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縣種子管理站 謝彤紀
春季麥田管理及病蟲害的防治
方城縣種子管理站 謝彤紀
進入春季要及早做好麥田管理工作,促進苗情及早轉化,爭取春季多分蘗﹑多成穗﹑成大穗,及早預防各種病蟲害的發生,為小麥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底肥不足﹑整地及播種質量較差﹑群體偏小﹑長勢偏弱的麥田,應及早以足為主,每667 m2追施尿素5~8 kg加復合肥10 kg。追肥后若遇到干旱應及時澆水,以促弱苗轉壯苗,促苗早發,促進苗情轉化,鞏固冬前分蘗,爭取春季多分蘗,為多成穗﹑成大穗奠定基礎。追肥最好分2次進行,防止后期倒伏減產。對生產正常﹑群體適宜﹑底肥充足的麥田,應本著前氮后移的原則,在小麥拔節中后期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左右。
小麥葉片是最主要的光合器官,是制造養分﹑形成產量的主要營養器官。畜禽啃青直接破壞小麥植保的莖葉,造成減產,特別是部分麥田有群體不足﹑冬前分蘗少﹑個體較弱的現狀,畜禽啃青的危害更大,各地要加強宣傳,堅決禁止畜禽啃青。
小麥進入拔節期后,抗旱能力明顯變弱。要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到來之前,采取熏煙﹑澆水﹑噴施防凍劑等措施預防晚霜凍害發生。發生凍害后要及時中耕,增加地溫,追施速效氮肥,這樣能促進高位分蘗成穗,增加小麥穗數和千粒質量,最大限度地提高小麥產量。
為抑制病蟲害的發生,春季隨著氣溫回升,麥田病蟲危害也進入多發重發時期,目前要做好紋枯病﹑蚜蟲﹑麥蜘蛛﹑吸漿蟲的防治工作。近年來,紋枯病田率較高,危害嚴重,應在小麥起身至拔節期及早防治,每667 m2可用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35 g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50 g,對植株基部進行噴灑防治,同時也可以起到預防白粉病﹑條銹病﹑全蝕病等病害的作用,但一定要注意噴灑均勻。麥蜘蛛每667 m2可用0.9%阿維菌素20~30 mL噴霧防治;蚜蟲每667 m2施用50%辟蚜霧10 g或10%吡蟲啉藥劑15 g噴霧防治;吸漿蟲盛蛹期每667 m2可用30%甲基1605粉劑2 kg與20 kg干細土或細沙混合均勻,隨即均勻撒入麥田;補治成蟲每667 m2可用100~150 mL敵敵畏乳油對水2 kg,攪勻后噴在20 kg麥糠或干細土上,下午撒入麥田熏殺或每667 m2用1%的林丹粉1.5~2 kg噴撒,若蟲情嚴重,可隔5天后再重噴撒1次。根據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將防病治蟲藥品混合在一起噴施,進行綜合防治效果更好。
另外,在小麥抽穗揚花期,若遇3d以上的陰雨天氣要注意防治赤霉病,每667 m2可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 g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 g或70%甲基托布津50~70 g對水60 kg噴霧即可。
在小麥抽穗期至灌漿中期,以防治小麥赤霉病﹑白粉病﹑銹病﹑蚜蟲和預防干熱風﹑早衰等為重點的機械化“一噴三防”,是促進籽粒灌漿﹑增加千粒質量﹑提高產量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采用機械化“一噴三防”要求非內吸性藥劑常規量噴霧藥液,在植保機具選擇上,配置中型馬力拖拉機,可采用噴桿或噴霧機,機械化植保作業應符合噴霧機作業,噴霧器安全施藥技術規范等方面的要求。
由于無人機噴霧作業效率高,可避免機械噴藥田間作業造成的碾壓損失,有條件的農戶也可以采用無人機進行“一噴三防”。在采用無人機進行“一噴三防”作業中應根據選定的無人機型,注意選擇適宜的天氣環境,避免低空氣流造成的噴霧飄移損失。同時還應注意無人機的飛行高低﹑飛行速度和飛行路徑對噴霧沉積均勻性產生的影響,尤其要注意高空電纜等飛行障礙,確保飛行作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