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 130114)
基于茶元素的茶館指示牌設計
張磊
(吉林建筑大學城建學院,吉林長春 130114)
在現代設計理念應用日益成熟的今天,完善茶館設計,優化茶館功能布局就成為當前茶館設計建設過程中的主要要求。在整個茶館構造布局上,其指示牌有著特殊的含義,指示牌不僅具有自身引路等應用功能屬性,同時其中也蘊含了相應文化內涵,因此優化指示牌設計極為必要。在當前茶館建設量日益加大的今天,探索茶館指示牌設計的思路極為必要。本文擬從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具體內涵分析入手,結合當前茶館指示牌設計的客觀要求,根據茶館指示牌的使用價值和意義,從而分析融入茶元素的茶館指示牌設計思路。
茶元素;茶館指示牌;設計思路;功能屬性
事實上,我國有著體系全面,內涵豐富的茶文化。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發展,茶已經從文化發展成為一種文明。而茶文化也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當前隨著人們生活理念和消費理念不斷成熟,如今對人們來說,飲茶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習慣,其同時也是一種社會文化,整個茶文化體系中所蘊含的茶文化元素及內涵,已經遠遠超過了茶葉本身。而人們在飲茶過程中,需要尋找合適的飲茶場所及環境,因此,茶館就成為滿足人們飲茶需求的重要場所。在人們飲茶理念日益提升的今天,茶館建設如火如荼。而在整個茶館建設過程中,不僅需要注重其功能布局建設,同時也需要對整個茶館中的各個設計細節進行有效探索。通過優化茶館內指示牌設計,從而賦予整個茶館更多價值內涵。
我國是世界上茶文化發展最早的國家。在茶葉出現初期,其更多是被應用與藥用和祭祀,而在秦漢時期開始,茶葉逐漸成為達官貴族的飲食必備。到唐朝時,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不斷提升,茶葉逐漸從貴族生活元素變化社會大眾化元素,至此,飲茶逐漸發展成為社會習慣。而飲茶過程中,所具備的關聯要素也進一步增加。正是社會大眾飲茶習慣的形成,使得社會文化與茶相結合,形成了傳統茶文化體系。
在整個傳統茶文化體系中,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首先,其中包括了與茶相關的各種物質文明,比如各類茶葉品種等等,其次,其中有著豐富、成熟的行為理念,尤其是其中包含了豐富的茶道和飲茶過程中的社交禮儀,這些可以說是整個茶文化體系化發展的客觀表現。此外,傳統茶文化是社會大眾生活習慣、茶、傳統文化的融合,因此我們可以說,整個傳統茶文化中還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比如描述茶及茶文化的詩歌。最后,茶文化作為一項體系化發展的內容,其甚至對藝術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比如描述采茶的采茶舞等,而一些與茶相關的場所和環境,也滲透和融入了體系化的茶文化。
隨著當前多元文化和現代文明不斷推動,如今傳統文化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沖擊,由于缺乏體系化的傳播載體,我們很難對整個傳統文化所包含的內涵進行全面有效的詮釋和展現,因此我們必須理清傳統茶文化的各個涉及要素,通過有效融入,從而實現對傳統茶文化的有效繼承和傳播。茶館是當前傳統茶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和場所,因此我們在進行茶館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注重選擇各種與茶相關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通過體系化闡述,從而實現對傳統茶文化元素的全面認知。
隨著當前人們飲茶需求不斷成熟,優化茶館設計已經發展成為茶館建設的客觀要求,在茶館設計過程中,不僅需要合理優化茶館的功能布局,同時也需要對其中各個元素進行有效認知,而茶館指示牌就是整個茶館設計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之一。當前在進行茶館指示牌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注重以下內容:
隨著當前中外文化交流不斷成熟,如今很多外國游客也來茶館中探究傳統茶文化,因此指示牌在進行設計時,要對其使用語言的內容進行合理化設置。與以往相比,中外文化交流不斷頻繁,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到我國,甚至其中很多人對我國傳統文化有著極深期待,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想要更好展現傳統茶文化元素,實現對茶館功能價值的全面應用,就必須充分消除雙方溝通過程中存在的語言上差異。因此,在進行指示牌設計時,必須優化其英漢翻譯,確保指示牌上的內容能夠準確有效實現引導價值。
在整個茶館指示牌設計時,無論是其設計風格,還是具體形式,都不能簡單的依據其他設計活動開展,要融入茶文化元素,構造具有茶元素風格內容的指示牌,整個茶館指示牌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有其應有價值內涵。與其他地區的指示牌不同,茶館指示牌作為具有特殊屬性和需求的茶文化元素,因此,想要有效應用茶館指示牌這一元素,就必須優化整個指示牌設計思路,通過融入必要的茶文化內涵,從而更好展現茶館指示牌。
