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恩悅,姜增華,俞孝先
(1.揚州市邗江區楊壽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江蘇 揚州 225124;2.揚州市水產生產技術指導站,江蘇 揚州 225101;3.揚州市廣陵區農業委員會,江蘇 揚州 225003)
2016年,使用1口30×667 m2蟹池作為蟹池套養兩茬青蝦技術的試驗池塘,同時選擇條件相當的另外兩口蟹池套養青蝦的池塘作為對照池,進行不同放養模式和管理模式的研究。
選擇試驗池1口(1#池),對照池2口(2#和3#池),3口池塘硬件條件基本相同,每口池塘水、電、路、防逃等設施配套齊全,有效水深均為1.6 m左右,全池安裝微孔增氧設備,功率0.2~0.3 kW/667 m2。
1.2.1 清野除雜 秋冬季節蝦蟹捕撈結束后,留池水20 cm,用生石灰100~150 kg/667 m2乳化后全池潑灑,殺滅池中敵害生物及野雜魚蝦,同時起到提高pH值、礦化塘泥、釋放底泥中的N、P、K等營養元素的作用。10 d后抽干池水,干塘曝曬至放苗前。
1.2.2 設施檢修 3月底前,對防逃設施、微孔增氧設備、進排水設備等設備、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維護,保證不影響正常養殖生產進程。
1.2.3 河蟹暫養區 池中最低處用網圍出池塘20%~25%面積作為蟹種暫養區,網目大小以蟹種不能穿過為準。
1.2.4 水草移植 苗種放養前10~15 d,暫養區注水40~50 cm,移植伊樂藻、菹草等適應低溫的沉水植物。4月上中旬在池埂四周水位線上下1 m區域播種苦草、輪葉黑藻等,出芽后,漸漸提高水位,保證水草能夠正常生長。
1.2.5 螺螄移殖 為降低螺螄的耗氧量,分春夏兩次移殖,同時視當地螺螄不同時期市場價決定兩次螺螄的移殖數量。3口池塘2016年螺螄實際移殖量見表1。

表1 移殖螺螄量kg/667 m2
試驗池和對照池冬季(2月中旬前)放養規格800~1 000尾/kg的青蝦苗,試驗池夏季(6月中旬)再次放養規格8 000尾/kg的青蝦苗,2口對照池夏季不再放養蝦苗,而是利用池中當年青蝦自繁蝦苗。河蟹苗種放養時間為2月下旬至3月上旬,蟹種規格為100~180只/kg。各池具體放養情況見表2。
1.4.1 養殖期水草管理 2—3月份完成伊樂藻和菹草移植,4月中旬灘面水位線上下播種輪葉黑藻芽孢、苦草籽;5—6月,水位漸高后,視池中水草生長情況,可再次在水位線上下播種輪葉黑藻芽孢和苦草籽,使得池中水草占池塘面積的40%。夏季水草生長加快,應不定期割除整株或草頭,控制水草占池塘面積的60%,并且草尖保持在水面下20~30 cm。

表2 2016年蟹池套養青蝦模式放養收獲情況
如因管理不善,水草覆蓋率低于40%,可及時補充水花生和青萍,青萍繁殖能力極強,但注意覆蓋率不宜超過10%,否則影響水體光合作用和風浪的增氧作用,降低溶氧。
1.4.2 飼料投喂 飼料以配合顆粒飼料為主,水溫升到10℃以上時即可開始投喂,前期和后期配合飼料蛋白含量33%~35%;中期配合飼料蛋白含量30%~32%。日投喂2次,投喂量根據蝦蟹蛻殼情況、天氣情況、水質情況以及剩餌情況靈活掌握,高溫季節(6—9月)2 h吃完為宜,其他季節3~4 h吃完。
1.4.3 水質管理 在管理好水草、使其正常生長、保持旺盛生命力前提下,定期開啟微孔增氧機,適時施用微生物制劑調節水質。
1.4.4 捕撈 青蝦捕撈采取捕大留小的輪捕方式,市場價格低時少量捕,市場價格高時大量捕。冬春季投放青蝦6月捕撈完畢,夏季投放青蝦在11月開始捕撈。河蟹在10—12月集中捕撈。
3口池塘整個養殖期間,池塘水草管理良好,覆蓋率均占水面的40%~60%,未發生嚴重病害,使用的藥物成本以水質改良劑和底質改良劑為主。2016年蟹池套養青蝦各池收獲情況見表2,投入情況見表3,餌料系數情況見表4,經濟效益情況見表5。
蟹池套養兩茬青蝦模式是利用蟹池養殖水體剩余空間和良好的水質條件,在基本不影響河蟹產量的前提下,增加青蝦產出,從而增加經濟效益,但不同的放養模式可帶來不同的產量和經濟效益。本研究,1#池塘重點是以增加青蝦的產出獲取更多的產量和經濟效益,2#是以放養大規格蟹種,以商品蟹的規格大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3#則以河蟹產量高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表3 2016年蟹池套養青蝦模式成本投入情況 元/667 m2

