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 張英華
種繭育桑園的管理
河南省蠶業科學研究院 張英華
桑葉是家蠶的唯一飼料。種繭育原蠶飼育使用桑葉質量的好壞,不僅關系到當代蠶兒的健康發育和產卵量,而且還影響著次代蠶的體質。種繭育是繁育優質蠶種,要求采用的桑葉含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營養元素的標準更高,以適應增強體質、充實卵粒、多產卵的需要。蠶兒發育齡期不同,要求桑葉的質量也不同。小蠶是體內組織器官建造期,需要較多量的蛋白質;大蠶期主要是體內儲藏營養供發育造卵消耗,需要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原蠶用桑要求,一是營養豐富,桑葉內含物具有各齡蠶兒正常發育所需要的多種營養物質;二是桑葉適熟,桑葉組織軟硬厚薄適當,蠶兒喜食并容易消化吸收;三是桑葉無病原和有害物質(如煤煙、農藥等)污染。要想獲得高質量的桑葉,必須要加強原蠶桑園的科學管理。
桑園的各項管理工作都是為了更好地生產優質桑葉,因此管理工作的好壞對養蠶生產具有極大的影響。近年來,由于農村勞動力的不足,大力提倡省力化管理,采用各種機械、器具和使用農藥等日益增多,勞動生產率有了顯著的提高。但是桑園的管理卻粗放了,我們必須認識到,桑園管理省力化的最終目的是生產優質高產的桑葉,而不是粗放和放任的管理。
桑園的管理工作,主要可分為土壤管理、桑園施肥、水分管理、病蟲害防治和自然災害的防治以及桑樹的整枝等。
土壤管理就是要采取一系列技術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為桑葉高產優質創造條件。耕耘(松土)是土壤管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可以改良土壤結構等物理性狀,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的孔隙度,還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效養分。土壤疏松可以促進地下微生物將無效養分分解轉化成有效養分。
耕耘時期和次數,隨土壤種類、桑園類型和氣候條件而不同,一般進行冬耕、春耕和夏耕。耕耘的深度一般掌握行間宜深,桑樹附近宜淺;中高干宜深,無干低干宜淺;黏土宜深,沙土宜淺;冬耕宜深,春耕夏耕宜淺的原則。冬耕在桑樹落葉后到土壤封凍前進行。冬耕深度一般在20 cm以上,可以在冬季桑樹束枝后結合施肥進行;春耕在發芽前進行,耕深10~15 cm,可結合除草或翻埋綠肥進行;夏耕宜淺,一般深度掌握在10 cm左右。
原蠶飼養用桑園施肥應多施有機肥,配合適當施無機肥(磷鉀搭配的比例要適當比一般桑園提高)。有機肥含有桑樹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和豐富的有機物質,可以在土壤中逐步分解,轉化為桑樹能夠吸收利用的養料,同時對改良土壤、增加土壤團粒結構、保持土壤水分和改良土壤中空氣狀況起著重要作用。有機肥的種類很多,如人畜糞尿、廄肥、堆肥、土雜肥、綠肥、餅肥等。無機肥養分含量高而且速效。無機肥應以復合肥為主,其他單質無機肥作為補充,這樣對提高桑葉產量及質量、生產優質蠶種效果會更好。
根據桑樹生長的規律,一般分春、夏、秋、冬4次施肥,種繭育桑園要重施冬肥和夏肥,少施春肥和秋肥,全年施肥量一般春肥占20%,夏肥占40%,秋肥占10%,冬肥占30%,氮、磷、鉀比例以5:3:4為宜。春季施肥,一般在驚蟄到春分施用,最遲在用葉前1個月施用,以速效性肥料為主,如腐熟的人糞尿或氮磷鉀復合肥;夏季施肥,在桑樹夏伐后到秋蠶飼養前施用,夏肥主要施速效性肥料,可以分2次施用,配合施用一些遲效性的有機肥料如腐熟的堆肥和廄肥;秋肥可以施用少量速效性肥料或者不施,不宜過遲;冬肥在桑樹落葉后施入,冬肥施用廄肥、堆肥、土雜肥、河塘泥等遲效性肥料,一般結合冬耕進行,埋入土中。
