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虎
曲靖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
滇東北林業發展芻議:以P市為例
楊天虎*
曲靖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云南 曲靖 655011
P市地處滇東北,森林面積較大,森林產業較為發達,在林產改革的過程中,取得豐碩的成果,為云南省的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滇東北;林業;經驗
P市地處滇東北地區,森林面積大,林產發達,基于“森林城市”的目標,該市林業發展取得長足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林業生態持續改善。造林面積持續擴大,達到331.7萬畝,包括木本油料樹木、速生豐產退耕還林。全市森林覆蓋率逐年上升,森林蓄積量凈增1878.6萬立方米,繼續呈現長大于消的良好態勢;(二)森林資源保護全面加強。森林防火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取得優異的成績,森林公安整合林業行政執法資源,開展相對集中林業執法試點工作,為全省提供了寶貴經驗;建成自然保護區18個,總面積28.9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0%,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4個,市級自然保護區2個,縣級自然保護區11個;(三)林業改革穩步推進。P市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進一步鞏固,林權交易機構建設日趨完善。通過完成集體林確權,發送林權證書,順利完成集體林確權任務,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
P市林業存在的問題,從宏觀層面上看,全市森林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生態脆弱和生態產品短缺。從微觀具體方面來看,當前還存在以下突出問題:一是民眾對城鄉綠化認識上的差異,城鄉綠化發展不平衡;二是部分林業造林項目等實施不規范;三是林權配套改革任務重,難度大,機制體制尚不健全,部分地區林權抵押貸款工作推進緩慢;四是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矛盾突出,破壞森林資源案件仍時有發生,林政執法力度有待加強;五是林產業發展潛力挖掘不充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能力亟待提升,部分地方林業產業發展思路不清晰,對林業經濟發展不夠重視,林產業收益較低。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P市經過多次實地調研,聘請專家論證,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提出以下解決的對策。
首先,深化林業改革,為林業發展提供動力。一是繼續開展集體林權確權發證查缺補漏工作,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配套改革工作,建成覆蓋全市的林權管理服務信息網絡和森林資源評估體系,探索以所有權不變、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為主要內容的林權流轉改革,全面啟動林木權證核發工作,促進林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二是大力發展林農專業合作社,推行家庭林場、股份制林場等經營森林資源新經濟模式,鼓勵林地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家庭林場、林農專業合作社、林業企業流轉,推進林業規模化、集約化和專業化經營,使林農獲得更多的林業財產性收入。
其次,大力開展城鄉綠化行動。一是進一步明確縣、鄉兩級政府是城鄉綠化的主體,建立綠化攻堅行動督查機制,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帶動相結合,充分利用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加大荒山造林和城鎮、村莊綠化力度。二是以增收致富為目標,實現生態保護、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目標,在更高水平上推進現有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低效林改造、農村能源建設等重點工程。以創建森林城市、生態縣、生態鄉鎮為抓手,繼續加強城鄉園林綠化,繼續加強城鎮道路、學校、醫院、部隊、機關大院、居住小區等公共用地、公共設施綠化,路旁、溝旁、渠旁和屋旁“四旁”綠化。突出沿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鄉村道路周邊區域,形成“帶狀”;突出沿湖泊、水庫、池塘周邊區域,形成“環狀”;沿農田土埂周邊區域,形成“網狀”;沿面山、陡坡地、荒坡地,形成“片狀”。
再次,落實依法治林舉措。牢固樹立保護就是發展的理念,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進一步規范森林、林地、濕地和物種保護,全力構建措施得當、保障有力的和諧林業保障體系。一是認真貫徹落實林地保護利用規劃﹙2010-2020﹚,確保全年征占用林地在全市范圍內利用,確保公益性建設用地和全市重點基礎設施使用林地,兼顧好其它用地。二是落實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制,全面完成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掌握全市森林資源的數量、質量、結構、分布及消長動態,合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三是抓住機遇,穩步推進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改革,爭取國家、省級投入,進一步完善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基礎設施建設,著力解決好保護區面積減少、污染加劇、功能衰退的突出問題,最大限度地遏制人為導致濕地不合理開發和生物多樣性受損,啟動自然保護區管理改革。
第四,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富民行動。一是加快現代林業基地建設。立足木本油料基地建設、綠色有機食品加工制造,有選擇性地規劃建設現代林業園區,以工業化理念布局林業產業聚集發展。二是抓好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以師宗華海木業、沾益鴻昊實業、宣威匯豐食用菌等龍頭企業為帶動,努力培育大型企業和產業集群,著力培植產值超億元的林業龍頭企業,爭創省內知名、省外聞名的品牌。三是發展森林旅游業。利用森林資源優勢,加強森林公園設施建設,積極開展森林觀光、森林人家、森林氧吧建設,打造住森林氧吧、嘗森林美食、游森林美景的森林休閑養生品牌。五是加大林業扶貧力度。結合全市扶貧規劃,立足林業產業政策,加大掛鉤扶貧幫扶力度,在生態修復、積極開發綠色有機食品和特色林產業基地建設方向給予重點傾斜,加快建立發達的林產業體系。
第五,運用科技創新發展林業。一是創新科技服務平臺。建立由市、縣林業科技骨干、鄉鎮林技員和經營大戶組成的“林業科技服務之家”,承擔培訓、指導、技術服務等職責,直接迅速地為林企和林農提供家庭式服務。二是加快林業科技成果推廣。加強木本油料、觀賞苗木、林產品加工等林業科技推廣示范基地建設,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促進林農增收。三是推動林業標準化工作。逐步建立以國家標準為龍頭、行業標準為主體、地方標準為基礎、企業標準為補充的林業標準化體系,培育和認定一批林業標準化示范企業。四是打造森林食品安全品牌。啟動森林食品品牌培育計劃,做好林產品名牌和著名商標的培育和推薦工作。
總之,市林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整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一道綠色屏障。P市林業發展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通過深化林業改革,明確林地權益,運用科技創新的手段規劃林業,發展林業,為云南省的林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憑欄.我國木制品產業發展趨勢評析[J].中國林業產業,2005(11).
楊天虎(1978-),男,遼寧北票人,歷史學博士,曲靖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社會經濟史。
F326.2;F
A
1006-0049-(2017)09-0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