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皮價格15年漲百倍
由于以驢皮為主要原料的阿膠價格上漲迅速,過去15年間,國內驢皮價格上漲了近100倍。毫無疑問,這是毛驢養殖戶的黃金時代。
不過,一邊是日漸增多的阿膠以及驢肉等制品的市場需求,一邊卻是日漸減少的毛驢數量。數據顯示,從2007年到2014年,阿膠類產品市場規模增長了將近4倍,但毛驢的存欄量卻下降了百萬頭。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現在國內驢的存欄量只有500萬頭,而且還在下降,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供不應求的局面。另一方面,傳統養驢是為了干活,那些用于深加工的驢,很大一部分都是原來干活的驢。但是,像驢肉、阿膠這樣商品,消費量并不會回落,而且還會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繼續增長。所以,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間接地造成驢的供不應求。
驢皮是中國傳統中藥阿膠的唯一原料,國內現在有200多家生產阿膠及相關產品的企業,光東阿阿膠一家企業,每年就需要120萬張驢皮,而全國每年的屠宰量一共只有100萬頭。咋辦呢?從海外市場尋找來源能夠解決一定問題。目前來看,全球驢的存欄量有4000萬頭,去年我國從美國、新西蘭、墨西哥等國家都進口過驢皮。但是,全球驢皮的貿易量只有180萬頭,只能滿足不到一半的市場需求。所以,進口并不一定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從市場的角度來看,供不應求必然會吸引更多人來養驢,而能夠讓從業者能夠持續賺到錢,就是保證供給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更宏觀的角度而言,之所以驢長期供不應求,還是因為大家沒有看到這個產業當中所蘊藏的商業潛力,這就需要通過產業扶持政策、產業鏈培育等角度來發力,如果驢肉的加工企業,以及地方的管理部門能夠積極地謀劃,相信會在不久地將來看到這個產業會呈現全新的面貌。
(楊 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