在整個指示牌設計過程中,必須與茶館整體設計風格相搭配、相協調,不能脫離茶館整體的設計風格。指示牌的基礎功能在于導向性,也就是要通過指示牌的有效展現,能夠幫助人們快速了解整個茶館內的功能布局和結構屬性,從而實現快速融入整體氛圍。因此,在進行茶館指示牌設計時,其整體要從材料選擇、風格確定到字體選擇等等多個方面入手,確保整個指示牌與茶館風格及特點相匹配。
實際上,之所以要探索完善茶館指示牌的設計思路,正是從茶館指示牌的價值和作用角度出發的,而茶館指示牌不僅是茶館內結構格局的具體導向,同時也是該茶館發展內涵的有效闡述。因此通過優化茶館指示牌設計工作,其能夠實現以下使用價值和應用意義。具體而言,其表現為:
首先,茶館指示牌的基礎屬性在于導向作用,也就是說使用茶館指示牌,其直接作用和價值在于引導人們對整個茶館的布局、結構及整體特點在短時間內形成有效認知。可以說,茶館指示牌的完善度及應用狀況直接關系到人們對整個茶館運行狀況的了解,因此茶館在具體運營過程中,需要充分展現茶館整體的框架構造,要通過使用指示牌這一媒介,引導消費者對茶館的整體特點形成直觀認知。
其次,茶館指示牌還是一種承載,實際上,與其他因素相比,茶館指示牌屬于較為醒目,能夠給消費者最直觀印象的內容,因此選擇什么樣材質,構造什么樣的風格對于整個指示牌來說,都有著重要影響。如果茶館使用的指示牌能夠展現良好的文化屬性,同時融入合理的內容,必然能夠實現其整體目標。因此,在茶館指示牌設計過程中,通過融入合理屬性、闡述應有功能,勢必能夠有效發揮茶館指示牌的價值與作用。
最后,茶館指示牌是當前茶館文化傳承和交流的重要因素。茶館內使用的指示牌能夠通過簡潔、直觀的設計和展現,從而幫助消費者第一時間獲取有價值的信息。指示牌的應用,不僅大大優化茶館信息和內涵的闡述,同時也能夠體系化加深消費者的印象和理解,從而實現其價值深化。隨著當前越來越多人到茶館中探尋茶文化內容,茶館指示牌的價值和作用就更為突出和明顯,因此我們在進行茶館指示牌設計時,不僅需要確保其滿足和符合茶館基礎功能應用要求,同時也要在其中融入必要的茶文化內容,從而實現茶文化的體系化傳承。
隨著當前人們飲茶習慣不斷成熟,如今茶館建設需求量日益突出。而在茶館設計過程中,不僅需要充分注重整個茶館內風格定位和功能布局安排,同時也必須對整個茶館內各個設計元素和具體細節進行體系化認知,通過制定合理的設計理念,融入多元茶元素,在滿足茶館指示牌設計需要的基礎上,滿足茶館指示牌設計要求。
首先,選擇合適的制作材質和制作工藝,整個使用材料應用與整個茶館風格相匹配。事實上,在茶館指示牌設計過程中,其使用的材料和制作工藝,甚至使用的色彩都會對整個茶館指示牌設計的形象特點形成重要影響。因此,在設計茶館指示牌時,要事先對整個茶館的裝修風格進行有效了解,選擇融入或者展現茶文化特點的指示牌,通過體系化融入,從而發揮茶館指示牌的應用價值。
其次,選擇合適的字體,確保字體特點與茶館整體環境氛圍相一致。此外,還要注重對其他類型語言的融入。茶館指示牌不同于其他應用環境下的指示牌,其整體環境和風格決定了我們在進行茶館指示牌設計時,必須確保整個指示牌風格與茶館設計風格相匹配。當然,針對當前茶館消費群體非單一的漢語需求,加上當前多元文化傳播不斷推進,在茶館指示牌內容選擇上,必須融入必要的外文內容,確保不同語言體系下的人們都能應用茶館指示牌。
最后,要將整個茶館指示牌位置選擇在較為醒目的位置,整個茶館指示牌中不僅可以是常見的文字內容,也可以通過巧妙構思和大膽創新,融入其中多元化內容,從而實現對消費者的有效吸引。事實上,當前在進行茶館指示牌設計過程中,必須充分融入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具體需求,只有整個設計活動滿足消費者的具體要求,才能從根本上發揮茶館指示牌的價值和作用。通過對當前茶館設計內涵進行體系化分析,不難發現,消費者對茶館的影響與價值意義已經大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因此只有充分融入消費者需求,增加時代元素,才能實現整個茶館指示牌設計目的。
我國是茶文化大國,無論是飲茶習慣,還是飲茶文明都極為成熟。從唐朝開始,人們飲茶風氣就日益成熟,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社會大眾,都對茶和飲茶極具好感。飲茶也發展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重要習慣。而在人們飲茶過程中,茶館就成為其重要場所。在茶館飲茶不僅具有喝茶的氛圍,同時也是重要的社交場所,因此茶館就逐漸發展成為人們飲茶的聚集地。隨著當前人們對茶的健康養生價值日益重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飲茶,并且將飲茶作為自身重要的生活習慣。因此,優化茶館設計,完善茶館指示牌設計思路,不僅滿足當前茶館建設需求,同時也為傳統茶文化傳承提供了有效載體。
[1]張巨興.淺析中式元素在茶樓設計中的運用[J].裝飾,2013(6):136-142.
[2]范小鷗.基于顧客體驗的茶館品牌因素及其作用研究[J].大眾文藝,2013(9):223-226.
[3]董林穎.從消費空間到空間消費—明清城市中的茶館[J].藝術設計,2014(3):122-125.
[4]賈海洪.長白山旅游景觀中視覺導向系統的設計研究[J].學術論壇,2014(12):106-111.
[5]王瑾.長春市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導視系統設計研究[J].科技應用, 2015(8):92-95.
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名稱:無障礙導視系統在交通樞紐體系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51號。
張 磊(1983-),女,長春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