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凌晨,上海黃浦江大閘蟹養殖場負責人毛鑫志提著大桶,手拿網兜,來到小昆山鎮邊上的備案登記的二號塘里“挑蟹”。
記者獲悉,為了保障出口大閘蟹產品質量安全,松江檢驗檢疫局加強大閘蟹出口前安全風險監控工作,對轄區內所有注冊養殖基地提前采樣送實驗室檢測,并采取養殖地“備案登記制”,檢驗全部合格后方可出口。
大閘蟹養殖場負責人毛鑫志告訴記者,2017年還不是一個“開門紅”,因為還沒到大閘蟹真正肥美的時候,但是沒有辦法,市場已經等不及了。就這樣,2017年上海本土的大閘蟹被“請”上了岸,經過層層選拔和檢驗檢疫,于當晚的飛機到達了日本客戶的餐桌。首批大閘蟹并不多,個頭也不大,一共0.7 t。
據悉,松江檢驗檢疫局針對大閘蟹出口,從年初就開始著手對養殖場進行監管:針對苗種和水質進行抽樣檢測,保證苗種不含有孔雀石綠和結晶紫等違禁藥品,水質符合漁業水質標準,關注養殖場環境的變化;嚴格確定備案塘的面積,核算產量,有效防止后期虛報產量和換貨情況的發生。同時,開展抗生素、重金屬、微生物和白斑綜合征等60個項目的殘留監控工作,在保證檢測結果都能符合標準要求才允許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