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408100)
從中西文化對比視角看《大地》中的茶與人
尹波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408100)
本文從中西文化對比的視角分析茶與人的關系,通過對比《大地》與《兒子與情人》、《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等相關作品中茶文化的差異,具體從茶與人的地位、茶與情、中西方人的茶俗等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茶;人;《大地》
茶與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很多文學作品中都反映了茶與人的這種關系。
1.1 《大地》中的茶
《大地》(The Good Earth)中的茶文化,既反映了農民階級的茶文化;也體現了地主階級的茶文化。《大地》通過不同階級的茶文化反映了不同階級的身份和地位的差異。
在王龍一家的日常生活中,茶葉可以說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他們的方法是能省則省,盡量不喝。在結婚的時候,妻子阿蘭給王龍喝的水中添加了茶葉,這令王龍喜出望外。這說明茶葉在普通人家不是尋常物,而是珍貴的東西。同時,王龍覺得阿蘭在地主家當傭人的話,喝茶一定是稀松平常的事情,為了不讓新婚妻子覺察自家的貧窮與寒酸,他撒謊說他父親是因為咳嗽而不能喝茶。
王龍變成地主后,他移情別戀了荷花。為了能與荷花長相廝守,他每天都去荷花所在的茶館喝茶。所以,在以王龍為代表的地主眼中,喝茶是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而已。
1.2 《傲慢與偏見》中的茶
《傲慢與偏見》作為簡·奧斯汀的代表作,問世以后引起很大的轟動,并迅速成為英國文學史上的一部名著[1]。在《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中有很多關于斟茶、喝茶、茶具、茶點、茶會等的描寫一共出現了12處,作者通過男女主人公——達西(Darcy)和伊麗莎白(Elizabeth)迥異的處事風格著力來表現他們社會地位的差異,生活方式的不同和思維方式的差別,并且由此造成了兩個本該相愛的人卻常常發生矛盾和沖突。但正是由于各種茶會、舞會等交際場合,所以男女主人公——達西和伊麗莎白才能從相識到相愛,因此,茶也是他們愛情的媒界。
2.1 《大地》中的茶與情
阿蘭的茶:是農婦泡給農夫喝的農家茶。他們之間的愛情如同一杯綠茶,顏色清淡卻能持久不變。荷花的茶:是妓女泡給老爺飲用的高級茶。王龍與荷花的愛情如同紅茶,顏色濃釅、味道香醇,卻不能持久。顏色隨著續杯次數的增加,越來越淡,最后竟索然寡味了。梨花的茶:是孫女泡給爺爺喝的代茶飲。代茶飲是非茶之茶,這就如同王龍與梨花的關系——王龍已經是一個進入風燭殘年的老人,而梨花卻是一個含苞待放的小姑娘;他們之間的關系與其說是夫妻關系,倒不如說是一種相依為命、相互照應的祖孫關系。王龍正如他的父親一樣,晚年需要的是一個像孫女一樣可以暖床的人,和年輕人一起睡覺會使得老年人也有一種重返青春、返老還童的錯覺。所以,當王龍進入晚年以后,梨花作為他的伴侶,是名義上的夫妻而不是真正的夫妻,因為他們是有夫妻之名,卻無夫妻之實。如同代茶飲一樣,似茶但非茶,卻又是非茶之茶。
2.2 《兒子與情人》的茶與情
