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安,徐奇友,閆有利,李壯,祖岫杰,趙志剛,李海波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2.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遼寧 遼陽 111000;3.吉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吉林 長春 130012;
4.吉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33)
我國東北地區稻田養殖的模式概況
王常安1,徐奇友1,閆有利2,李壯3,祖岫杰4,趙志剛1,李海波3
(1.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2.遼寧省淡水水產科學研究院,遼寧 遼陽 111000;3.吉林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吉林 長春 130012;
4.吉林省水產科學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33)
東北地區水稻種植面積達5 600 000 hm2,但稻田養殖面積利用率僅為2%,主要為稻田養魚和稻田養蟹,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近年來,遼寧省的稻田養殖80 000hm2,發展較快。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結合當地的環境條件,引進了稻田養殖新模式、新技術,發展具有特色的稻田養殖模式。當前,東北地區稻田養殖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進一步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優質化、品牌化發展。
東北地區;稻田養殖;模式
我國東北地區為重要的糧食基地,獨特的地理環境為稻田養殖發展提供了優勢條件。東北地區的稻田養殖始于19世紀50年代末[1],但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發展較為緩慢。直到19世紀70年代,遼寧省稻田養殖才開始逐漸形成規模,養殖技術不斷提高[2-12]。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傳統稻田養殖的綜合效益不高,養殖方式和種類單一,養殖規模逐漸下滑[13,14]。近年來,隨著人們對高端農產品的需求不斷提高和各級政府的扶持,黑龍江省和吉林省引進稻田養殖新技術、新模式,稻田養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為了加快稻田養殖的發展,各級政府制定和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因此,在新的發展形勢下,有必要掌握東北地區的稻田養殖概況,提出發展建議,為推動該地區稻田養殖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東北地區土地資源豐富、河網密集,東北平原又是我國最大的平原,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東北地區的稻田面積有5 600 000hm2,其中黑龍江省4 000 000hm2[15],吉林省930 000hm2,遼寧省近670 000hm2。然而,稻田養殖面積僅130 000hm2,占水稻種植區域的比例很小,發展的潛力較大。
東北地區稻田養殖區域主要集中在遼寧省。據統計,2015年遼寧省稻田養殖面積81 533.3hm2,其中盤錦57 266.7hm2(盤山縣26 666.7hm2,大洼區27 866.7hm2,興隆區2 733.3hm2),占全省稻田養殖面積的70.2%,已經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河蟹養殖基地。盤錦市稻田養蟹面積52 533.3hm2,稻田養泥鰍面積4 733.3hm2。此外,營口、錦州、丹東等地區也有一定規模的稻田養殖。遼寧省稻田養殖的種類主要有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臺灣泥鰍Paramisgurnusdabryanus、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等。
黑龍江省稻田養殖面積13 333hm2。養殖的種類主要有黑斑蛙(Pelophylaxnigromaculata,綏濱縣13 000hm2)和中華絨螯蟹。稻田養蟹呈分散經營的方式,養殖規模較小。黑龍江省重點水產養殖區域肇東、肇州、肇源等地區幾乎未有稻田養魚。