表4 2016年蟹池套養青蝦模式餌料系數情況

表5 2016年蟹池套養青蝦模式效益情況
在青蝦苗種放養方面,1#(試驗池)冬春季和夏季各放養一茬蝦苗,2#和3#池僅冬春放養了一茬蝦苗,夏季的蝦苗是利用池塘中剩余青蝦自然繁殖而來。
從表6知道,試驗池兩茬青蝦的產量相當,而2#和3#池秋冬季青蝦產量大大低于1#池,并且低于夏季青蝦產量。這是因為利用專池培育的青蝦苗在時間上提早于蟹池中自繁的青蝦苗,規格更大更整齊,培育過程中生長速度也更快,養殖成活率也更高,故而1#池秋冬季產出的青蝦規格更大,產量、產值和效益也更高。

表6 各池青蝦兩茬的產量、產值情況

表8 蟹蝦出售單價與產值、效益情況
從表7知道,各池河蟹和秋冬季青蝦的售價差別較大,2#池河蟹售價最高,1#其次,3#池最低,這是由于2#池蟹種規格大,放養密度低,產出的成蟹規格也最大。雖然2#池河蟹單產低于3#池18.8 kg/667 m2,但產值和效益仍高出3#池。1#池夏季放養的青蝦苗是利用專池培育的,養殖至秋冬季,產出的青蝦規格更大,售價更高。
多年來,河蟹、青蝦、小龍蝦等甲殼類水產品,規格與售價成正相關,某些年份單價相差懸殊,有些年份相差小一點。在正常的放養密度范圍內,苗種的規格越大,放養的密度越低,產出的蟹蝦規格就越大,售價也越高。
溶解氧是水質管理的核心,池塘水體溶氧主要來源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占80%~90%),空氣溶于水中的氧氣量占10%左右,并且多局限于水體表層。自然狀態下,溶解氧白天含量高,夜晚含量下降;表層含量高,底層含量低。微孔增氧的作用就是使得溶氧在時間和空間上分布更均勻,保證養殖對象更長時間處于高溶氧狀態。
池水溶氧含量高時,能使硝化反應速度加快,從而降低氨氮和亞硝酸氮的含量,高溶氧狀態也能促使硫化氫向硫酸鹽或硫化鐵轉化,降低硫化氫的含量。
根據表3中能源成本,以每667 m2池塘每年進排水耗電80元計,剩余能源成本為增氧所耗,計算各池每年增氧時長(電價0.55元/kWh,平均每667 m2配備微孔增氧功率0.25 kW),見表8。
試驗增氧時長與蟹蝦產量和餌料系數情況見表9,增氧時長與蟹蝦產量之間關系見圖1,增氧時長與餌料系數之間關系見圖2。

表8 各池增氧時長

表10 各池增氧時長與產量、餌料系數情況

圖1 增氧時長與蟹蝦產量關系圖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增氧時長與蟹蝦總產量和餌料系數之間呈現正相關關系。這是因為,隨著微孔增氧系統開啟,池水中溶氧量隨增氧時間的延長而增加。蟹蝦處于高溶氧狀態下,食欲旺盛,攝食能力加強,消化和營養吸收率提高,生長加快,從而使得產量提高,餌料系數降低。
蟹池套養青蝦模式,河蟹苗種規格宜大,兩茬青蝦苗種需用專池培育,這樣商品蟹、蝦規格大,售價高,效益高。增氧機械宜多開啟,可以改善水質環境、降低餌料系數、加快生長速度、提高產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