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有機肥替代化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
為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1號文件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深入開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國家農業部日前印發了《 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指出,推行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十分緊迫、十分重要。目前,我國化肥施用量總體偏多,遠高于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化肥的過量使用,增加了生產成本,影響產品品質。試驗表明,施用有機肥的果園,果實外觀和內在品質明顯提高,可溶性固型物含量增加10%~20%,果皮花青素含量增加20%~30%,維生素C含量提高10%~30%,糖酸比提高20%~50%。同時,果色鮮艷、適口性好、商品價值也高。增施有機肥還可以增強作物抗性,降低病蟲危害,減少農藥用量。開發利用我國豐富的有機肥資源,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有利于果菜茶提質增效。
《方案》制定了具體目標:2017年,選擇100個果菜茶重點縣(市、區)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創建一批果菜茶知名品牌,集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生產運營模式,做到建一批、成一批。力爭用3~5年時間,初步建立起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組織方式和政策體系,集成推廣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生產技術模式,構建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長效機制。具體目標是“一減兩提”:一是化肥用量明顯減少。到2020年,果菜茶優勢產區化肥用量減少20%以上,果菜茶核心產區和知名品牌生產基地(園區)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二是產品品質明顯提高。到2020年,在果菜茶優勢產區加快推進“三品一標”認證,創建一批地方特色突出、特性鮮明的區域公用品牌,推動品質指標大幅提高,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或農產品質量安全行業標準。三是土壤質量明顯提升。到2020年,優勢產區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2%或提高0.3個百分點以上,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達到1.2%或提高0.2個百分點以上,菜地土壤有機質含量穩定在2%以上。果園、茶園、菜地土壤貧瘠化、酸化、次生鹽漬化等問題得到有效改善。
《方案》確定了區域重點及技術模式。
1.蘋果。在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產區、渤海灣蘋果優勢產區推廣4種技術模式: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在畜禽糞便等有機肥資源豐富的區域,鼓勵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集中積造利用堆肥,減少化肥用量。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在城市近郊果園推廣商品有機肥。二是“果—沼—畜”模式。在蘋果集中產區,依托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與規模養殖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將沼渣沼液施于果園,減少化肥用量。三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在水肥條件較好的產區和新建果園,推進矮化密植,在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四是“自然生草+綠肥”模式。在水熱條件適宜的區域,通過自然生草或種植綠肥覆蓋土壤,減少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
2.柑橘。推廣4種技術模式: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二是“果—沼—畜”模式。三是“有機肥 + 水肥一體化”模式。四是“自然生草 + 綠肥”模式。
3.設施蔬菜。在北方設施蔬菜集中產區推廣4種技術模式: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推廣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二是“菜—沼—畜”模式。在設施蔬菜集中產區,依托種植大戶和專業合作社,與規模養殖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將沼渣沼液施于設施蔬菜。三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在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重點是推廣滴灌、微噴等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四是“秸稈生物反應堆”模式。推廣秸稈生物反應堆,釋放二氧化碳、增強光合作用,提高地溫,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抑制土壤次生鹽漬化。
4.茶葉。推廣4種技術模式:一是“有機肥+配方肥”模式。推廣配方施肥,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二是“茶—沼—畜”模式。在茶葉集中產區,依托種植大戶和 專業合作社,與規模養殖相配套,建立大型沼氣設施,將沼渣沼液施于茶園。三是“有機肥+水肥一體化”模式。在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四是“有機肥+機械深施”模式。在水肥流失較嚴重茶園,推進農機農藝結合,因地制宜推廣有機肥機械深施等技術,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方案》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的省(區、市)農業部門成立由分管負責同志任組長的推進落實小組,加強協調、搞好服務、推進落實。示范縣成立由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實施領導小組,明確責任、強化措施、確保實效。落實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依托“五區一園”,支持重點縣(市、區) 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加強技術指導,創新服務機制。因地制宜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有效模式,采取向有機肥生產企業、規模化養殖場、專業合作組織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快有機肥推廣。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參與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發揮其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示范作用。通過補貼、貸款貼息,以及鼓勵設立引導性基金等方式,撬動各類資本支持有機肥生產應用。
(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