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晗悅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
“醫鬧”入刑
劉晗悅
南昌大學,江西 南昌 330031
醫療糾紛一直是備受大家關注的話題。而“醫鬧入刑”更是將緊張的醫患關系推上了風口浪尖。在下文中,筆者將對“醫鬧入刑”進行系統性的分析,結合醫患關系緊張的成因,提出一些具有建設性的建議與措施,為緩和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盡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醫鬧”入刑;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近些年來,“醫鬧”事件頻繁性發生,給原本脆弱的醫患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更是極大地破壞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威脅著社會的和諧。為了保障醫務工作者合理正當的基本人身財產權益,我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九)》里面將“醫鬧”入刑。然而該規定一出,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在我們討論“醫鬧”入刑之前首先要明確一下,“醫鬧”究竟為何。“醫鬧”是醫患糾紛里最為普遍,也最為激烈的一種沖突表現形式。通常是在發生醫療糾紛后,患者及其家屬為了獲得經濟賠償或者其他目的,對醫院采取的打砸行為,或者對醫護人員進行的人身攻擊、人身傷害的行為。“醫鬧”在通常情況下,應當具有以下特征:一、以醫療糾紛為起因;二、行為由患者及其家屬實施;三、實施的行為具有違法性;四、目的在于將事態擴大以實現自身的特定目的①。
“醫鬧”是醫療糾紛的一種,但它卻有別于一般的醫療糾紛。其最本質的區別在于“醫鬧”所具有的違法性。面對醫療糾紛采取起訴、申請鑒定這些行為都是合法正當的行為,但是故意對醫務人員采取人身傷害、破壞醫院的設施則明顯為法律所禁止,應當受到法律的規制。
為了規制“醫鬧”這一種極具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一條規定了:“聚眾擾亂社會秩序,情節嚴重,致使工作、生產、營業和教學、科研、醫療無法進行,造成嚴重損害的,對首要分子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尤其徒刑;對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②雖然針對“醫鬧”行為有了立法依據,醫鬧入刑在現實生活中卻處于一種“執法難”的窘境。首先,“情節嚴重”“造成嚴重損害”等概念模糊,缺乏一個可執行的標準。其次,只有“聚眾擾亂社會秩序,造成了嚴重損害的”才能由法律對其進行規制,立法門檻太高。最后,審判該類案件,法官所需要承受的輿論壓力大,案件社會影響大,因而“醫鬧”在現實生活中定刑少。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或多或少的遇到過醫生態度懈怠、亂開藥、過度醫療等情形,因而對“醫鬧”事件中病患家屬很容易產生“同理心”。與此同時,出于弱者保護的心態,執法部門自身在心理上也是對病患及其家屬的處境表示同情和理解的。基于社會輿論以及執法人員自身的心理因素,“醫鬧”事件在現實生活中真正被定刑的非常之少。
“醫鬧”入刑在現實生活中遇冷,是由多方面的原因產生的。究其根源,醫鬧入刑作為一種糾紛解決機制并未真正的解決病患及其家屬與醫生、醫院的糾紛。在患者的權益無法得到合法保護的情況下,法律出于維護社會秩序的考慮對“可能正在遭受權利侵害而無處伸張的病患及其家屬”采取一味的壓制態度,自然不能取得預想的立法效果。“醫鬧入刑”實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無奈之舉!
若想真正解決醫患糾紛,應當了解醫患關系緊張的成因。首先,醫療資源的時際、區際分配上的不均衡一直飽受詬病。正因為良好的醫療資源都集中于較發達的城市。民眾一旦患上大病、重病時,為了治療好疾病,不得不選擇離家去大一級的城市求醫。而與此同時,大量的外地患者涌向大城市的三甲醫院,也加劇大型醫院的醫療壓力。試想一下,患者在旅途顛簸數日,排隊數小時才能獲得短短幾分鐘的診斷時間。此時患者基于并未得到醫生足夠重視,而對數分鐘內做出的診斷產生質疑似乎也具有合理性。從醫生的角度而言,每天面對數百位病患,同樣是疲于應付。其次,“以藥養醫”“天價藥”也是受到民眾很多抨擊的地方。在現實中,很多大型的醫院直接將醫生的考評、以及自身的各項福利直接與開的藥品的多少直接掛鉤。而醫生基于自身的考量,不得不去開一些“無用”的藥,甚至是一些天價的藥品。最后,過度醫療的問題也備受矚目。據國內的研究機構所做的調查:“我國存在極為嚴重的過度醫療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有約77%的醫療行為都是不必要的。”③這個結論確實是令人吃驚,但這種普遍存在的過度醫療行為實則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在醫生診斷的過程中,由于就診時間太短,醫生不得不讓患者通過做多項檢查以排除潛在的致病因素。否則,一旦發生醫療糾紛,醫生未能排查出相關的病因,則極易被認定為醫療過失行為。
由此可見,醫療體制的不合理使得醫患關系之間的矛盾不可避免的存在。為此,我們應當推進醫療體制的改革,重新整合醫療資源,推行互聯網+模式下的“社區醫療”。通過新興的互聯網技術,患者能夠在屏幕前與專家能夠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同時社區醫療的推廣,也使患者輕微的疾病能夠就近解決。相應地,我們應當加大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投入,使普通醫生的利益得以保障,改變“以藥養醫”的局面。同時,加強對于藥品的監管,抑制“天價藥”的產生。當然,建立健全患者的權利保護機制和權利救濟機制,做好患者教育,疏通醫患之間的溝通渠道,讓醫患及其家屬的權利能夠得以伸張,患者及其家屬的精神痛苦能夠得到合理的疏導。④我們必須讓患者了解,醫學本身也是一門科學。它會有風險,也會有自身的局限性,它并不能保證在現有的醫療水平下救活每一個人。但是結合現實情況來看,在患者教育這一塊,我們能做的還有更多。
只有在患者權利得到完全保障的前提下,法律對醫患及其家屬進行的過激違法的行為采取法律強制措施,才能真正得到人們的理解與認可。
[ 注 釋 ]
①謝明道,石應康,鄧紹平.醫鬧成因與對策[J].中國醫院,2012.
②高銘暄,馬克昌.刑法學,2016.
③陳麗娜.醫鬧事件的產生原因及解決對策.
④陳穎.我國公立醫院“醫鬧”的政府治理研究.南京大學,2013.
D
A
1006-0049-(2017)09-02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