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來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
全面二孩政策下可持續發展問題思考
李明來*
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我國通過計劃生育政策,實現了人口低增長,但也加劇了人口老齡化。目前,我國開始實行全面二孩政策,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人口發展道路,這是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必然要求。
人口;經濟;計劃生育
我國是人口大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問題。我國的人口現狀為:生育率偏低,但增長量很大;人口綜合素質不高;老齡化問題突出,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流動人口規模大;人口對社會保障的壓力大,與資源、環境的矛盾突出。如何解決我國面臨的人口問題,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發展,是本文討論的方向。
(一)人口紅利消失
人口紅利曾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推動力,是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但目前我國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失,人口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人口新常態會對經濟發展帶來多重影響,人口增長率、勞動人口數量、老齡化程度與撫養比、人口素質與城鎮化程度均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口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二)倒三角家庭結構形成
人口問題和人口政策與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生育政策是直接影響生育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口政策直接決定了家庭結構的變化。實行計劃生育這項基本國策幾十年來,我國初步形成了“四二一”的家庭結構,成倒三角形狀,低生育造成家庭進一步兒童核心化,不利于社會永續發展。因此,人口政策必須隨著人口形勢的變化予以適時調整。
(三)人口政策與時俱進
1982年我國將計劃生育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提出了“單獨二孩”政策,我國人口政策隨著時代發展變化。到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全面二孩”政策,計劃生育政策發生了更大改變。人口政策適當調整必然會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其影響力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顯現。
馬爾薩斯開創了人口學的研究,其觀點雖曾飽受爭議,但對于人口控制思想的形成,尤其對于中國的人口政策具有重要意義。馬爾薩斯指出,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兩性間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不會有太大改變,這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中的兩個自然法則。我們對于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應采取一種“揚棄”的態度,批判性地繼承這一經典理論的合理部分。結合當前我國目前所面臨的人口問題,科學施策,破解人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
(一)正視“民以食為天”
食物為人類生存所必需,對于中國解決好十三億人的吃飯問題也是頭等大事。如果處理不好糧食問題,馬爾薩斯所說的罪惡與饑荒也不是不可能發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三年自然災害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對于“食物是人類生存所必需”這一條自然法則,馬爾薩斯給了我們很好的警示與提醒。所以,三農問題始終是我國政府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米袋子和菜籃子必須牢牢抓在自己手里,糧食必須始終實現自給,不能把吃飯寄希望于進口來實現,那是會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大問題。必須把農業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盡快在有條件地區實現土地流轉,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糧食產量,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二)樹立正確的生育觀
馬爾薩斯認為,中國人結婚有兩個目的:一是延續宗祠中的香火;二是繁衍種族。這種觀念在如今中國的很多農村地區還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我們在推行人口政策的同時必須注重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生育觀,過去“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必須徹底破除,重男輕女思想已經給我國的年輕一代性別結構帶來了不均衡。這一現象不利于我國人口的健康發展,必然會給社會發展帶來不安定的因素。目前在一些農村地區,光棍現象已經初步顯現,很多男青年娶不上媳婦,女青年都往城里跑,造成農村中適齡女青年極度缺乏,已經成為一些地區嚴重的社會問題,亟待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決。否則,必然會影響我國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
解決上述社會問題,必須綜合施策。農村光棍現象說到底還是農村地區欠發達造成的后果,只有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讓農民脫貧致富,才能吸引更多的女青年回到農村,緩解農村性別嚴重失衡問題。另一方面,必須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提高農民的科技文化水平,這不但有利于改變農民重男輕女的落后觀念,而且有利于促進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生產率,最終實現農民脫貧致富。
馬爾薩斯指出,食物等物質資料以算數級數增長,人口按照幾何級數增長。人口增值力與土地生產力是不均衡的,因此和平時期很容易出現人口過剩。這就要求人口政策和經濟政策要相輔相成,才能維護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國一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并且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改革開放以后,經濟發展迅速,國家富裕起來了,不但解決了全國人民的溫飽問題,而且已經基本實現了小康。下一目標就是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按照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物質資料終究是趕不上人口的增長速度的,因此我們需要做的便是適當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更好地分配物質資料。對于當代中國,社會財富的蛋糕已經逐步做大,我國經濟總量已經達到世界第二位。如何更好地分配蛋糕顯得尤為重要,這便是馬爾薩斯人口理論中“兩個級數”的差異帶給當今中國重要啟示的一部分。
綜上所述,人口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既可以對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也可以起到阻礙作用。如何解決人口比例失調是我們目前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發展才是硬道理,解決人口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于發展。提高社會財富總量,實現共同富裕,社會分配更加合理化,是今后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方向。同時我們要珍惜有限的自然資源,避免破壞性開采,保護生態環境,堅決摒棄過去那種先污染后治理的錯誤做法,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
[1]托馬斯·馬爾薩斯,著.人口原理[M].華夏出版社,2012.
[2]崔雨晴,等.中國人口現狀研究綜述[J].今日財富,2011(10).
[3]李建民,周保民.中國人口與發展關系的新格局及戰略應對[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
[4]李建民.中國人口新常態與經濟新常態[J].人口研究,2015(1).
李明來(1996-),男,河北邢臺人,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經濟學。
C
A
1006-0049-(2017)09-02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