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華永
桐柏縣脫毒紅薯高產(chǎn)栽培技術措施
桐柏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站 華永
紅薯是桐柏縣的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在0.2萬hm2以上,隨著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紅薯已成為經(jīng)濟作物并向綜合加工利用及商品化方向發(fā)展。為了實現(xiàn)紅薯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針對生產(chǎn)中存在的問題和脫毒紅薯的特殊要求,特提出以下幾條高產(chǎn)技術栽培措施。
淀粉加工區(qū)選用脫毒徐薯18原種,該薯種比一般薯種增長30%,淀粉率提高2個百分點;其他良種在無病區(qū)選用豫薯7號,根腐病區(qū)選用豫薯8號,莖線蟲病及根腐病多病區(qū)選用魯薯3號等。食用區(qū)選用脫毒北京553,該薯種比未脫毒薯種增長40%;其他良種有優(yōu)質種冀薯4號,鄭紅11號,紅肉高產(chǎn)種蘇薯8號。晚栽早收間套選用豫薯10號。
紅薯是塊根作物,它要求土壤活土層厚、透氣性好、肥沃適度、滲水蓄水性好。丘陵旱地應做到蓄水保墑。 冬季深耕耙,早春耕耙后早起壟。崗坡地沿等高結起壟。耕翻(不打亂土層)深度27~30 cm。夏薯地麥播時要深耕足肥。起壟大小因地制宜,高產(chǎn)田采用大壟單行,壟距1 m左右,壟高33~36 cm,地勢高燥水肥條件差的采用水壟單行,壟距66~80 cm,壟高20~26 cm;水肥條件好,土質較疏松的平原澇區(qū)采用大壟雙行,壟距92~120 cm,壟高33~40 cm,每壟交錯栽苗2行。并要求壟距勻、壟要直、壟面平、壟土暄、壟心耕透。
苗壯是豐產(chǎn)的基礎,苗足是早栽和合理密植的保證。春薯苗3月上中旬采用地下加溫、塑料大棚、火炕、太陽能溫床及雙膜陽畦等方法。注意育足種,稀排薯,育壯苗。夏薯苗于4月下旬建立地膜覆蓋采苗圃。
基肥應以優(yōu)質的有機肥為主,以施用磷鉀肥料為主,氮、磷、鉀配合施用,不宜施用含氯化肥。據(jù)試驗調查,每667 m2產(chǎn)量為2 500 kg的薯田,每生產(chǎn)1 000 kg鮮薯,需施入氮(N)4~5 kg,磷(P2O5)3~4 kg,鉀(K2O)7~8 kg;每667 m2產(chǎn)鮮薯3 500 kg的產(chǎn)量水平,每生產(chǎn)1 000 kg鮮薯,約需施入氮(N)5 kg,磷(P2O5)5 kg,鉀(K2O)9 kg。紅薯對氮磷鉀三要素的需求量,以鉀最多,氮次之,磷又次之。紅薯喜鉀,增施鉀肥對產(chǎn)量和品質均有明顯作用。紅薯的施肥量除與產(chǎn)量有關外,與地力水平、土質、氣候條件和品種特性有關。特別是脫毒紅薯,長勢強,要控制氮肥用量,增施有機肥,補磷肥,重施鉀肥。
春薯于4月中旬開始栽插到5月10日結束,春薯區(qū)推廣地膜覆蓋,栽期還可提前10 d。丘陵旱地推廣抗旱栽種法,選用壯苗,抗旱點水等。夏薯由于不受溫度的限制栽插越早越好,最遲應于6月20日前結束。麥壟套種紅薯是奪取夏薯高產(chǎn)的有效措施。麥壟套栽比麥后栽產(chǎn)量增長30%,出干率增加3個百分點,出粉率增加2個百分點。在種麥時應留預留行,3行小麥留1個30 cm的寬背壟,行距60~70 cm,株距30 cm,每667 m2栽3 500株,栽插時間可根據(jù)小麥產(chǎn)量而定。每667 m2小麥產(chǎn)量450 kg的地塊,4月底5月初栽插;每667 m2產(chǎn)量為250 kg的地塊,可在5月中旬進行套栽;高產(chǎn)地塊在5月20—25日套栽較為適宜。有雨趁墑套種,無雨應在小麥澆后套栽,以保證薯田成活。注意種麥時要深耕,足肥,麥后及早平茬,追肥打頂。如麥后栽有雨趁墑鐵茬搶栽,栽后再加強管理,無雨深耕施肥起壟后,抗旱搶栽。
栽插密度的確定,應根據(jù)品種植株的形態(tài),土壤肥力條件,栽插期的早晚來定。要掌握肥地稀,旱薄地密,春薯稀夏苗密,長蔓品種稀,短蔓品種密的原則,每667 m2以丘陵旱地4 000~5 000株,平原旱地3 500~4 000株,肥水地3 000~3 500株為宜。
脫毒紅薯長勢旺,應特別注意。紅薯生長中期如果地上部生長旺盛。莖葉產(chǎn)量超過3 500 kg/667 m2,葉面積系數(shù)長期超過5,薯秧深達40 cm,爛葉增多,葉片大,葉色濃綠,葉柄長20 cm,葉層過多,郁閉不透氣,以上是旺長的特征。在此以前做好排水工程,防止土壤水分過大,控制氮肥用量,適時打頂,地面覆草,封壟后噴施多效唑1~2次,每667 m2用15%多效唑75 g對水100 kg噴施,適當提蔓。防止旺長的前提應重視栽前工作(如深耕、改土坯、黏土摻沙等),增加土壤透氣性,高壟栽培,壯苗早栽,配方施肥,控制氮肥增施鉀肥等。
桐柏縣紅薯病害主要有:病毒病、根腐病、莖線蟲病、黑斑病等。措施一是要檢疫,防止莖線蟲病蔓延;二是選抗病品種;三是藥劑防治。莖線蟲病地區(qū)栽插時每667 m2用辛硫磷0.5 kg對水50 kg,每窩澆0.5 kg藥液,隨后封窩。防治效果達90%,也可每667 m2用涕來威莖線靈顆粒1~1.5 kg栽時穴施。黑斑病地區(qū)留種繁殖。整地起壟時,每667 m2撒入埂內50%辛硫磷顆粒劑2 kg對地下害蟲均有特效。中、后期發(fā)現(xiàn)紅薯天蛾(豆蟲)、斜紋夜蛾、紅薯麥蛾等幼蟲,3齡前可用50%磷胺乳油1 000倍液噴霧。因蚜蟲是紅薯病毒的傳毒介體,在脫毒紅薯留種田,要及時用抗蚜威等防治蚜蟲3~5次,以防再次傳入病毒。
減少病毒傳入,脫毒紅薯良種繁育田在大田種植時由于受蚜蟲和粉虱等傳毒媒介的危害,易重新感染病毒,降低增產(chǎn)效果。因此,脫毒紅薯應實行種植區(qū)域化,連片成方,在種植片內禁止種植非脫毒苗,這樣既便于技術指導,又減少了病毒的侵染機會。
當?shù)貧鉁氐陀?8 ℃,薯塊即停止膨大,低于9 ℃易受冷害,因此,當?shù)仄骄鶜鉁亟抵?5 ℃即可開始收獲,降至12 ℃收獲結束,高產(chǎn)田可適當延長收獲期。淀粉加工區(qū)可提前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獲,不誤種麥。留種時注意精選薯塊、選好窯址、藥劑處理、控制窯溫、安全儲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