土壤水分過少或過多,都會對桑樹的生長有影響。過少時,桑樹生長緩慢,提早盲頂,加速落葉,桑樹含水量減少,硬化快,體內酶活性受抑制,光合作用強度降低,干物質減少,葉質差。所以,出現干旱時,要及時灌溉。有條件的桑園,可以采取噴灌,這樣不但可以節約用水還可以減少桑葉污染。
土壤水分過多時,桑樹根系生長受到抑制,影響地上枝葉生長,桑葉不易成熟、含水量多、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相對少。蠶兒食下宜誘發蠶病。在容易積水地區及低洼地建桑園,應規劃好排水系統,做到旱澇保收。
桑樹的病害,有真菌、細菌、病毒和類菌質體寄生而引起的傳染性病害。桑樹病蟲害對桑樹危害較大,一旦大發生,就會影響桑葉的產量和質量,甚至有時會傳播家蠶細菌病、微粒子病原等,引起蠶病暴發或造成蠶種報廢,所以必須重視桑樹病蟲害的防治。桑樹病蟲害的發生往往與季節變化、氣候冷暖以及桑園管理狀況有關,一般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把病蟲害消滅在危害之前,確保桑葉增產、質量保證以及生產優質蠶種。
冬季是桑園各種害蟲和病原蟄伏于枝干、落葉、雜草和土壤中休眠越冬的季節,是全年病蟲害防治的關鍵時期。一般要進行封園治蟲、清園冬耕、整枝剪梢、挖出病株、束草誘殺越冬害蟲等措施。
秋蠶結束后使用長效期藥物如20%殺滅菊酯8000~10 000倍液噴灑桑園進行封園,最大限度殺死越冬害蟲;在桑樹落葉后,及時、全面清除桑園內以及路旁四周的枯枝、落葉、雜草,不留昆蟲越冬寄生場所;結合桑樹整枝修剪可以同時剪除病蟲枝,減少蟲害疫害隱患;發現病株及時挖除,集中銷毀,以防傳播病原,同時可以將草束放置于桑樹枝干分叉處,誘集害蟲,桑樹發芽前收集起來燒毀。
春季可以實施人工捕捉害蟲或者使用高效低毒性藥物對蠶進行蟲害和病害防治;夏季應及時中耕除草,清理溝渠,減少病蟲害滋生場所,可以增施桑樹專用肥,提高桑樹抵抗力,夏伐后3~5 d,可利用這段有利時機對桑園進行1次全面藥劑防治,可用50%甲胺磷1500倍液,或80%敵敵畏1000倍液和50%辛硫磷1000倍液混合噴霧,可有效殺滅多種害蟲。養蠶前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還可利用適當藥物進行防治,如用80%敵敵畏1000倍液或40%樂果1000倍液或滅蠶蠅300倍液防治桑癭蚊。
在桑樹生長期可以按照說明書要求進行防微靈等噴灑,防治微粒子病原傳播。
河南省桑園較多發生霜害。在桑樹栽培過程中,特別是初春和晚秋,對一些易受霜凍害影響的桑樹品種地塊或地區,要注意當地氣象信息,做好霜害、凍害、雹害預測預報,采用熏煙防霜、灌水防霜、加強管理等措施預防,同時做好受災后善后措施,減少各種災害對蠶種生產的影響。
桑樹在一年的生長期間經多次采桑,從土壤中攝取大量的養分。根據桑樹再生能力強、耐采伐、分枝強的特點,我們可通過不同的整枝形式及采葉方法,來達到桑樹持續生產,提高桑葉的質量和產量。
桑樹合理的整枝形式,要與本地區種桑土地條件、土壤肥力、管理水平、耕作方式、養蠶用葉、用具的配備狀況及桑樹病蟲害的發生等相適應。與一般絲繭育桑園相比,種繭育桑園更注重桑葉葉質,對桑園桑樹的管理更要科學化,應根據桑樹生長發育、原蠶用桑要求進行,不僅要采取適宜的措施適應桑樹的生長發育生理需要,又要提高桑葉質量滿足種繭育桑園特殊需求。
在桑園管理上,除前面提到的注重施用有機肥和磷鉀肥比重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春蠶2眠中或3齡期,摘去桑樹新梢頂芽,一方面增加桑葉產量,另一方面是提高桑葉成熟度,提高葉質。可以分片分批摘心。二是在樹形養成上提倡稀植中高干養成模式。三是夏伐后注意疏芽,必須及時分批疏去止心芽、弱小芽、過多芽,單株留條不宜過多,減少密生郁閉,避免通風透光不良,做到枝干層次分明,去密留稀,分布均勻,每667 m2留8000條。四是冬季可在桑樹休眠期進行整株,修枝應當把細弱枝、無效條、下垂條、過密枝、干枯枝、病蟲枝、死拳等全部從基部剪伐掉,留下粗壯枝,使養分更集中,更有利于提高桑葉質量和產量。五是冬季不宜重剪梢,一般水平剪梢,剪去枝條長度的1/3,以防來年春季葉質偏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