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岳冬愛 方盛田 呂英敏
鄧州市花生生產中存在問題及應對技術措施
鄧州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岳冬愛 方盛田 呂英敏
近年來,花生已由鄧州市主要的夏播油料作物轉變為重要的經濟作物,特別是2016年,隨著國家玉米收購政策的調整和玉米市場價格的變化,鄧州市玉米種植面積下滑,而花生種植面積迅猛增加,已由常年的2.67萬hm2增加到5.33萬hm2,成為鄧州市第三大農作物,種植花生已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但是,由于受花生生產中存在的品種老化,投入不足,地下害蟲危害嚴重,重茬引起病害死苗較重,花生市場價格變化等問題影響,鄧州市花生總體產量和效益還不高,平均每667 m2產量為270 kg。調查表明,導致花生產量低而不穩、效益不佳的主要原因是種植水平的問題。因此,分析鄧州市花生生產中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并提出應對技術措施非常必要。
部分1年只種1茬春花生的田塊,由于缺少合適的倒茬作物,花生重茬種植,導致花生生長勢不強,病害死苗死棵嚴重,單株結果數減少,果質量降低,從而影響產量。
花生生產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由于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還不高,花生播種、耕作、管理和收獲機械普及率低,花生生產仍費時、費工,規范化栽培難度大。花生收獲機械化程度低,大型機械幾乎沒有。播種機械化程度雖然較好,但大型機械還不多,農民大多還是使用小型機械播種,播種質量難以保證。目前在鄧州市農村,農民仍主要采用旋耕機代替深耕機械犁地,常年犁地深度為14~16 cm,導致土壤耕層淺,既不利于土壤納雨蓄水,提高抗旱能力,也不利于花生結果和莢果膨大。此外,起壟種植和地膜覆蓋花生面積很小,部分春花生田收獲后耕翻不及時,起不到納雨保墑、曬垡晾土的作用,不利于冬季土壤凍融,促進養分釋放,消滅耕層中的病蟲害。
鄧州市花生種植品種主要是中小果型,一般春花生每667 m2收獲密度為1.6萬~1.8萬株,夏直播花生每667 m2收獲密度為1.8萬~2萬株。據調查,在鄧州市實際生產中,每667 m2收獲株數在1.2萬~1.5萬株,比高產要求少0.4萬~0.5萬株,僅此一項花生減產15%~20%。
導致畝株數收獲偏少的原因:一是部分春花生播種偏早,地溫偏低,種子發芽慢,捂土時間長,造成部分種子霉爛不能出苗;二是因干旱土壤墑情不好或整地質量差出苗率低;三是播種前未進行藥劑拌種或種子包衣,花生種受地下害蟲咬食危害或染病霉爛不能出苗,同時也導致花生生長期內病害嚴重,死苗死棵較多;四是長年連作重茬,土傳病害嚴重,造成死苗缺苗。
目前,鄧州市的花生用種仍以農戶自留種為主,群眾自發串換、收打混雜現象嚴重,影響了產量和品質。以白沙1016、羅漢果等為主的傳統小花生品種在全市已種植30年,而新審定推廣的遠雜9102、豫花15等品種在生產中推廣應用緩慢。
品種混雜對生產的影響:一是品種混雜后,花生大田長勢不整齊,不能發揮不同品種的種性優勢和群體優勢,產量降低;二是影響花生果外觀的一致性,降低商品性能,銷售和價格受到影響;三是花生籽仁的內在品質變劣,出口、加工受到影響。
一是施肥方法不當。大多農戶為犁地或播種時一次性底施,苗期不再追肥。而犁地時一次性施入,肥料被翻入犁底層,導致土壤表層養分含量低,使花生苗期因氮素供應不足而長勢弱,造成株小枝少果少,影響產量。二是施肥量不足。多數農戶在花生種植上存在不施肥或盲目施肥的習慣,有的農戶每667 m2僅底施尿素25 kg或復合肥(15-15-15)30~40 kg,土壤中的養分總量不能滿足高產要求。三是施肥結構不合理。大多農戶只施氮磷鉀肥,不施鈣肥和微肥,很少農民選用花生專用肥,造成養分不合理。
