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媚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音樂系,河南 漯河 462002
?
淺談鋼琴一般教學方法
楊 媚
漯河職業技術學院音樂系,河南 漯河 462002
鋼琴藝術博大精深,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演奏愛好者,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新時期深入研究鋼琴教學研究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對鋼琴及其起源做了概括性的探討,大略介紹了鋼琴所包含的基本內容。而后又深入分析了現代鋼琴的基本分類。最后,針對鋼琴一般教學模式和基礎姿勢教學問題,筆者做了觀點性和理論性的論述分析。
鋼琴;起源;分類;教學方法;基礎姿勢教學
鋼琴的意大利語為pianoforte,屬于西洋古典音樂鍵盤樂器,其音域廣泛,聲部表達多,素有樂器之王的美稱[1]。一般來說,鋼琴上共有八十八個琴鍵,其中五十二個白色鍵;36個黑色鍵,以及金屬弦音板。世界上最早的一架鋼琴,發明于一七零九年,由意大利人巴托羅密歐·克里斯多佛利發明。筆者在這里要著重強調的是,鋼琴的音樂頻率能同A2的二十七點五赫茲一直延伸到C5的四千一百八十六赫茲,大約所有音樂體系中可以出現的樂音類型都可以在其中找到,就從音域角度來說也只有管風琴可以與之媲美[2]。現代鋼琴,主要用于獨奏和伴奏等演出當中,無論是用來作曲還是用來排練音樂都十分方便。就一般的操作原理來說,演奏者按動琴鍵,從而牽動小木槌,繼而敲動鋼絲弦發生聲音。從這樣的音樂發出流程來看,鋼琴必須要有定期的維護工作,這樣才能保障它的音色不發生變化。
鋼琴發展到今天,如果要從外形上對其進行劃分,主要分為兩種:1、立式鋼琴;2、三角鋼琴[3]。事實上,三角鋼琴是最初形態的鋼琴,體積比較大,通常在音樂會上使用。為了解決體積和空間占用問題,立式鋼琴出現了。在立式鋼琴當中,琴弦都被交錯安裝,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節約空間。就組成部分來說,兩種鋼琴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都是由1、弦列;2、音板;3、支架;4、鍵盤系統;5、踏板機械;6、外殼六大部分組成[4]。這樣復雜的構件決定了現代鋼琴的功能性和模仿性,我們可以這么說,鋼琴發展到今天,可以表達多種復雜的音樂情緒,對整個交響樂隊的演出效果進行模仿,無愧為樂器之王。
(一)關于授課
筆者認為,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我們可以進一步設置多種授課模式和授課體系,在筆者所應用過的類型當中,大約分為三大類:1、個別課授課模式。事實上,鋼琴在早期原本就是少數人從事的演奏方式,在幾百年的傳承當中,個別課的授課模式往往占據了主流。我們講這種授課方法沿用至今也有十分多的現實意義,通過單獨的教學,教師可以有效的對每個學生進行深入而細致的觀察,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另外,個別課的授課方式適用于各種程度的鋼琴學習者。2、小組課模式。這個模式是當前鋼琴教學的主流教學模式,一般幾人或者幾十人為一個教學單位,應用的也是交互性比較強的電鋼琴和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高效率的進行鋼琴統一課教學。筆者在這里著重強調的是,小組課教學強調的是教學的效率性和統一性,需要有同類型的教材做支持,統一掌握學生進度。從整體教學效果上來看,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基礎性教學以及低級別的鋼琴教學。3、大班課模式。實際上,所謂的大班課模式是在集體課上的一種意義上的延伸。大班課的人數相對更多,教授內容也以鋼琴理論為主,輔以一些鋼琴鑒賞類的教學。筆者認為,大班課模式也要緊緊抓住它的特點,積極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系統性教學活動。
(二)關于講座,公開課;座談,討論的教學方法
我們可以這么理解,無論是講座也好,還是公開課或者是座談會也罷,其實都是授課形式上的補充[5]。在實際進行鋼琴系統教學過程當中,我們要針對鋼琴教學中的不同內容來定期召開,系統的講座和公開課,也要經常性的舉辦各種各樣的座談會和討論性活動。另外,在這些模式當中,所開展的教學內容可以是多樣化的,可以是理論研究,也可以是學術探討,還可以是教學示范或者是經驗交流。筆者在這里學生可以自由選題,在輕松的氣氛中完成學習的整體過程。
(三)關于演奏會
關于演奏會的教學方法,包括兩個具體方面:一是要經常性的組織學生深入欣賞高水準音樂會;另一方面要定期舉辦學生個體的演奏會,讓他們能有充分的實踐性機會[6]。
我們一般所說的鋼琴基本姿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姿勢:1鋼琴演奏坐姿;2、鋼琴演奏身體姿勢;3、鋼琴演奏手臂姿勢;4、鋼琴手指姿勢[7]。這些姿勢其實是鋼琴學習的根本,我們在實際進行鋼琴教學的過程當中尤為要注意這一點。筆者在這里還要著重強調的是,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鋼琴習慣,最為基礎的就是保持正確的坐姿:首先來說就是指導學生與鋼琴保持合適的距離,使得演奏者的雙手可以自由而無障礙的在整個鍵盤上運動。關于琴凳位置的調整來說,應當保持上臂與肘部成略大于900的鈍角為宜。除去坐姿,觸鍵方式的教學也很重要,具體來說就是要肩部放松,上臂自然下垂,手腕放松,手呈握球狀置于鍵盤上。上半身略前傾(重心略前移),支撐點放在雙腳上,以便彈奏時移動重心,將重力運送到指尖。
總而言之,鋼琴是一門流傳悠久經典藝術,帶給了人們無數的藝術享受。鋼琴的形成和發展也不是一朝一夕,而是經歷了無數次的變革,直到現在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鋼琴模式。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鋼琴學習的渴望越來越熱烈起來。從目前來看,鋼琴教學已然成了一個社會上的熱點問題。筆者從事鋼琴教學相關研究多年,在多年的工作研究經驗中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對同行起到借鑒的作用。
[1]吳曉娜.鋼琴教學創新模式的構建與思考[J].黃鐘(中國.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9,01:182-185+195.
[2]周為民.西方鋼琴教學研究的歷史回顧與理論解析[J].中國音樂,2009,04:118-124+130.
[3]陳佳音.鋼琴啟蒙教學初探[D].山東師范大學,2007.
[4]周為民.我國鋼琴教學若干問題的研究與思考[J].中國音樂,2012,04:159-165.
[5]劉賡.鋼琴教學心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3.
[6]蔣琴.鋼琴教學中的心理分析與心理訓練[D].湖南師范大學,2004.
[7]張雯雯.鋼琴教學若干問題的芻議[D].東北師范大學,2009.
J
A
1006-0049-(2017)09-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