《兒子與情人》作為英國現代主義小說的先驅勞倫斯的成名之作,一直備受關注和爭議[2]。《兒子與情人》(Sons and Lovers)中“茶”這個詞出現了100次。茶體現了關愛之情:例如男主人公沃爾特·莫瑞爾給自己的妻子端了一杯茶,關照她喝完茶后再睡一會兒,因為他的妻子生病了。當丈夫莫瑞爾從礦井回來的時候,十分勞累,作為妻子的莫瑞爾太太也會給自己的丈夫倒上一杯茶,丈夫也會一口氣喝得干干凈凈。另外,還有即使小兒子保羅的女友心情不好或者生氣的時候,也會堅持和保羅一起說話、喝茶。
茶體現了友誼之情:莫瑞爾太太的好朋友是一個從劍橋大學畢業的藝術學士,他的名字叫海頓,他們曾經在一起喝過茶、聊過天。同樣,小兒子保羅、莫瑞爾太太和雷沃斯太太也曾經一起喝過茶、聊過天。茶體現了親情:莫瑞爾家族有全家人一起喝茶的習慣,但是這種機會很少,只有在星期天的時候,家人才會有時間一起來喝茶。茶體現了母子情深:莫瑞爾太太給大兒子威廉吃茶點的時候,護住威廉不讓丈夫打他。她喜歡威廉,愿意為威廉做事,愿意給他端茶喝。當威廉找到工作的時候,莫瑞爾太太對于離別的傷痛,遠遠大于兒子威廉成功的喜悅。莫瑞爾太太曾經給小兒子保羅買過一把茶壺;保羅為了安撫媽媽焦躁不安的情緒的時候,也是給媽媽倒茶喝。莫瑞爾太太與兩個兒子之間的感情已經超越了普通的母子之情,特別是母親與小兒子保羅之間保持著如戀人般的關系。
中國人和西方人在各自的歷史進程中發展出了各自不同的茶俗。中國的茶除了飲用以外還有很多社會功能:交際、待客、祭祀等;西方的茶主要是飲用,另外也有交際功能,如英式下午茶、茶會等。但是,西方的茶功能單一,主要就是飲用,作為祭祀、待客之道(敬茶)、治病(特別是治療多種疾病、消除積食)等功能是缺失的。可見,茶文化對于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影響是深遠和巨大的。
3.1 《大地》茶俗
王龍的父親早上起床前需要喝熱水來暖暖身子,然后才有力氣起床。這是由于王龍父親身體虛弱,甚至可能患有癆病而已經喪失了勞動能力。因此,喝熱水可以暖和身子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復體力。但是,王龍家十分貧窮,平時根本喝不起茶葉。只有盼望著莊稼能大豐收,因為只有收成好的時候才可能喝上茶葉泡的茶水。王龍為了慶祝自己結婚的大喜日子,他在父親裝滿熱水的碗里撒入了十來片茶葉,但是卻遭到了父親的數落。因為王龍父親認為:吃茶就像吃銀子一樣。在賽珍珠的原著中的原話是“Tea is like eating silver”[3]。
故事中還有一次關于喝茶的描寫。阿蘭在新婚后的第一天給王龍晨起喝的熱水中撒入了茶葉。這反映了中國文化習俗中的一個重要現象:什么食物都是喜歡熱的(涼菜等除外)。飯菜要趁熱吃,生病了醫生也是強調要多喝溫水,茶水理所當然也要趁熱喝。喝熱茶的習慣在小說《大地》中出現過很多次。相反,涼菜、涼茶、涼水等則被認為有害于身體健康的。因為這些東西容易使人致病。但是,同屬于東亞文化圈的韓國人、日本人等則喜歡喝涼水;而英美人除了喝涼水以外,還喜歡喝涼茶和冰茶。可見,熱水泡茶、待客用熱茶、偏愛飲用熱茶是中國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人體飲用熱茶可以達到驅寒保暖的功能,另外通過飲用熱茶來保健和養生也是中國熱飲茶的重要功效,選擇飲用熱茶而不是涼茶也體現了我們祖先的偉大智慧。
熱水泡茶是祖先的智慧,那么熱水泡茶又分為三種不同的形式:直接在熱水中撒入茶葉、用茶壺來沏茶、去茶館請專門的工作人員來伺候自己來喝茶。這三種不同的喝茶形式在小說《大地》中均有充分描寫,并且在王龍一個人身上就將三種喝茶形式體現的淋漓盡致。王龍最貧困的時候是喝不起茶葉的,只能偶爾將茶葉撒入裝滿熱水的碗中浸泡,并用這種形式來解饞;當王龍逃荒歸來以后,因為意外發了大財,所以置辦了茶壺、茶碗等,并且開始用茶壺喝茶了;當王龍變成大地主之后,便經常去茶館喝茶了。