近年來,鄧州市花生生產中病蟲害逐年加重,目前防治重點集中在對草害和地下害蟲的防治防除,對草害的防治成效較大,但對導致死苗死棵和危害葉片的病蟲害不防治或不知道如何防治。
常年種植春花生的地方應高度重視輪作倒茬,采取有效措施緩解重茬危害。有水澆條件的平原地區可在8月下旬或9月上旬春花生收獲后,種植一季蔬菜倒茬。無水澆條件的崗坡丘陵旱薄地可采用模擬輪作的方法倒茬,即春花生收獲后,直接耙地趁墑每667 m2撒播油菜籽1 kg或小麥10~15 kg,待油菜苗或小麥苗出齊蓋住地表后,于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犁地翻壓,翌年春季再耙地施肥播種花生。由于后茬沒有成熟,故稱為模擬輪作。實施模擬輪作可增加土壤中有機質含量,減輕病害發生,增強花生長勢,一般可增長15%~20%。
有條件的地方在花生收獲后要及時深耕,耕深20~25 cm,破除板結,加深耕層,為花生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春花生推廣起壟栽培和地膜覆蓋,夏花生推廣種肥一體化大型機械播種。
花生不但需要N、P、K等大量元素,而且對Ca、B、Zn、Mu等中微量元素也比較敏感。根據花生需肥規律,要求基肥和追肥結合、有機肥和無機肥搭配,科學全量配方施肥。結合鄧州市生產實際,可參考使用以下施肥方法:春花生,每667 m2用45%硫酸鉀復合肥75 kg+商品有機肥25 kg或生物菌肥25 kg,或每667 m2用40%腐殖酸花生專用肥75 kg;夏花生,每667 m2用40%腐殖酸花生專用肥或45%硫酸鉀復合肥50~65 kg,或在開花結果期每667 m2追施硝酸銨鈣20~25 kg,最好種肥同播。另外,在花生初花期前,用0.2%~0.3%硼砂溶液或每667 m2用鉬酸銨15 g對水15 kg葉面噴施,可補充微量元素,促進花生固氮。
根據鄧州市生產實際,要加快新品種的引進,淘汰品質差、產量低的老品種,篩選高產、優質、多抗的花生新品種。壓縮白沙1016等老品種的種植面積,擴大種植適宜鄧州市自然條件的遠雜9102、豫花14、宛8908等小果型新品種和豫花15、豫花9331等大果型新品種。根據市場要求,宣傳推廣優質專用型花生新品種。
一是確定適宜播期。根據多年考察,鄧州市春播露地花生宜在4月15—25日播種,覆膜花生可提早至4月上中旬,不能過早;夏直播花生在小麥收獲后及時整地,盡早播種,力爭在6月15日前種上。二是確定適宜播量。一般花生每667 m2播種量為帶殼花生25 kg左右(折合花生仁16 kg),夏播花生應比同品種春播花生密度增長10%~20%。具體來說,春播大花生雙粒每667 m2播種8000~9500穴;小花生雙粒每 667 m2播種 9000~10 000穴,單粒每667 m2播種14 000~15 000粒;夏直播大花生單粒每667 m2播種15 000~17 000粒,雙粒或每667 m2播種9500~12 000穴。三是搞好藥劑拌種。播種前要進行曬種,增強發芽勢,提高發芽率。播前用苗得意或種衛士懸浮種衣劑拌種,可有效防治根腐病、莖腐病等土傳病害和蠐螬等地下害蟲。
若播前未進行藥劑播種,出苗后,對發現有根腐病、莖腐病、白絹病發生,出現死苗死棵現象的發病田塊,要及時噴藥防治。可選用新型廣譜、高效、低毒殺菌劑如40%異菌·氟啶胺、32.5%苯甲·嘧菌酯懸浮劑、苯甲·丙環唑、噻呋酰胺等藥劑嚴格按使用說明書配藥進行噴施。最好分別于初花前、盛花后3 d、收獲前20 d,用殺菌劑+葉面肥+微肥混配,葉面噴施3次,一噴多效。注意每次每667 m2用藥液量在60 kg,打勻、打透,保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