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瀟婧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
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中學音樂教育的幾點思考
——以勐臘鎮中學為例
吳瀟婧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500
云南是我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著極為浩瀚的少數民族音樂資源。而對于地州上學生大多為少數民族的中學來說,常年以往的單一教學模式,教材內容呆板、老套,師資水平亟待提高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讓許多學生的音樂審美停留在很薄弱的水平。筆者結合實地實習經歷,針對少數民族音樂教育提出了幾點思考和可行的解決辦法。
少數民族;中學音樂教育;思考
(一)學校音樂學習現狀
勐臘鎮中學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是我國西南邊陲的一個鎮中學,全校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初一年級到高三年級每個年級五至六個班。學校音樂教師匱乏,僅有兩名音樂教師分別教授初中和高中課程。音樂教材與音樂設備也是十分短缺,全校一套教材輪流每個班級上課使用,學校沒有音樂教室,兩個優秀班級可以使用一架鋼琴和多媒體,其余班級上課均只有錄音機能作為輔助工具,這對于音樂教學來說是十分不足的。音樂課在學校也沒有受到重視,期中期末考試時音樂課偶爾會被語數外老師借用,忽略音樂給予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動性。勐臘鎮中學的學生比例少數民族占大多數,同時他們還有屬于自己本民族語言的音樂。大多數學生認為音樂課只是娛樂放松的課程,對于學習音樂素養知識感到枯燥、乏味,因此音樂基礎知識薄弱。
(二)中學學生音樂學習特點
中學學生的音樂感覺、知覺能力較之小學生更強。對音樂的無意注意逐漸往有意注意發展,相對于小學生對于音樂活動和欣賞的被動性,中學生更加有主觀的審美選擇,音樂記憶也得到了逐步的發展,音樂想象力、聯想力通過年齡的增長而更加豐富。例如在進行肖邦鋼琴作品賞析課時,學生能根據肖邦的夜曲風格聯想到李煜、戴望舒等詞人的一些具有悲傷唯美情懷的詞作品;又有學生在聽完《藍色多瑙河》后,好像看到多瑙河碧藍的河水,在流向遠方,聞到空氣中芬芳的花香。中學生的音樂審美興趣偏向于通俗流行音樂,大多數表達男女愛戀情感的歌曲滿足了他們這個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特點的需求。音樂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媒介,它是用以培養受教育者感受美、鑒賞美、評價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因此它是各種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教育形式,予人以高級的審美情操,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中促進了其他基礎教育的學習,這是任何一個教育形式都替代不了的。
(一)教學用具上的改革
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教育水平低下的原因首先是學校的不重視,設備的不足與環境的限制。根據音樂學科教學特點和規律,常用的音樂傳統教學媒體可分為教師用具和學生用具。
1.教師用具
通常包括樂器:鋼琴、手風琴、電子琴、風琴等;黑板:五線譜板或電子白板;音樂掛圖和圖表;音樂教具:包括自制的音樂教具、節拍機、指揮棒等;音樂教學參考用書等資料。
2.學生用具
學生用學具,有著各種各樣的樂器和自制的學習用具。中學課堂中涉及的專業性樂器不多,所以既要符合學習的功能又要具有演奏特性的樂器一般就是豎笛、口風琴等,在技術上簡單易學,也便于攜帶。
在發展迅速的現代化社會,我們的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教學方式多樣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注意力,增強音樂記憶,最終達到終生熱愛音樂的目的。
(二)師資素養的提升
總有些人聲稱自己是音樂教育工作者,但音樂素養其實是十分的缺乏。“為了為他們所缺乏的音樂素養自圓其說,音樂上缺乏教育的教師們往往將音樂的教學與學習降格為簡單的口頭相傳的音樂作品、虛偽的‘活動’或旨在給學生帶來興趣和慰藉的偽‘鑒賞課程’”。這在我們實際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尤其是較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時常發生,教師的散漫,粗糙的備課工作,都是造成音樂教育水平低下的重要原因。
1.現代的教育理念
有研究表明,教師的教育觀念對他們的教育態度和教育行為有著顯著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在教育觀念的背景下展開的。不同的思想支配不同的行為,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當代世界著名的幾個教育思想:奧爾夫、柯達伊、達爾克羅茲、鈴木鎮一等等,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并且運用到實際教學中的。正確的、科學的、富于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體現在學習借鑒外國先進音樂教育的“他山之石”,解決本國音樂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也體現在教育教學的行為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
2.音樂課堂教學的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前提。課堂教學能否按照計劃完成預定教學目的任務,收到預期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備課的程度。備課細致、充分、切合實際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教師在課前必須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的指導思想和內容,理解教材在音樂審美及知識技能方面的要求。做到不紙上談兵,把教材和實踐聯系起來。
3.了解學生,抓住共性與個性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的對象,教學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為最終結果。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對于每個班級都會有個別紀律不好的學生,教師應該用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靈活的應變能力來處理這些紀律問題。例如我在鎮中學實習的時候,有個別男生不把音樂課當回事,在課堂上總是想聽流行歌,帶頭起哄。我私底下跟他談話幾次,他有著少數民族十分狂傲不羈的個性,我便讓他擔任音樂課上的紀律委員,有了這樣一份責任,他的情況改善了許多。每個學生都有著或多或少相似又不同的地方,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例如跟班主任交流、跟家長聯系、不記名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
[1]曹理,何工.音樂學科教育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戴維·埃利奧特.關注音樂實踐——新音樂教育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16.
[3]羅伊斯·喬克希,大衛·伍茲,羅伯特·艾布拉姆森.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M].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4]楊國忠.對云南少數民族地區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思考[J].民族藝術研究,2000.
[5]王飛.關于對云南省中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J].通俗歌曲,2013.
G
A
1006-0049-(2017)09-0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