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松旸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
從門羅作品的生態理念簡析生態文學的批判價值
苗松旸*
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 沈陽 110136
門羅作品;生態理念;生態文學
門羅作品包含的生態主題大多體現于以女性的愛與恨、友誼、婚姻、追求等平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說中的人物并不復雜,仿佛都生活在我們身邊,但是小人物蘊含的深刻這里令人深思。對門羅作品的生態思想進行分析,一方面可以挖掘其生態思想的價值,另一方更能使讀者意識到人類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
對于地球這個大的生態系統,人和自然共處其中,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破壞自然就是傷害自己。門羅作品中的女性多數在的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平等自由,然而卻在自然中獲得解脫。她呼吁尊重人類與自然萬物,要按照大自然的規律行事。如果“倒行逆施,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會自己衰亡,到那時即使再強烈的生存愿望也是枉然”。門羅的生態思想所展現的不變規律,讓我們了解了她渴望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愿望,也讓我們看到了她對大自然的擔憂。
隨著生態文學的不斷發展,門羅作品中所反映的生態思想傳承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首先是打破了人類根深蒂固的人類中心主義思想,使保護環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觀念深入人心。這對在生態危機四伏的社會,改善人類生存環境,反思社會危機存在的根源,并尋求在工業社會發展中妥善解決這一現狀有積極意義。而生態批評在挑戰人類中心主義觀念的同時,營造新的文學環境,從而喚醒人們的生態意識;其次是開拓了文學批評的新話語。縱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關于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的探討數不勝數,但自然在之前傳統的文學批評中,卻一直處于邊緣或嚴重被忽略的狀態。批評者往往源于一種“文學是人學”的批評理念,僅僅將自然單純的當作背景,較少真正的進行細膩的分析。另一方面,生態批評的發展把自然審美從邊緣提升到醒目的地位,極大拓展了文學批評的領域。此外,生態批評還加速了生態文學的發展,自生態批評崛起開始,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成為關注的焦點。生態批評在為生態文學提供理論支撐的同時,激發了一大批作家生態意識,促使他們積極投身創作中,把創作生態文學視為時代賦予自己的歷史使命。同時,生態批評豐富了讀者的閱讀視角,逐漸成為讀者期待,使他們越來越能接受生態文學,并開始期盼更多的生態佳作問世。因此,在作者與讀者的良性互動下,生態文學形成了積極的發展態勢。最后,生態批評還可以開掘人類文明發展中所積儲的豐富的生態資源與生態智慧,進一步消解當下的生態危機,營造理想的生態環境。尤其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所蘊涵的豐富的生態智慈,可望為緩解生態危機提供寶貴的思想資源,實現我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天人合一”的詩意棲居。
現階段,生態文學批評對呼吁人類增強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意義重大,經濟生活是人類社會生活的基礎和中心。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經濟利益,因此人們對利益的渴望和追求是經濟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如果離開了利益和利益追求,人的經濟活動將失去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正因為如此,人類長久以來都把經濟增長放在社會發展的核心地位,并把人的利益尺度作為檢驗人類社會發展水平的唯一尺度。在這種傳統的社會發展觀的支配下,人類往往只關注自身的發展,毫不顧忌地向自然索取,很少考慮人類行為可能對自然造成的破壞和危害。可以說,一部人類文明史也就是人類無情地掠奪自然的歷史。然而,過去歷史階段上科學技術進步及其帶來的社會經濟的發展所包含的一些消極后果,在當代正在以極其尖銳的形式表現出來,人類對自然的算計、盤剝和掠奪造成了全球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平衡的破壞,引發了嚴重的人類生存環境危機。如今,如何在地球上繼續生存和發展已經成為人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重大的現實問題。生態文學批評對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倡明要求人們認識到:人的生存和發展依賴于整個地球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因此,人類的活動必須有利于維護地球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結構、功能和運演規律。自然是一個有機統一的生態系統,我們必須重視自然的多重價值,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合理利用生態資源,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
[1]劉培育.道、自然與人.金岳霖英文論著全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2]李野光.惠特曼:名作欣賞.中國和平出版社,1995.
[3]蘇賢貴.梭羅的自然思想及其生態倫理意蘊[J].北京:北京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
[4]姜戎.狼圖騰.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5]汪樹東.生態意識與中國當代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6]吳菲.姜戎用半條命著<狼圖騰>.北京青年報,2004.
[7]史懷澤.敬畏生命.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8]李虹.當代文學視野下的生態文學[EB/OL].中國期刊網.
[9][美]亨利·戴維·梭羅.瓦爾登湖[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197.
[10][法]阿爾貝特·施韋澤.敬畏生命[M].上海:上海科學院出版社,2003.5.
苗松旸(1992-),女,滿族,遼寧丹東人,遼寧大學外國語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I
A
1006-0049-(2017)09-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