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
(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64)
“互聯網+”背景下的茶葉企業與高校合作模式探討
朱娜
(
鄭州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64)
在信息資源的配置及響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企業和高校之間進行合作,利用高校的技術資源,實現企業在“互聯網+”背景下的無論是技術升級,還是產品創新,或者是經營理念創新,營銷渠道創新等等各種創新方式。本文針對當前“互聯網+”背景下,茶葉企業與高校之間合作存在的問題以及合作的方式、范圍、內容等進行探討,旨在引導茶葉企業依托高校資源,走出一條新的發展途徑。
“互聯網+”;信息科技;管理創新;企校合作;價值理念
“互聯網+”是一個倍受人們關注的時代熱詞。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互聯網大行其道,無論是技術、資源、產品、商品等都可以利用互聯網進行交換、共享、交易。茶葉企業是直接面向市場的企業,自身銷售也需要向互聯網方向發展,同時,自身也面臨著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的各種問題,也迫切需要獲得各類技術支持。而與農業相關或者與茶加工等相關的高校,也面臨著自身的科技研發成果向產業化轉換的問題,這就需要雙方建立互通互聯的合作關系,來實現各類資源的共享,進而實現茶葉企業的產業升級和銷售升級,為茶葉企業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互聯網+””從概念上講,就是指“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但是,其并不是簡單的組合,而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上互聯網的強大信息傳輸功能,實現在互聯網條件下對各個傳統產業的深度融合與再造,創造出一種新的發展形態。“互聯網+”是一種新的經濟模式,它的應用將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共享、互通等作用,實現信息的快速傳輸,將各類創新成果融入到經濟社會領域當中,提升全社會的創新能力,進而達到生產力的提升。
1.1 “互聯網+”沖擊茶葉企業生產經營發展
“互聯網+”條件下,茶葉企業的市場營銷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茶葉企業面臨著更加全新的挑戰,一方面信息化的普及將進一步增加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各種同類產品競相利用網絡手段開展營銷活動,特別是各種網購平臺的出現,對茶葉企業的營銷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對于那些沒有依托互聯網進行銷售的茶葉企業而言,一旦在網絡上被其它品牌占領了市場,則自身再次進入,就勢必成為了后來者,這對于那些依托品牌優勢取勝的茶葉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較大的沖擊,可能會在一定的時期內失掉一部分市場,或者被后來的茶葉企業超越,這種可能性是客觀存在的,足以引起茶葉企業的高度重視。另一方面,由于網絡營銷的復雜性,對茶葉類這種不同等級之間存在一定價差的產品而言,其品質的甄別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以次充好現象的發生,這也是茶葉企業需要面對的新問題,不但茶葉企業自身的營銷途徑當中容易發生這類問題,而且那些依托電商平臺進行營銷的茶葉企業也容易因此而給企業的品牌聲譽帶來損害。
1.2 “互聯網+”為茶葉企業發展帶來新挑戰
“互聯網+”的條件下,茶葉企業的商業秘密也面臨著考驗。任何企業都有著自己的商業秘密,茶葉企業也不例外,特別是配方、工藝、財務信息、客戶信息等關鍵資料,往往都要依靠電腦來進行保存,與客戶之間的一些交流也要依靠電子郵件來進行溝通,而茶葉企業由于自身技術力量的限制,大多數沒有相關的信息部門來關注自身的保密工作,這就給企業商業秘密的泄漏造成了隱患,特別是一些別有用心的“黑客”或者是競爭對手,往往會利用網絡技術手段進行商業機密的竊取,而很多時候一些企業的破產都是因為商業秘密的流失造成的,而茶葉企業如果沒有這方面的警惕性,就會出現商業秘密被竊取而不知情,直至造成重大損失,這是茶葉企業不可不防的一個問題。
1.3 “互聯網+”背景下需要茶葉企業提升自身技術品質
“互聯網+”背景下,茶葉企業的技術升級也面臨著一定的困局?,F代社會是一個技術創新的社會,技術是生產力,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靠著一成不變的技術而永葆青春,所有企業都在不斷的創新進步中獲得新的生機和活力,而茶葉企業盡管屬于傳統產業,但是,也同樣面臨著技術升級的問題,特別是現代科技在茶葉生產領域的應用,對于茶葉產品的口感改善、包裝改良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而如果不能及時應用新技術對自己的產品加以更新換代,則很可能面臨著被淘汰的命運,因此,茶葉企業應當及時與高等院校合作,將相關的新技術應用于自己的產品之上,避免被同行業超越,這就需要運用“互聯網+”來保障自己的技術一直保持行業先進。
互聯網的應用已經在國內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普及,很多城市都已經普及了免費的無線網絡信號,這就意味著我國人民已經對互聯網到了一個高度依賴的階段,而與互聯網同時誕生的就是電子商務和網絡經濟。茶葉是面向大眾的一種消費品,其普及的程度雖然沒有互聯網那樣涉及到幾乎所有人,但是,目前也已經深入到了千家萬戶,消費者對于茶葉品牌或者茶葉企業的認知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茶葉企業在互聯網上的知名度,正因為如此,茶葉企業圍繞互聯網經濟的到來,應該與高校在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合作。
