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污染蔬菜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副食品,而蔬菜病蟲的危害,則是蔬菜生產的大敵。近些年來,由于化學農藥施用量大,施藥方法不科學,致使蔬菜中農藥殘留量超標現象日趨嚴重,食用蔬菜發生中毒的事故常有發生。這不僅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污染了生產基地的土壤、水源和空氣,破壞了農業生態平衡,還可以使病蟲產生抗性,同時也影響蔬菜產品的出口創匯。因此,在蔬菜病蟲害的防治過程中,采取無公害綜合技術措施,即建立健全預測預報體系,以農業防治為主,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相配合,將是當前和今后蔬菜生產的一條重要途徑。
近年來隨著蔬菜種子及蔬菜產品在國內外市場的流通及頻繁調運,危險性生物在生產上傳播的機會也越來越多,某些危險性生物已傳入我國并造成生產上的嚴重危害,所以加強植物檢疫也顯得越來越重要。
縣、鄉農業部門及蔬菜重點栽培區域應設立測報站點,安排技術人員專門負責,觀察、記載、統計、分析蔬菜主要病蟲害的發生發展規律,及時做出準確的測報,指導菜農適時、科學用藥。
農業防治是利用農業生產技術,對蔬菜生態系統加以調控,創造有利于蔬菜生長、不利于病蟲繁殖的環境,從而避免或減輕病蟲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注意輪作換茬。科學調整蔬菜栽培茬口,實行合理輪作,可以預防多種土傳病害。如瓜類與非瓜類蔬菜實行3年以上輪作,對細菌性角斑病、枯萎病等有一定的預防作用。辣椒與豆類實行2~3年輪作,對炭疽病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蔥蒜類與十字花科蔬菜間作,可減輕害蟲種群數量。
2.選用抗病蟲、抗逆性強的蔬菜品種。選用適于本地生產的優質高產、抗病蟲、抗逆性強的品種,如番茄中雜系列新品種及毛粉802等,高抗TMV、抗(耐)CMV等病害,毛粉802還有忌避蚜蟲和白粉虱的作用。黃瓜應選用抗枯萎病的長春密刺、津研七號等。
3.深耕曬田。蔬菜收獲后深耕曬田或引水浸田,可以殺滅多數病蟲源,從而減少作物病蟲害的發生,必要時可以結合大田藥劑淋地等處理。
4.合理施肥。生產上要做到科學合理施肥。以施用優質農家肥為主,配合施用氮、磷、鉀肥及微肥。應施足底肥,適時追肥,適量使用化肥,禁施未腐熟的有機肥和硝態氮肥。
5.適時播種。合理確定適播期,以避開病蟲為害的高峰期,可有效減少施藥數量,如大白菜在2~4片真葉期與蛾發生高峰錯開,能大大減輕危害。
6.培育無病蟲壯苗。培育無病蟲壯苗。種子播前進行消毒處理,如采取種子包衣、溫湯浸種、曬種以及紅外線、紫外線、脫毒處理等其他物理或化學方法,可減少苗期病蟲害,促使苗全苗壯。
7.嫁接栽培。嫁接技術應用于蔬菜生產,對控制土傳病害非常有效。用黑籽南瓜等抗病砧木與黃瓜、西葫蘆嫁接,是防治枯萎病、灰霉病的最有效方法,兼治莖基疫病和白粉病,且豐產性高。此外,番茄嫁接防治青枯病、茄子嫁接防治黃萎病已獲得成功,均顯示出廣闊的應用前景
8.清潔田園。加強蔬菜生長期間的管理。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人工摘除蟲卵及病蟲害果,徹底消除病株殘體、病果和雜草,并將其集中銷毀或深埋,切斷傳播途徑。上茬蔬菜收獲后,及時將殘株病葉清理,及時耕翻。
生物防治其具有無污染、無公害、長效性等特點,是今后蔬菜病蟲害防治發展的方向。
1.保護天敵,利用天敵防治害蟲。創造有利于田間天敵發生的棲息環境,惡化病蟲發生條件。如蚜蟲的捕食性天敵有七星瓢蟲、草蛉、食蚜蠅等,寄生性天敵有蚜繭蜂,要注意保護,以充分發揮天敵對害蟲的控制作用。
2.利用生物農藥防治病蟲。Bt殺蟲劑、阿維菌素、棉鈴蟲多角體病毒大蒜素、苦參素等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根據害蟲的趨光性和趨化性等特性,利用物理方法和器械對病蟲的生長、發育、繁殖等進行干擾,減輕或避免其對蔬菜的危害,包括光、電、溫度、機械阻隔等。物理防治往往結合在農業防治當中,很多方法并沒有截然分開,且這種防治方法不會污染環境。
1.光照。利用某些昆蟲對光譜的趨性或負趨性,誘殺或拒避害蟲。例如燈光誘殺、銀膜避蚜、地膜防薊馬等。
2.溫度。不同蔬菜作物有著不同的生長適溫,通過自然或人為創造的溫度條件,使之不利于病蟲的發生危害,從而達到防治目的。通過對種子進行干熱消毒或溫湯浸種,對防止種子傳病效果良好。高溫悶棚,就是利用黃瓜較耐高溫、而霜霉病菌不適于高溫環境,從而控制黃瓜霜病的發生和傳播。
3.黃色誘殺害蟲。利用蚜蟲、白粉虱、斑潛蠅對黃色有較強趨性的特點,在菜田內放置黃油板、黃水盆等誘殺害蟲。
1.嚴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化學農藥。重點推廣應用對病蟲高效、對天敵安全和對菜田環境不造成殘毒污染的選擇性新型農藥。
2.合理施用農藥。使用農藥時,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化學農藥安全使用準則,切實把握好施藥防治適期,掌握好用量、使用次數、施用方法和安全間隔期,確保防治效果。
3.交替輪換用藥。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農藥,易使病蟲產生抗藥性,在生產上宜選擇化學結構、有效成分、作用機制不同的農藥品種交替輪換施用。
4.合理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蔬菜生產上,應盡量不用或少用激素類制劑,如果需要使用時,應嚴格掌握使用種類、使用劑量、使用次數以及使用時間,嚴禁濫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不能任意增加使用數量和使用次數,以確保蔬菜產品安全質量和人們的身體健康。
(黃曉峰 張振 劉婷婷 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