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春芳
(天津天獅學院,天津301700)
探究茶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
左春芳
(天津天獅學院,天津301700)
本文在整理關于茶葉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相關性時,根據觀點進行分類,總體看來,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在以往的研究中都沒有得出一致的結論,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多樣的,目前尚且無法深究,但主要觀點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以下三類:一是負相關;二是正相關或者長期內是正相關的;三是相關關系受所有制或行業因素影響。
茶葉企業;社會責任;財務績效;相關性
現階段,茶葉企業需要考慮將環境戰略的內容增加到公司總體戰略中來,但是如何選擇環境戰略以及選擇何種戰略都成為企業面對的現實問題。綜合績效的實現源于承擔多元社會責任,環境戰略的選擇源于對綜合績效的平衡,由此可見,承擔多元社會責任的情況影響著茶葉企業環境戰略的選擇。伴隨著茶葉企業對不同利益相關者關注程度的改變,茶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側重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即從承擔單一的財務績效到承擔更符合道德期望的社會責任和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責任;然而承擔責任并不是企業的最終目標,獲得相應的績效及綜合績效才是最終目的。
1.1 社會責任理論介紹
企業社會責任是指企業在其利益相關者的經營運作中的責任。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是基于企業經營必須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企業除了考慮其財務和經營狀況外,還要考慮對社會和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中外學者和機構對企業社會責任的不同看法也是見仁見智,但總結起來大概可以分為三類:
首先,企業社會責任等同于企業責任,其內容主要包括經濟責任、法律責任、道德責任和慈善責任。第二,企業責任分為四種,即企業經濟責任,這是傳統企業固有的責任,是指尋求一個具有最大化股東利益的企業;企業法律責任,是指企業法律責任的規定;企業道德責任和企業社會責任。第三,企業社會責任與經濟責任共同構成了企業責任的全部內容,經濟責任以實現股東利益為目標,社會責任對股東以外的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訴求以及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承擔責任。
將三種觀點相比較,發現第一種觀點忽略了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責任的區別,第二種觀點對企業責任的劃分與現實存在沖突,因為企業在承擔經濟責任的同時同樣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他們應該是相互融合而非互斥的,第三種觀點將經濟責任與社會責任的關系割裂了,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來看,企業同樣需要對股東承擔社會責任,或者說,企業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是在承擔社會責任。
1.2 茶葉企業社會責任的多元演變
第一階段,在茶葉企業產生的早期,企業只關注財務績效。利潤最大化是茶葉企業追求的唯一目標,茶葉企業所有者以及處于供應鏈中的各個利益相關者成為企業最主要和最優先的利益相關者,他們只履行財務績效就能夠使生產經營得以持續,即在股東、客戶、供應商和競爭者的驅動下,茶葉企業履行單一財務績效,謀求財務績效的最大化。
第二階段,隨著茶葉企業內部和外部各種社會矛盾的日益凸顯,社會責任也成為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之一。經濟發展矛盾的緩解,以及社會矛盾的激增,政府部門、本地居民、本地社區、媒體等社會組織和個人以及員工為維護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個人的健康發展,對企業提出了承擔社會責任的要求并不斷施加更大的壓力,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影響,促使茶葉企業形成在承擔財務績效的基礎上,兼顧社會責任的雙重責任體系,謀求財務績效和社會績效的協同發展。
第三階段,隨著生態環境問題的凸顯以及節能減排政策的提出,環境責任與社會責任和財務績效共同構成了茶葉企業承擔多元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生態環境是茶葉企業與其他社會主體共同賴以生存的載體,由于茶葉企業粗放式生產對資源和環境的過度攫取和破壞,已經嚴重影響到其他社會主體的可持續生存,因此,茶葉企業各利益相關者為實現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不斷對企業施加環境壓力,使得環境責任成為企業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責任之一;最終,茶葉企業在股東、客戶、供應商、競爭者、員工、政府、社區、媒體、金融機構等利益相關者的驅動下,承擔包括財務績效、社會責任和環境責任在內的多元社會責任,并期望獲得財務績效、社會績效和環境責任的綜合最優化。
2.1 茶葉企業環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
2.1.1 負相關關系
權衡理論的支持者認為,茶葉企業環境行為占用企業財務資源并因此降低其財務績效,而且企業從環境行為中獲得的財務收益也被認為是低于其成本的。以Whitehead為主的傳統學派認為,嚴厲的環境標準將使企業面臨更為復雜的環境挑戰和前所未有的高額成本,卻鮮有回報,從而降低茶葉企業的經濟競爭力。秦穎等通過聯立方程模型并參考意大利、荷蘭及我國某地造紙行業的數據對環境責任與經濟績效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其結果也是支持傳統學派的觀點。Stanwick通過對多個行業的120多家企業進行實證研究,認為企業收益率與排污量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表明經濟績效與環境責任是顯著負相關的。王欣、徐巖以北京地區86家上市茶葉公司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回歸模型,結果顯示,茶葉企業的環境責任對當年和次年的財務績效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而對第三年的財務績效卻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說明茶葉企業追求較好的環境責任,在環保方面投入的過多,導致制約企業財務績效的結果。
