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潮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
關于誠信教育在班級學風建設中所起作用引發的思考
梁海潮*
重慶科創職業學院,重慶 402160
眾所周知“做人需要誠信,做事需要誠信,學習更需要誠信”,目前在我們的學風建設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誠信缺失的現象,諸如有的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考試違紀、欺騙他人、不遵守校紀校規等不誠信行為,究其缺失產生的根源,不僅與社會環境有關,也與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有關,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學生自身的原因,從哲學的角度來講就是內因決定外因,外因只是影響內因而已。而學生誠信程度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自身能否健康成長,能否學有所成,同時間接影響著一個班級的學風建設,進而影響學校的發展。
誠信教育;學風建設;以誠促學措施
古人曾云:“欲滅一國,必先滅其文化”,文化是一種極強的凝聚力量,而誠信作為我國優秀文化的一部分,對于促進學風建設亦有著不可忽視的群體凝聚作用,不僅能夠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能夠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都具有極大的影響。而學生個體對于誠信的認同,有利于把每一個個體都團結在誠實守信的良好氛圍中,從而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更加有利于促進班級學風建設。
(一)何為誠信?
誠信通俗的來說就是誠實和守信,而誠實的同義詞忠誠老實,即不隱瞞自己的真實思想、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不說謊、不做假、不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欺騙別人,守信即是講信用、講信譽、信守承諾,忠實于自己承擔義務,答應了別人的事要按時做到,做不到時要表示歉意,簡單來講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誠信是從古至今人們談論的永恒話題,做人需要誠信,做事需要誠信,學習更需要誠信,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范,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二)學風又是什么呢?
學風有二種含義,一是指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原則;二是指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
古人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學風,是讀書之風,是治學之風,更是做人之風,是一所大學的氣質和靈魂,也是一所大學的立校之本。
因此,讓學生知曉“誠信”與“學風”的涵義,了解“誠信”對于自身發展、為人處事及學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就顯得尤其重要。通過誠信教育使學生對自身或他人的行為及社會現象的“誠信度”具有評判能力,懂得誠信必須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落實在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自覺遵守校紀校規、法紀法規和接受社會公德的教育,爭取在校做一個好學生,在家做一個好孩子,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一)誠信是現代文明的重要標志,是為人之道,做人之本,也是我們大學生塑造健康人格、人生價值的道德基石。
(二)誠信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內容之一,有利于我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誠信是為人之本,是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也是我們的“第二張身份證”,要隨身攜帶,永不舍棄。因此,我們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誠心做事,誠實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方能實現自身全面發展。
(四)誠信是從業之要,是走向市場的通行證,是順利就業的前提條件,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承擔起社會賦予的責任和歷史使命。
(一)通過課堂教育開展學生誠信系列主題班會,用一種無形的約束力來制約學生的行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導向,引導學生“內修誠信、外修制度”。
(二)加強對重點學生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方面進行交流和探討,讓學生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視誠信為己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態度,并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進而通過他們的努力實現自己的奮斗目標。
(三)發揮班團干部的誠信學習示范及幫扶作用。①加強對班團干部的培養,使他們自覺成為學生與老師之間誠信學風建設的橋梁和紐帶,以突出的綜合素質和優良的學習成績影響和感染周圍的同學,在以“誠信”促“學風”建設活動中起模范帶頭作用。②針對各班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讓班委與相對應的重點學生結成幫扶對子,把誠信之風融入到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來,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
(四)完善育人環境、誠信建設、獎懲機制。①秉承實事求是的精神,以誠信教育為切入點,用誠信理念引領學風建設,充分發揮學校的校園網、宣傳欄、標語牌、警示錄等宣傳載體,讓學生時時處處接受學校文化底蘊的熏陶。②將教育引導與制度約束有機結合,健全誠信教育與誠信管理機制,用誠信方式運作學風建設。③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完善誠信獎懲機制,讓失信者承擔“失信成本”,并將學生誠信情況與學生入黨、國家獎助學金、三優評比等考核進行掛鉤。
林肯曾說過:“你可以在某些時候欺騙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時候欺騙某些人,但你不能在所有時候欺騙所有人”。因此我們在尊重誠信教育對象的心理規律的同時,通過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對于一些有誠信缺失現象的同學,采取定期談話等多種方式來進行交流和溝通,督促學生養成誠信學習的習慣。
總之,我們要樹立起誠信學習的意識,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崇尚“誠信”,遠離虛偽、欺詐,把“誠信”作為同學、師生、家庭成員之間相處的基本原則,以誠信的準則來約束自己諸多行為,促進自身全面健康的發展,在人生的道路讓我們與誠信同行。誠信不僅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更是一種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被人們看作是立身之石,立業之基,立國之本。
由于誠信教育與學風建設在目標、思路、途徑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以將誠信教育與學風建設相結合,充分發揮誠信教育在其育人、育德方面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堅持端正的學習態度,規范良好的學習行為,形成濃厚的學習氛圍,進而有效地推動班級學風建設。
[1]何樹華.大學生誠信狀況剖析及誠信教育對策.高教探索,2005(4).
[2]鐘志凌,張國鏞.試析大學生誠信制度體系的建立.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5).
[3]李洪偉,宋平,王炳成.大學生誠信的影響因素分析.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
梁海潮(1982-),男,重慶人,本科,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A
1006-0049-(2017)09-0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