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加速“公司+農戶”的代養模式發展
“公司+農戶”的代養模式現在比較流行,企業將豬苗、獸藥、飼料提供給農戶,農戶繳納保證金后進行育肥,達到出欄重后企業再將肥豬收回并按照數量支付養殖費用。目前,16元/千克左右的豬價不高也不低,自繁自養下一頭肥豬也能賺200~300元,為何這樣的行情下養豬企業還是將豬苗放出來給農戶養殖?雖說最后回收了肥豬,但每頭肥豬需要支付農戶100多元的費用,不是等于降低了自己的利潤嗎?
其實這是一種雙贏的模式,養殖戶不用承擔行情風險和資金壓力,企業雖說降低了利潤,但可以在短時間內擴大養殖規模和平攤風險。
1.企業整合了農戶的土地和人工。育肥周期通常在5個月左右,時間長、土地利用率低,農戶代養可以給企業節余大量的肥豬舍空間和設施;因為是按照數量支付費用,減少了人工成本和人員管理壓力。
2.分散環保壓力。大豬場雖說投資了環保設施,但糞污處理能力有限,處理成本也不低;樹大招風,環保問題被盯得緊,肥豬數量多排泄物也多。代養可以把肥豬分散到周邊遠距離范圍內,等于把糞污分散處理,農戶做代養必須要自己去解決排污問題。
3.分攤疫病風險。大規模豬場一般不發病,一發就是大病,規模越大風險越高;把所有雞蛋放到一個籃子里還是幾個籃子里,哪種更加保險? 10000頭肥豬分配到20個地方,每家養500頭,就算發生疫病也不會全部受影響,且農戶也要承擔相應的責任。
4.代養模式還能爭取到地方的扶植政策。肥豬放出去養等于給當地增加了就業崗位,給農民創收,可以作為扶貧項目發展,名利雙收。
5.代養模式對于農民來說好處也不少。雖說自己出人出力出地皮,但投資比自己搞養殖要小,不用擔心豬價下降后虧本,也不用自己出資采購豬苗、飼料、獸藥等,只需提供合格的養殖場所和保證金,專心把豬養好,成活率、健康率高就能穩穩地掙錢,一次代養500頭,一年養兩輪,就能收入10萬~15萬元,比背井離鄉打工強多了。
(賽 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