從熱水直接泡茶,到用茶壺沏茶,再到去茶館喝茶。這其實反映了主人公王龍人生的不同階段。在碗里倒入熱水然后直接撒上茶葉,這反映了主人公生活的貧困,因為一般中國人喝茶是用茶壺沏茶,除非特別貧困或者著急的狀況下,才會將茶葉直接撒入熱水中來飲用。如果熱水中直接撒上茶葉,會造成很多茶葉沫漂浮在水面上而未經過濾,這樣給飲茶者造成不便,也影響了喝茶的興致。而用茶壺沏茶通過壺嘴的過濾作用使得茶葉留在壺中而茶水倒入了茶碗中,但是置辦茶壺和茶碗則需要一筆費用,所以在舊中國需要稍微有點經濟實力才能置辦這套茶具。例如,王龍在發財返鄉后才置辦的一把茶壺和六個茶碗,而之前他們家是沒有這些東西的。去高檔茶館喝茶則需要更強的經濟實力,在舊中國大概需要地主或者接近地主的人家才有經濟實力和閑暇的時間專門去茶館喝茶。
3.2 《呼嘯山莊》茶俗
艾米莉·勃朗特的著名小說《呼嘯山莊》確立了她在英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4]。《呼嘯山莊》(Wuthering Heights)中出現“茶”的地方一共50處。這部文學作品體現出了很多重要的茶俗。作者在描寫呼嘯山莊的時候,特意點出了在壁爐臺上還靠邊擺放著三個茶罐。可見,茶罐是一個重要的裝飾品。這一點,在中西茶文化上有共通之處。茶葉罐的質地多是金屬或者陶瓷,除了具有裝飾功能以外,精美的茶葉罐還可以提高主人的品味和鑒賞力,用精美茶罐來盛裝茶葉,似乎也提高了茶葉的身價。茶罐其實還有一個重要的實用功能,就是為了防止里面的茶葉受潮而影響品質。因此,茶罐一般是密封的、干燥的容器。小說《呼嘯山莊》反映了英國一個重要的茶俗:英國一般是由女主人親自做倒茶這一類的事情,以表示莊重和待客的誠心。茶葉一般是等到要泡的時候才交給傭人,以防發生偷盜茶葉的事情。而呼嘯山莊女主人缺失的情況下,才會由其他人代替做倒茶這一類事情。
茶與人的關系看似不相關,其實很相似。茶壺沏茶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放入茶葉,然后注入開水,茶葉在開水的沖泡下,隨著水流浮浮沉沉、起起落落。泡茶的過程猶如人生,總是有起有落。茶壺與茶在一起泡的過程可以稱為:一壺乾坤。茶壺如同宇宙或者地球;人如同茶葉。人需要不斷的經歷洗禮和沖泡,人才會成熟,人才活得多姿多彩。成熟的人如同散發著芳香的好茶,而不成熟的人如同綠茶或者苦茶,行將就木的人如同是已經泡過很多遍的茶——已經淡而無味了。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之大猶如天塹鴻溝,但是如果用茶來比喻人的話,中西方的人卻又有諸多相似之處。
[1]季佩璇.由《傲慢與偏見》看英國文學作品中的茶文化[J].福建茶葉,2016(8)364-365.
[2]丁禮明.《兒子與情人》中保羅的身份危機與“拉康式自我”建構[J].外國文學研究,2012(3)91-96.
[3]PEARL S.BUCK.THE GOOD EARTH[M].New York:Washington Square Press,1958.
[4]張福勇,李小敬.淺析《呼嘯山莊》的時間哲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6)40-42.
2015年度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項目編號:2015CQ0016B)
尹 波(1981-),男,山東濰坊人,博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中西文化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