吉林省的稻田養殖面積13 333hm2,稻田養殖區域比較分散,除了延邊地區外,全省各地區均有覆蓋。據統計,2015年稻田養殖收獲魚蟹總產量近200萬kg;稻谷增收7%;農藥、化肥使用量減少1%~15%。吉林省稻田養殖的種類主要有中華絨螯蟹、臺灣泥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clarkii等。
東北地區各省市之間稻田養殖發展也不平衡。遼寧省的養殖技術和效益較好,大多數稻田養殖扣蟹每hm2產450~750 kg。5月上旬放養體質量5~6 g的蟹苗,1 200~15 000只/hm2,9月出池。每hm2增收12 000~18 000元。黑龍江省、吉林省稻田養殖水平和效益均較低,大多數池塘每hm2產225~300kg。6月上旬放養體質量8~10g的蟹苗,數量較少,4 500~7 500只/hm2,9月上旬出池。每hm2增收效益在3 000~6 000元。
東北地區稻田養殖模式主要以“盤山模式”為代表。限于季節因素,水稻種植為單季稻,產量較高。稻田養殖主要的經濟模式是稻田養蟹和稻田養魚。筆者在主要稻田養殖區,就養殖模式和成本與收益的調查結果如下:
2.1 遼寧省盤錦地區稻田養蟹共生模式
稻田中水稻每hm2產量11 250 kg,產值36 000元,利潤9 000元;河蟹每hm2產量750 kg,產值37 500元,利潤9 000元。稻田養蟹模式綜合效益合計18 000元。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水稻產量持平,每kg價格高于本地水稻約0.10元,每hm2綜合效益增加19 125元。
2.2 遼寧省盤錦地區稻田養鰍共生模式
稻田中水稻每hm2產量11 250 kg,產值34 200元,利潤8 100元;泥鰍產量2 475 kg,產值69 000元,利潤15 570元。稻田養鰍模式每hm2綜合效益合計23 685元。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水稻產量持平,每hm2綜合效益增加16 695元。
2.3 黑龍江省地區稻田養蟹共生模式
稻田中水稻每hm2產量9000kg,產值28800元,利潤13800元;河蟹產量225kg,產值10350元,利潤4800元。稻田養蟹模式綜合效益合計18600元。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水稻產量持平,每hm2綜合效益增加5 700元。
2.4 黑龍江省地區稻田養蛙共生模式
傳統的稻田生態養殖模式不投喂。黑斑蛙平均每hm2產120 kg,利潤960元,稻谷增收5.9%,增產525 kg,綜合效益合計21 525元,每hm2綜合效益增加2 910元。
2.5 吉林省地區稻田養蟹共生模式
稻田水稻每hm2產量9 000 kg。河蟹每hm2產量225 kg,產值3 975元,利潤3 015元;稻谷增收7.15%,增產795 kg,綜合效益合計29 400元,每hm2綜合效益增加6 120元。
東北地區的稻田養殖發展較早,但人們對稻田養殖的認識不足,資金投入不夠,稻田養殖的產業化程度低,發展的速度較為緩慢。近些年,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和市場的需求,為東北地區稻田養殖的發展帶來了新生機。各省將稻田養殖模式列入現代農業發展的重點支持領域,加大了扶持力度。
遼寧省各級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稻田養殖產業的發展。以盤錦市為例,農業、財政、科技、金融等部門與漁業部門通力協作,市、縣(區)、鄉(鎮)三級政府都成立了產業領導小組,制定和出臺優惠政策,形成了河蟹“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產業鏈,全力打造出具有影響力的特色稻米和河蟹品牌。盤錦市政府對稻田養殖每hm2補貼3 450元苗種費,泥鰍養殖池塘每hm2補貼9 000元苗種費,極大提高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2011年吉林省被列為全國10個“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示范區建設項目”省份之一。2015年省水利廳下發了《吉林省水利廳關于印發吉林省稻漁種養增收工程實施方案的通知》(吉水漁 [2015]506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領導帶領專業技術人員指導生產的關鍵環節。省水利廳漁業局充分利用水產專項資金重點扶持了承擔稻漁綜合種養項目的地區;各級推廣機構爭取各類資金,省總站也利用項目資金盡全力支持。各地區引進稻田養殖新模式,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稻田養殖模式。吉林省政府還要求各地、各項目區加強稻田養殖模式的總結和創新,實踐“種、養、加、銷”一體化的運作模式。
