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捷
湖南科技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0
?
我國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
閔 捷*
湖南科技大學,湖南 湘潭 411100
世界經濟發展證明,每個國家或地區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都會遭遇到不同的“發展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中等經濟國家邁向高等境界國家的障礙,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也必然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阻礙。當前我過面臨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面對這種形勢,要從多方面改革和完善,才能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挑戰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定義
2006年,“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是世界銀行在《東亞經濟發展報告》中首先被提出的。[1]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一種狀態。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2012年中國已經進出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特征
有關“中等收入陷阱”關鍵詞的研究者也是頗多,2010年著名雜志社《人民論壇》在征求國內外50位知名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系列關鍵詞。其中包括有經濟增長回落或停滯問題、民主亂象問題、貧富分化問題、腐敗多發問題、過度城市化問題、公共服務短缺問題、就業困難問題、社會動蕩問題、信仰缺失問題、金融體系脆弱問題等。[2]人均收入中等、內生產動力不足、經濟增長停滯、貧富分化加劇、產業升級艱難、城市化進程收到阻礙、社會矛盾凸顯等等這些都是明顯的特征。
這些特征在我國發展中不斷體現出來,人均收入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出現了不平衡現象,貧富分化也越來越嚴重,富裕的更加富裕,貧困的任然沒有改變。各大產業升級也面臨著重重阻礙等等,應該采取措施避免這些問題的嚴重出現。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也在不斷出現,而伴隨著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平衡解決,這樣才能更好的進行發展。
(一)收入差距更大
改革開放,我們提倡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另外一部分人共同富裕。而由于各項體制不健全,并沒有實現公共富裕。在我國,社會發展到了中等收入時期后,有一小部分人已經進入到了高等收入階層,不過還會有大多數人仍然是處于低等收入階層。經濟不斷發展,收入水平也是不斷的擴大,差距越來越大,不斷的夸大。其實收入差距最不容樂觀的情況是在收入中等階段,在次期間,有部分人屬于剛剛走出低等收入階段,處于低等收入時候,大家感覺是較為均等的,但是到了高等收入水平時候,差距會越來越大,形成的水平就比較明顯。
現在中國還有許多農民沒有轉移,而大部分的勞動力屬于低收入階層。而低等收入階層一般是農民,另一半是農民工,剩下少部分是城里人,有房子有車,還有高薪階層。
我國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水平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準,而發達國家的高水準不僅擁有好的社會福利,還有社會保障作為支撐。這也是發展中的中國達不到的水準,相信以后會不斷發展。而作為中等收入國家的人民,總是愛和發達國家作些比較,一邊是回憶自己的美好舊時光,一邊在羨慕人家有多好。天天都在做對比,這也是中等收入國家的特殊問題。[3]
(二)投資與消費嚴重失衡
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以后,中國事項“高投資、低消費”投資勞動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模式,GDP中投資比率過高,GDP中資本形成率自1983以來從來沒有低于過35%。中國的GDP投資率高出韓國和日本15%和25%;加上政府為了快速集中和利用土地、勞動力資源要素,迅速形成和積累城市基礎設施和產業資本,推動經濟高速增長,本應該是農民進行投資的錢。最后無奈情況下,只能進行消費,這種現象對投資和消費平衡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加劇了失衡。
(三)居民收入的不穩定性和預期支出增大
在城鎮居民收入中,不穩定性收入比重逐步加大。改革開放不斷發展過程中,企業更加注重的是效益,市場競爭不斷增加。而企業為了維持生存和增加經濟效益,不得不進行人員的減少,這就導致了下崗人員的增加,而在下崗以后,他們沒有任何經濟收入,這些下崗工人就會使用自己的儲蓄進行消費。在過去的時間里,中國居民收入來源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工資性收入不斷降低。而居民大部分日常消費所依靠的是持續性收入,對于他們預期之外的部分收入都采取儲蓄的方式,導致近些年居民收入看起來是有所增加,但是并未形成消費支出的增加。[4]
(四)外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空間縮小
全球經濟近些年來一直處于動蕩階段,不確定和不穩定性因素也陸續增加。一是歐美各國財政出現不同程度的惡化趨勢,財政赤字上升,政府債務過度增加,政府財政壓力過大;二是國際金融風險加大,特別是歐元狀況脆弱,全球的貿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國際市場復蘇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對世界經濟復蘇也形成了阻礙,這是全球問題。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后,經濟增長速度較快,尤其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我國經濟的發展絕大部分是依靠外需拉動的。隨著中國在市場上占的地位越來越多,一些國家借用政府采購、人民幣匯率等方式阻礙我國經濟發展,我國依靠外需的經濟逐漸縮小。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借鑒國外“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與失敗,堅定不移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采取有效的措施。[5]
[1]匡賢明.“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式特征和規避[N].南方日報,2010(04).
[2]高世楫,卓賢.發展中國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啟示[J].理論學刊,2011(12).
[3]彭剛,苗永旺.收入分配與“中等收入陷阱”辨析[J].人民論壇,2011(33).
[4]李炳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我國收入分配改革[J].管理學刊,2012(1).
[5]張卓元.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J].當代經濟,2011(7).
閔捷,女,漢族,遼寧人,湖南科技大學,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F
A
1006-0049-(2017)09-01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