2.1 茶葉企業與高校具備扎實合作基礎
企業與高校的合作,是產學研結合的一種有效途徑。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信息共享的有效工具,使得“互聯網+”成為一個新的命題,倍受人們的關注,利用互聯網進行技術、產品、信息等資源的共享,是每個企業都要認真對待的問題,特別是茶葉企業這種中小型企業,更需要廣泛的利用信息資源實現技術上的進步和產品的升級,而由于自身技術力量的限制,充分利用高校的信息化平臺,來進行自身的產品宣傳。高校是人流相對集中的區域,高校師生相對于其它領域而言,相對來講素質較高,是茶葉企業最大的潛在客戶群體,特別是高校畢業生走上社會后,很快就會融入到飲茶的群體當中,而在高校展開茶葉品牌的宣傳,則會在學生的心目中形成某種思維暗示,在印象中對某個品牌的茶葉產品形成好感,進而培養其潛在的消費意識,這是茶葉企業在營銷領域與高校合作的一種最直接方式。
2.2 利用高校資源,發揮自身價值
充分利用高校的研發資源,有針對性的提升自己的產品品質,或者提升自身的宣傳品、包裝品的檔次。高校相對來說,人才比較集中,各類人才薈萃其中,其中不乏有產品研發方面的專業人才,甚至有些農業或者與茶相關的高校,還專門開設有相關的專業,專題進行茶產品的技術研發,茶葉企業與高校合作,也應當把技術研發方面的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同時,有些高校出于學生的社會體驗等考慮,也需要與企業聯合,把企業當成學生的社會實踐基地,茶葉企業當然也具備實習、見習等相應的條件,通過企校聯姻的方式,充分發揮好各自的優勢,讓學生走出校園,走進茶園,走進車間,來見識茶葉的生產過程,了解茶、熱愛茶,激發起他們研究茶,提高茶的積極性,從而開發出更加適合社會消費的茶產品,將對茶葉企業的產品升級帶來新的機遇。
2.3 探究茶葉企業與高校合作的結合點
茶葉企業和高校合作的另一個空間,是利用高校的信息專業化能力,來打造自己的信息化平臺。目前,很多企業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管理平臺,茶葉企業由于規模較小,靠自己研發難以實現信息化平臺的建設,也就存在著前面所述的商業機密泄漏、產品銷售不暢、市場網絡不健全等相關問題,而高校的信息化專業很多卻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企業做參考,而感到難以進行研發課題的選定。雙方正好形成一對相向的供需關系,這種關系又可以歸納為產學研結合的范疇,這樣的課題也會得上級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有著很大的實用性,對于茶葉企業而言,何樂而不為?
當然,茶葉企業與高校合作的結合點,不僅是一種價值理念,更重要是價值元素的綜合應用。對于茶葉企業來說,其需要創新,就需要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優勢,為自身生產技術的革新與優化注入新的力量,通過有效技術創新,從而實現理想的經營效果。當然,不僅是生產上的水平提升,對于茶葉企業來說,其還需要充分注重提升自身經營管理能力,因此各個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經營實力和具體狀況,創新經營內涵,豐富和優化自身經營品質,從而實現整個茶葉企業經營發展的理想效果。不僅如此,對于茶葉企業發展來說,其還需要孕育相應消費群體,而高校學生作為未來市場消費的主體,如果能夠取得其足夠信任,其必然能夠在創新合作模式的基礎上,實現整個合作理念的優化與完善,從而實現茶葉企業經營發展的理想效果。所以茶葉企業可以通過合作冠名的方式,提升自身產品的影響力和市場認知度。
現代社會是信息競爭的社會,很大程度上,信息就是財富,信息就是資源,而對于茶葉企業而言,信息的獲取,當前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互聯網,而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茶葉企業和高校之間依據互聯網經濟的各種特點,有著很大的合作空間,只要雙方能夠積極探尋,那么企校聯姻將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也必將給茶葉企業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當前對于茶葉企業經營發展來說,其正處于創新發展的關鍵階段,無論是具體的價值理念,還是價值元素,其都是當前茶葉企業轉型發展的客觀趨勢,而在這一過程中,互聯網+不僅為其發展融入技術元素,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新的動力。
[1]陳麗莉.企業與高校參與產學研合作的實證比較研究:合作內容、水平與模式[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3(2):147-149.
[2]章國平.中國茶葉行業培訓市場發展現狀及分析--談各年齡段人群茶葉興趣培訓項目的建立[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 (15):139-142.
[3]熊翅新.““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自主-合作-創編創新”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14(13):132-136.
[4]賈春峰.中原經濟區建設背景下,企業與高校間合作模式研究[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3):132-133.
[5]季佳玉.高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與絲綢企業建立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討[[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6(3):116-118.
朱 娜(1977-),女,河南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