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家庭農場 帶領群眾致富
——記德州市陵城區德強農場總經理 馮樹強
馮樹強,1976年出生,現任山東省德州市陵城區滋鎮大于村黨支部書記。
馮樹強出生在農村,家里世代務農,但是他自小就帶著一個夢想,一個想要走出去看看外面精彩世界的夢想。在1992年,年僅16歲的他,便離開了家鄉到了北京。他在北京整整奮斗了15年,從最初的早點攤開始起步,不斷地發展壯大,并創建了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增值電信領域的一匹黑馬。
雖然他成功了,但是他卻并沒有忘記自己農民的本分,以及自己是一個企業家的責任。他便一直積極參加公益事業,關注著家鄉的每一步變化,并為家鄉的發展積極出資出力。馮樹強利用閑暇之余,積極鉆研農業科學技術。他一直想回報自己的家鄉,回報自己的親人們。
2013年初,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政策。這一好消息讓馮樹強更堅定了他實現夢想的信念。他認為這是他個人事業的一個機遇,也是報答家鄉的一種方式。他對當地及周邊地市種植業和農產品銷售渠道多方位考察后,于2013年5月8日在德州市陵城區正式注冊成立了全區第一家家庭農場——陵縣德強農場。他回來的消息,在陵縣引起了轟動,許多朋友和親人都勸他,為什么放棄首都北京的高新技術企業不做,卻回到家鄉來當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每當遇到這樣的勸說,馮樹強總是耐心地和他們解釋,分析中央的精神和政策,分析農業的發展前景。就在這樣的分析過程中,馮樹強自己也更加堅定了做農業的信心。
在德強農場的建立初期,為了讓土地流轉這一新生事物更容易被農民朋友們接受。馮樹強一直把農民的利益放到首位,讓老鄉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馮樹強自己也越來越受到農民朋友,特別是自己村里人的認可。在2014年6月的大于村換屆選舉中,他被村民推選為大于村黨支部書記。從一個高新技術企業的老總,先是變成一個農場的場主,接著又成了一個村里的村支書。這樣的轉變在許多人看來是一個走下坡路的轉變,但是馮樹強卻不這樣看。用他自己的話說,我是一個黨員,也是一個農民,既然村民相信我,那我就要把這件事情干好,讓村民們滿意。
為了接受村民監督,馮樹強把村務公開,賬務公開,指標公開等作為工作的重點。每月都會按照固定的程序,把重大的村務問題,以及指標和賬務信息等內容實行公開。遇到有重大決策的事情之前,他會積極走訪村民,了解他們的意見和想法。從他上任到現在,定期舉行會議,把重大的村務問題進行匯報,讓群眾真正了解村委會的每一項決策,密切的黨群和干群關系。
馮樹強上任之后,一直把讓村民增收作為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在增收方面,他利用德強農場與眾多農業科研機構聯合的基礎,由自己出資,聘請農業方面的專家,組織農業科技培訓知識講座。同時,還請專家下到田間地頭,為本村的種植業提供科學有效的意見,以進一步加強科技種田的水平,讓農民朋友能在土地上實現增收。非但如此,他還充分利用自家的德強農場,在農忙時節,聘請村民返回農場打工,讓他們在拿到正常土地流轉金的同時,還能拿到40~300元的工資款,有效地達到了增收的目的。同時,為了服務村民,在農忙期間,他還個人資助村種收聯合工作隊,對村里百姓的農業生產提供服務,僅收取市場價一半的費用。僅這一項,一年他就讓村民朋友少花費了十余萬元。另外,在許多工作中,他出資出力,以身作則。在2014年的抗旱蓄水工作中,他不但出資1萬元,還親自帶領村民,掄起鎬頭和鋤頭,用了7天時間,把村里的溝、渠、坑、塘等用于農業的設施統一進行挖掘,以保證農業的順利生產。
在帶領村民致富的同時,馮樹強也不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他不但捐資給陵縣農民文化藝術節,還個人出資建設成立了大于村文化宣傳隊,以豐富村民的娛樂生活。大于村的文化宣傳隊不但在村里表演和宣傳,而且還走進了陵城區,進入了德州市,成了當地一個小有名氣的農民文化隊伍。
馮樹強的工作成績也得到了各級領導和部門的高度認可和肯定。在2014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親臨農場視察并指導工作,他深入田間地頭,詢問良種選取,察看滴灌追肥,觸摸智能測土配方施肥電子系統,了解各種大型農用機械功用。得知農民通過大規模集約經營成本大幅降低、收入逐年遞增后,他說,現代農業既保障了國家糧食安全,又使農場主獲利、農民增收。農業現代化就是要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希望你們挽起手共同致富!總理稱德強農場是以農民自愿為基礎,現代農業技術為依托,法律規范為保障的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并對馮樹強的工作給予了肯定和指導。
(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