2013年黑龍江省開始實施農業部“稻田綜合種養技術示范與推廣”項目。2015年,將稻田養殖技術列為全省8個重大農業項目之一,全省15個縣(市、區)建立示范區17個,面積864hm2,輻射面積18 466.7hm2[16]。主要采取推廣合作社的措施,把分散的養殖戶組織起來統一管理,制定稻田養殖技術操作規程,組織相關專家做好技術服務、培訓和指導,提高養殖戶的養殖水平。
東北地區稻田養殖產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從業人員專業知識缺乏,政府資金以及相關引導政策不足;稻田養殖的基礎設施差、技術水平落后,受氣候和降雨影響,生產不穩定;外來商品魚影響本地養殖種類的銷售和價格。
4.1 稻田養殖工程
傳統的稻田養殖工程已經不能適用于現代的稻田養殖模式,稻田需要進行改造。目前,稻田田間的道路較窄,不利于養殖管理和水產品的運輸;稻田養殖的田間缺乏電力系統,也制約稻田養殖向現代化、信息化發展。
4.2 暫養問題
東北大部分地區到秋季9月份魚、蟹等正處于快速生長期,而稻田卻要斷水、干田,魚、蟹等捕撈后重新轉入暫養池進行強化育肥。黑龍江和吉林地區6月上旬進行養殖,4月需要對扣蟹進行暫養。暫養期間,如果管理不當,死亡率較高。
4.3 種質退化
水產苗種質量退化導致魚、蝦、蟹個體小型化,生長速度減緩,抗逆性弱。遼寧省盤錦市雖然是東北地區河蟹苗種的繁育基地,但是優質苗種仍供應不足。稻田養殖人員一般很難進行優良品種的繁育和選育,需要相關單位提供足量的優質苗種。
4.4 農機不配套
稻田養殖設施需要進一步提升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發展的要求。例如,稻田養殖工程改造過程中稻田四周需要開挖環溝,水稻栽插采用大壟雙行技術,但沒有相應的農機配套[2,17]。
4.5 人工投喂
養殖人員對配合飼料接受程度較低。魚、蟹等各個生長期的營養需求不同,水中的天然餌料不能滿足生長的需要,需要及時投喂人工配合飼料。稻田養殖中,配合飼料的成本較大,發展價廉、適宜的飼料勢在必行。
4.6 養殖規模小
黑龍江和吉林地區的稻田養殖以分散形式為主,沒有形成連片的規模;以粗放式養殖模式為主,生產和管理成本較高,效益較低。專業合作組織和龍頭企業數量少,帶動作用比較弱,限制了當地稻田養殖的快速發展。
4.7 土地流轉年限的制約
稻田養殖田間工程為一次建設,多年使用,需要有較長的土地流轉年限。土地流轉的管理尚不規范,有時會發生農戶隨意終止合同的現象,給經營主體造成了經濟損失[18]。
4.8 營銷意識差
養殖戶的稻田水產品自產自銷,銷售難度較大。例如,黑龍江省和吉林省養殖的河蟹在當地的銷售量有限,大部分銷往遼寧省,銷售價格被壓低。應利用本地綠色無公害商品魚的品質優勢,建立品牌,加強市場宣傳力度,確保市場競爭優勢。
4.9 服務體系薄弱
稻田養殖技術人員少,推廣和培訓工作滯后,養殖戶對稻田種養技術掌握得不夠,不能滿足生產需要。需要加強對當地漁民的培訓和指導。
4.10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稻田養殖的前期一般規模較小,投入資金較多,融資較為困難。政府要制定促進稻田養殖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解決稻田養殖的水電、道路等問題。
稻田養殖是推動農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式,可實現“水稻+水產=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19-21]。我國東北地區生態環境友好,具備發展稻田養殖的優越條件。東北地區的稻田多分布在地勢較低平地區,土壤肥沃,水源豐富。稻田養殖的魚、蝦、蟹等品質優良,味道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價格居高;稻田養殖的水稻不施農藥,不減產,品質好,水稻的價格高于傳統種植水稻。
傳統的稻田養殖養殖水平低,缺乏科學的管理和技術支撐,在病害防治中盲目用藥,給養殖戶造成經濟損失。因此,稻田養殖模式需要進行可持續發展,協調稻田養殖和環境的關系,加快稻田養殖模式中關鍵點,如能量流動、養殖設施等方面的科學研究,進一步提升養殖和管理技術,形成“繁育-養殖-加工-銷售”的產業化模式。
東北地區水稻種植區處于平原地區,河網密集,發展稻田養殖潛力巨大,空間廣闊。生產的稻谷品質優良,以五常稻花香、寧安響水大米、盤錦大米等為代表更是品質優異,享譽全國。通過與稻田養殖相結合,更有利于打造生態有機大米和河蟹及優質魚品牌,大幅度提升稻谷的潛在效益。
國家已將稻田綜合種養列為2015~2030年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的重點之一。各級政府的重視和扶持政策為東北地區稻田養殖提供了新的機會。各級政府以此為契機,從政策、資金、技術等加大投入,為東北地區的稻田養殖發展提供支撐力量。
[1] 沈雪達,茍偉明.我國稻田養殖發展與前景探討[J].中國漁業經濟,2013,31(2):151-156.
