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會芳 葛軍偉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
優化民生環境
——現代社區工作的價值目標
杜會芳*葛軍偉
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社區工作的價值目標是社區工作的重要支柱,是社區工作專業服務的靈魂與導向。本文主要是通過對傳統社區工作及現代社區工作價值目標的探討,探究優化民生環境作為現代社區工作的價值目標對社區工作者開展專業服務的重要性,以期對我國社區工作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益啟示。
社區工作;價值目標;民生環境
社會工作專業是“助人自助”服務理念指導下的實踐專業,價值觀是社會工作的靈魂和生命線,沒有價值理念作為支撐,社會工作就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社區工作是社會工作方法之一,它主要是通過專業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滿足社區居民需要,幫助社區居民解決社會問題,提升居民參與意識,提高社區凝聚力,促進社區和諧。
西方社區工作起源于18世紀德國的漢堡制、愛爾伯福制和19世紀英美的慈善組織會社及社區睦鄰組織運動。羅斯曼將社區工作的目標分為任務目標和過程目標,所謂任務目標即解決社區內具體的、實在的問題,如幫助無家可歸者、修橋鋪路等;而過程目標則重視社區工作過程中居民能力的提升和社區領袖的培養。20世紀80年代英國學者托馬斯認為社會工作者從事社區工作的兩大價值目標是分配資源和發展市民,即組織居民進行資源調配和培養居民的公民權及社區凝聚力。我國的傳統社區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鄉村建設運動,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社區工作強調政府的領導及控制,看重在社區內由官方及居民組織共同參與,運用社區本身資源,提倡居民自力更生,解決社區問題,更強調居民的互助關懷,為社區內的群體提供照顧[1]。20世紀90年代政府在社區服務基礎上提出社區建設工作思路,強調加強社區建設,是新形勢下做好群眾工作和加強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擴大基層民主,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城市的改革和發展有重大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進行以及社區居民需求的多元化,社區人員構成日趨復雜,社區矛盾與糾紛頻發,原有的傳統社區工作職能已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黨的十八大強調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區工作要把準民生脈搏,關注民生熱點,做好社區惠民意、順民生的工作,讓全體社區居民共享發展成果,不斷加大民生改善的力度,加大資金投入,做好社區的安全服務、文化服務、健康服務和生活服務,解決居民遇到的問題,滿足居民需要,推進社區發展[2]。社區工作的價值目標由原來的注重政權建設和維護秩序逐漸升華為關注社區問題,滿足社區居民的需要,提升社區居民的能力,提高社區居民的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等),發揮社區居民的潛力,積極鏈接社區資源,改善社區環境,增加社區歸屬感,促進社區發展等民生問題。
社區工作的基本價值觀是以人為本、注重交往、民主參與、追求公平和正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社區工作主要是通過社會調查等方法,運用專業知識和技術,了解社區居民生活狀況、社會需求,挖掘社區資源,結合社會政策,調節社區居民間的利益關系,為弱勢群體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化解沖突和糾紛,緩和社會矛盾。社區工作能夠有力地改善社區民生環境,促進我國從“小社會”到“大社會”的和諧,因此開展社區專業化服務和構建和諧社會、改善民生環境具有內在一致性。我國社區工作實踐中,堅持把改善民生環境作為社區工作的價值取向來抓,面向弱勢群體和廣大社區居民開展社區建設、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以提高社區能力、解決社區問題、發掘社區資源、滿足社區需要、協調社區服務、改進社區環境等為其最終價值目標。
我國的專業社區工作較之于西方,起步較晚,但隨著國家改革和經濟社會的發展,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社區工作的發展。在社區工作發展進程中,堅持以人為本,以改善民生環境為價值目標,實現社區工作的專業化發展是當前社會工作理論和實務領域關注的重要問題。社區是構建整個和諧社會的最重要的載體,社區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社區工作者要秉持“優化民生環境”是現代社區工作的價值目標的信念,通過提供專業化、多樣化、人性化的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解決社區問題,提高社區居民的能力,構建溫馨和諧的社區民生環境,同時也要在優化民生環境中擴大社區工作的方法、功能等。
[1]徐永祥.社區工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李慶忠.社區工作必須把準民生脈搏,關注民生熱點——對羅平縣城區居委會社區管理工作的調研[J].創造,2012(04).
杜會芳(1990-),女,漢族,河南開封人,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區社會工作;葛軍偉(1991-),男,漢族,河南周口人,中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社會工作。
D
A
1006-0049-(2017)09-01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