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妮
摘要:近年來,各國經濟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已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我國經濟也迅速崛起。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經濟發展模式的不斷完善,我國在經濟發展方面也緊隨時代發展潮流,在探索與研究我國經濟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不斷調整與優化經濟系統的內部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本文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制約因素與轉變途徑做進一步探索分析。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制約因素;轉變途徑
中圖分類號:F120.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8-0000-01
改革開放以來,雖然我國經濟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國家的實力得到提升,但在國內外形勢不斷變化、經濟全球化程度加深以及國際競爭壓力加大等因素的影響下,我國經濟想要獲得長期快速的發展則面臨著重大的挑戰。通過對一些經濟發展研究成果的分析可知,為了確保我國經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快速持續發展,需要國家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做出積極的調整與探索,制定符合時代發展潮流的經濟發展戰略,更加需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步伐。
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
我國經濟的發展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經濟發展方式未得到轉變,從而引起資源的浪費、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產生矛盾等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其強調的是經濟發展要協調、經濟發展要全面、經濟發展要科學持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替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經濟發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社會、經濟、自然、人類的全面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同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在明確我國基本國情與經濟發展中可能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因此,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約因素
1.經濟發展階段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約
在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約因素中,經濟發展階段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最為突出。在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經濟發展所需要的發展條件不同,從而造成經濟發展方式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也不同。當經濟發展處于較為初級的階段時,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這一經濟發展階段的技術和資本等生產要素難以滿足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因而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發展方式主要依靠廉價與充足的生產要素。隨著經濟水平在經濟發展初級階段的不斷提升,經濟發展階段得以提升,技術與資本得到了充分的積累,從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需要的條件也逐漸成熟,從而完成經濟發展方式向有利于經濟發展的轉變。
2.經濟結構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約
經濟結構對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并且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較大的制約性。經濟結構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需求結構不均衡,在經濟發展諸多因素的影響下,我國消費需求對經濟發展貢獻率下降,投資與出口需求對經濟發展貢獻率上升,造成經濟整體結構需求失衡,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速度;二是產業結構發展失衡,經濟發展中的第一、二、三產業結構發展不平衡,減緩了經濟發展中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向集約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三是經濟發展中生產要素的投入不合理,過多的物質資源的投入造成資源的浪費,缺少技術與創新造成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速度過于遲緩;四是區域化經濟發展的差距制約經濟發展方式的整體性轉變。
3.經濟體制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約
在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過程中,經濟體制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速度也具有重要的影響。經濟體制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影響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作為經濟市場主體的企業缺乏自主創新且企業制度不完善,從而限制企業發展,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造成一定的制約;在市場經濟調節的過程中,市場的激勵與競爭體制不完善,從而影響國家經濟整體的提升,進而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生不利影響;經濟體制中的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完善性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也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生不同程度的制約。
三、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途徑
1.改革經濟體制,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經濟體制的深化改革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有利保障。在經濟發展中,經濟體制決定經濟的運行機制,進而通過運行機制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快慢程度,因此,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經濟體制方面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改革工作:一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深化企業制度的改革;二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進而縮小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三是加大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力度,擴大社會救助的范圍,提高救助水平,同時引導大眾加強消費的意愿。
2.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經濟發展中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優化經濟結構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須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調整產業結構,在產業結構的發展過程中以需求為引導,推動發展先進產業、新興產業和實體經濟產業,同時也要優化升級傳統產業、扶持服務產業與推進信息產業的發展與應用;二是調整城鄉結構,在城鎮化的建設過程中,對城市布局與規模進行合理規劃,并通過法律制度等手段科學引導城鄉結構的調整;三是調整區域結構,支持東部率先發展,推進西部的大開發戰略,加快中部的崛起戰略,最終實現區域發展的總體戰略。
四、結束語
通過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制約因素及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途徑分析可以發現,在我國的經濟發展進程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確保經濟科學持續的有利保障。但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過程中,一些因素對其起到了嚴重的制約作用,基于此,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須進一步落實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結構優化等工作。
參考文獻:
[1]周肇光.對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幾點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11,25(11):71-76.
[2]段先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國家能力思考[J].求實,2015(2):51-58.
[3]陳堅.淺析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
[4]張永剛.新常態下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路徑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