[2] 趙娜.盤山縣稻蟹生態種養模式的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 趙春青.稻田養蟹立體種養技術[J].現代農業,2015(4): 18-19.
[4] 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遼寧省盤錦市稻田養蟹持續發展水平的能值分析[C].中國土壤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七屆海峽兩岸土壤肥料學術交流研討會論文集(下),2008.
[5] 王永亮,馮春,劉洪宇.遼寧臺安縣稻田養蟹[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19):288.
[6] 李小進,王有田.大面積稻田養蟹(扣蟹)技術[J].水產科學,1995,5(14):33-35.
[7] 冷靜,李軍,王艷霞.稻田養泥鰍的關鍵技術[J].墾殖與稻作,2006(S6):121-121.
[8] 魏雅娟.稻田養泥鰍魚配套技術[J].現代農業,2009(4): 57.
[9] 董艷,江和文,于永清,等.稻田養蟹“盤山模式”的水溫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23):12483-12485.
[10] 劉研.盤錦地區稻田養蟹技術[J].北方水稻,2007(3): 120-121.
[11] 魏曉敏,張秀雙.試論有機肥對改善稻田養蟹生態環境質量的效果[J].墾殖與稻作,2001(6):23-25.
[12] 林利紅,王延平,王帥.稻田養蟹對水稻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研究[J].遼寧農業科學,2016(3):43-47.
[13] 孫秀娜,宋耀遠,胡全根.稻田養蟹技術要點及效益分析[J].現代農業,2012(2):94-95.
[14] 鄭威,李曉媛,薛曉玲.稻田養蟹技術[J].農業與技術, 2014,34(5):169.
[15] 薛偉,孔令杰.黑龍江省稻田養蟹現狀及發展對策[J].黑龍江水產,2015(4):4-5.
[16] 張毅.黑龍江省稻田養魚發展回顧及前景展望[J].黑龍江水產,2016(4):1-3.
[17] 王武.我國稻田種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J].中國水產,2011(11):43-44.
[18] 王云,崔玉芝,趙淑琴.關于結合土地流轉發展稻田養蟹的實踐與思考[J].漁業致富指南,2013(12):14-17.
[19] 李應森,王武.稻田生態種養新技術發展現狀與建議(上)[J].科學養魚,2011(1):3-5.
[20] 李應森,王武.稻田生態種養新技術發展現狀與建議(下)[J].科學養魚,2011(2):1-3.
[21] 王武.北方稻田養蟹產業發展思路[J].中國水產,2008(10):11-13.
A Review of Aquacultural Patterns in Paddyfields in Northeast China
WANGChang-an1,XUQi-you1,YAN You-li2,LIZhuang3,ZU Xiu-jie4,ZHAO Zhi-gang1,LIHai-bo3
(1.Heilongjiang River Fisheries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Fishery Sciences,Harbin 150070,China; 2.Freshwater Fisheries Science Institute of Liaoning Province,Liaoyang 111000,China; 3.Fishery TechnicalExtension Station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12,China; 4.Fisheries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33,China)
There is about 5600 000 hm2of rice field in Northeast China,in which only 2%is conducted in paddyfield aquaculture, show ing a broad prospect for paddyfield culture.The crab-rice and fish-rice are themain model of paddyfield aquaculture.In past years,therewas 80 000 hm2of rice field w ith paddyfield aquaculture in Liaoning province,and the new paddyfield aquaculture technology and patternsare introduced to Heilongjiang and Jilin Provinces to explore theoptimum paddyfield aquaculturemodelsbased on local resources.Currently,the paddyfield aquaculture in NortheastChina is facingw ith the st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toward a trend of specialization,large-scale,industrialization,excellentquality,and brandmarketing.
NorthestChina;paddyfield aquaculture;pattern
S964.2
A
1005-3832(2017)03-0057-04
2016-11-09
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專項資金資助(CARS-46).
王常安(1981-),男,助理研究員,博士,從事動物營養與生態學研究.E-mail:gordoncas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