理的行政管理人員、服務人員,需要梨園戲網絡宣傳的技術人員,需要對梨園戲有著一定了解的人員聯系市場、制定拓展方案,需要對梨園戲藝術熱愛的人推進黎園戲藝術的創新,傳統文化的弘揚和發展為當地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梨園戲與閩南地區高校在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上的合作,既符合國家當前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要求,又能為閩南地區高校應屆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梨園戲藝術中的價值觀體現
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即是傳統文化中所傳達的價值觀是否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許多學者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系進行梳理認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源根植于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并批判的繼承了傳統文化的精髓。
梨園戲《陳三五娘》倡導對愛情堅貞不移,《高文舉》則體現了主人翁承諾與富貴不能淫的品質,《十朋猜》主人翁雖滿心疑慮但仍不忘禮節的行事作為。梨園戲的劇目雖大都以小家之中的愛恨離合為主線,但不同的故事中都能反映出人物的閃光之處。梨園戲劇目中所宣揚比如孝、禮、仁等價值觀,正是快文化影響下成長的青年人忽視的價值觀,而這些價值觀的宣導也正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難點所在。梨園戲藝術在青年人中的傳播,恰能將這些價值觀以潤物無聲的方式傳遞給青年。同時,梨園深耕于閩南這一片土地,傳遞著閩南民眾的情感、傳播閩南文化的精神。借梨園戲的推廣,讓閩南學子們了解閩南文化,習得閩南人優秀的品質,培養青年學子愛鄉、知鄉、榮鄉的情懷。
(三)有利于促進梨園戲走回民間
對于梨園戲而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陣地,是社會思潮動向的引領者,是梨園戲在新時期廣泛傳播的優質合作對象。作為來自市井的藝術,梨園戲既不高不可攀、又不晦澀難懂,終其原因,在于青年人大都是梨園戲曲零基礎。同樣是傳統文化的詩書古文,古文學習在青年人的中學時代就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在此基礎上,現在的青年人都能懂詩書、賞詩書,甚至寫詩書。如果通過梨園戲藝術與閩南地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結合之契機,將梨園戲的劇目賞析的基礎帶給青年,就為這些青年學會賞析這一項藝術打開了一扇門。
(一)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梨園戲藝術傳達的價值觀
“梨園戲所寄寓的是市井文人的價值觀,她的行為規則不需要那么鮮明的價值決斷,可以在實用、世俗、注重利害關系中兼顧倫理規范,可以優先的越界,可以根據現實需要比較有彈性地改變自己的態度和決定?!睙o論是為了藝術的張性,還是因為梨園戲來自于市井的背景,梨園戲主角并非只是具有正面價值觀藝術形象。
以辨證的眼光看待梨園戲藝術傳達的價值觀,是正確處理傳承發揚梨園戲藝術的前提。既要看清主角身上確實存在著利己或寡斷等缺點,更要看到主角在自己與國家、在私利與情義之中,無私的選擇。必須看到,主角在欲與義、在小我和大我之間的矛盾猶豫,使得主角最終選擇大義更加值得稱贊。投射在社會生活之中,作為社會一員處理社會關系時,會時常面對這樣的兩難,而劇中人物給青年人做出了良好的表率。
(二)將梨園戲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放入閩南高校思政理論課體系建設之中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應辦出特色,應分類體系和管理,發揮政策指導和資源配置的作用,合理定位形成風格。閩南地區高校應發揮特殊的區域文化優勢和學術優勢,開設有關閩南民俗文化相關的課程,涉及人文、歷史、地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高校應響應國家關于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號召,建設閩南傳統文化賞析的相關課程。重視閩南傳統文化賞析學科體系的建設,在思想政治理論教研室中單獨建設傳統文化賞析學科,吸收、培養相關領域的特殊人才作為這一學科體系建設的設計者與執行人,以傳播傳統文化、傳遞經典思想為主要目的,制定符合傳播規律、吸引大學生的教學計劃。
其次,將作為閩南優秀傳統文化中極富閩南特色魅力的梨園戲加入到閩南文化賞析學科建設之中。梨園戲藝術賞析課程建設,應協調好梨園戲賞析的專業理論與梨園戲賞析的實操關系的把握,對于沒有梨園戲藝術賞析基礎的青年來說,應從如何賞析這一門藝術入手,在具有一定的基礎上,再進行專業的探究。
(三)搭建多重平臺展示梨園戲的藝術魅力
1.組建一支以梨園戲藝術、梨園戲優秀價值觀傳播為主要任務的團隊
借助閩南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部門、社團聯組建梨園戲藝術鑒賞導師團隊和學生社團,集中服務于在梨園戲與閩南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結合、梨園戲實驗劇團與高校的精神文明共建、梨園戲藝術賞析以及梨園戲精彩角色與價值觀傳播這項工作之中,完善管理制度、予以資金支持。
2.推動閩南高校與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的精神文明共建
高校為梨園戲實驗劇團的研究、演出和推廣提供技術支持、平臺支持。比如創新梨園戲在閩南地區推廣的方式、為梨園戲實驗中心的網站建設、計算機技術培訓等提供服務,利用自身的人才優勢助推梨園戲實驗劇團進一步對梨園戲進行深入研究與廣泛宣傳。而梨園戲實驗劇團為高校傳統文化傳播提供專業的指導,如開設關于梨園戲藝術賞析的講座、在校級晚會中提供梨園戲藝術表演等等。在精神文明共建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
3.利用新媒體創新梨園戲藝術宣傳方式
迎合青年人的喜好創新梨園戲的宣傳方式。,習當前流行與網絡媒體的影視作品宣傳方式,用更加吸引當代青年的語言和思維制定梨園戲的宣傳方式。比如以詼諧的語言、劇目高潮的剪影制作成視頻、漫畫、海報等宣傳工具,吸引青年人對梨園戲的求知心。
(四)融入到多彩的校園活動之中
借由特殊節日、主題活動,將梨園戲融入到高校的校園活動之中,通過開展寫作比賽、書畫比賽、知識競賽帶動大學生享受梨園戲的藝術風采,通過藝術賞析座談會,發掘梨園戲中傳揚的價值觀,通過特殊節日演出讓大學生不出校門就能近距離享受梨園戲的風采,借助科技文化節的開展,讓學生借鑒梨園戲的藝術價值運用于專業領域,并展出優秀成果。
借助社會實踐和志愿者活動,組織學生參與到梨園戲之中。組織專門研究梨園戲傳播的社會實踐團隊和志愿者服務團隊,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對梨園戲的傳播發展進行考察、課題調研和志愿服務,在鍛煉自我的同時直接感受梨園戲文化,而調查研究也有利于梨園戲的創新性發展。
[1]張耀燦,鄭永廷.現代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中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思想政治工作創新論[M].北京:學習出版社,2005.
[3]樂程,陳九如.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校園文化,2015(12).
[4]宋妍.淺論梨園戲與閩南文化之傳承與傳播[J].戲劇文化探幽,2013(1).
[5]宋妍.從《陳三五娘》看閩南文化及其形成原因[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13(10).
[6]黃文娟.黃五娘的道德困境與梨園戲市井文人核心價值取向[J].福建藝術,2012(4).
郭雅靜(1988-),女,回族,福建泉州人,華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9-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