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芳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城中學,山東 新泰 271219
?
以生為本視角下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馬 芳
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城中學,山東 新泰 271219
高中學生在學習高中歷史的過程中,普遍感覺高中歷史知識非常枯燥。高中歷史教材注重歷史背景、歷史現象以及歷史規(guī)律等等方面的分析與學習,需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投入到歷史教學活動中,因此,教師需要還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打造高效歷史課堂,從而實現高中歷史教學目標。
以生為本;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現代高中歷史更加注重學生對歷史背景、歷史現象、歷史規(guī)律等等方面的分析,這樣很多的學生都感受到學習歷史的枯燥,這就是需要結合高中學生的學習特點、認知規(guī)律等等因素,從而設計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案,還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從而形成對歷史知識的認知、掌握、運用。
要有目標的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還原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明確他們的三維目標,教師才能有針對性的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明確每一步該怎么樣去分析,如何討論,步步為營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教材,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
例如:在學習“第一次工業(yè)革命”這部分歷史知識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明確本課知識的三維目標。第一,知識目標,要求學生通過對歷史課文的閱讀初步掌握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的具體時間、歷史背景、歷史事件等等。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深入分析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對世界生產力的影響,是如何改變世界生產關系的。第二,過程與方法,教師要以歷史課文內容為基礎,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與學習特點,采取這些方式進行引導。例如:歷史情境再現的方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觀第一屆世博會,從而掌握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成果。又例如:可以采取圖片對比的方法,讓學生觀察圖片,更加直觀的了解中國與英國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等方面的差異,深刻思考中國與英國發(fā)展道路相差甚遠的具體原因。然后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加強對知識的掌握。第三,歷史情感的目標,也就是情感價值觀。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樂于好學,學習歷史就需要學生擁有這樣的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后續(xù)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明確三維目標,讓“以生為本”理念更加有效的實施,從而讓學生明白學習歷史的原因,明確學習歷史的目標,掌握學習歷史的正確方法,從而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原學生的主體,教師的引導至關重要。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忽視一些細節(jié)上的問題,也會遇到很多難題無法下手去解決,因此,教師的引導就十分重要。創(chuàng)設關鍵性的問題,能夠啟發(fā)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完成更加深層次的探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以“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為例,關鍵性問題可以這樣設置:第一,工業(yè)革命活動為什么會在英國最先開始?有了問題,學生才能進行探究,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掌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的必要條件;第二,在歷史大背景下,有哪些重大的發(fā)明促進了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與掌握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的特征;第三,工業(yè)革命在各個歷史環(huán)節(jié)上他們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相互促進作用呢?第三個問題就是本課的重點,在前兩個問題的鋪墊之下,第三個問題也能迎刃而解,從何掌握歷史規(guī)律。每一個問題的設計,是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上循序漸進的將學生引入到課文的重點、難點區(qū)域,學生學得輕松,課堂活動才能順利的開展,從而實現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最近幾年,高考歷史科目側重點在于材料閱讀的分析能力,其實這是檢查學生學好歷史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材料的閱讀與理解能力,要求學生能夠通過閱讀材料來分析并且發(fā)現歷史因素,加強積累,掌握歷史規(guī)律,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
在學習“工業(yè)革命”這部分知識時,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分析與理解能力,在完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之后,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直觀快捷的將第一次工業(yè)革命、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相關背景材料、視頻、數據等等進行對比,并且讓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判斷。從而掌握第一、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發(fā)生有哪些相同的歷史條件,兩次革命不同的歷史背景,兩次革命對世界有著什么樣的積極影響等等。學生通過對閱讀材料的分析、理解與整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掌握總結知識的方法,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綜上所述,以生為本視角下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就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次革新。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最終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1]徐雷.高中歷史課堂如何以生為本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6(25):46.
[2]拉巴旺堆.如何在歷史教學中落實“以生為本”理念[J].中國校外教育,2016(23):41+53.
[3]李倩倩.“以生為本”的高中歷史課改實踐分析[J].高考,2016(21):77.
G
A
1006-0049-(2017)09-015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