2.1.2 正相關關系
然而,傳統的經濟推理不斷的受到各種挑戰,茶葉企業處在一個動態競爭的世界中,設計適當的環境標準能夠觸發企業創新,從而降低綜合成本或提升產品價值,最終能夠實現雙贏的局面。茶葉企業通過處理來自自然環境的帶來的挑戰的過程,可以形成稀有且獨特的組織資源和能力,進而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并為企業提升財務績效。通過構建環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動態關系模型,并提出“基于組織能力的企業環境責任”的理論模型,把組織能力視為茶葉企業環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紐帶,同時還驗證了環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一種正向的反饋關系。
2.1.3 短期負相關、長期正相關
研究表明,短期應急式的污染治理投資,導致茶葉企業的環境責任和財務績效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而從長期來看不僅可以減輕污染情況,而且還能提高生產效率,故而,茶葉企業環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是一種正相關的關系;此外,環境投資回報率與短期利潤之間是負相關關系,當衡量由此產生的附加值時,環境投資回報率對企業的長期財務績效具有積極影響,說明茶葉企業環保實踐的投入成本在短期內不能完全收回,但是可以寄希望于未來。
2.2 茶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相關性
2.2.1 負相關關系
茶葉企業社會績效與財務績效存在負相關的關系,因為,茶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必須花費額外的成本,這種成本使茶葉企業在和不承擔、少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進行競爭時會存在不利的條件。李正通過對2003年滬市531家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得出結論認為企業當期承擔的社會責任越多,企業的價值就會越低。
2.2.2 正相關關系
陳德萍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實證研究發現,中國茶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提升有促進作用。利用KLD數據庫中1991-1995年650家企業的樣本數據,把行業、規模、前期財務績效作為控制變量,經過回歸發現企業社會績效的增量變化與同期、滯后一期及滯后二期的銷售增長率存在正相關,這樣的結果表明了茶葉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能夠為企業帶來良好的社會聲譽和認可度,這種無形資源通過促進產品銷售使企業在市場中獲益。利用時間序列回歸分析發現了茶葉企業社會責任與長期績效存在積極的正向影響關系。楊紅心依據利益最大化理論,通過多元回歸分析和建立模型來檢驗上市茶葉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結果表明:上市茶葉公司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茶葉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可以對財務績效形成正向影響,并且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這種影響存在著滯后性和整體長期性的效果。
2.2.3 短期負相關、長期正相關
有研究表明,茶葉企業當期社會責任情況對財務績效產生負面影響,而長期社會責任情況對財務績效產生正面的影響。張兆國等以中國2007-2011年滬市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進行研究,發現滯后一期的社會責任對當期財務績效存在著顯著正向的影響。
2.2.4 二者關系受所有制影響
運用OLS回歸對模型進行檢驗可以發現,不論當期還是滯后一期,茶葉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都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而且,國有性質會降低茶葉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正向影響;對此,作者認為出現這種結果可能是因為媒體網絡發達、信息傳播速度快,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情況可以在短時間內改善企業的社會形象,并作用于茶葉企業財務績效的提高,大大縮短了滯后效應的期間。
關于茶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相關性的研究,根據按觀點所整理的文獻的篇幅和內容來看,支持負相關觀點的文獻相對較少,而且其研究期間主要局限在當期,并沒有將研究區間放在長期內;支持正相關,尤其是長期內正相關的文獻相對較多,更符合企業持續經營的假設和企業生產經營的實踐。因此,經過對比后,本文更傾向認為茶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在長期內是正相關的。此外,還有部分學者的研究發現,茶葉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受所有制的影響,這部分研究從篇幅上來看比較少,但為本文研究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1]張兆國,靳小翠,李庚秦.企業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交互跨期影響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3(8):32-39
[2]秦穎,武春友,翟魯寧.企業環境績效與經濟績效關系的理論研究與模型構建[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04(8):111-117.
[3]吳興華.多元視角下企業績效與社會責任的關系研究[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0(6):10-14.
[4]李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研究——來自滬市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06(2):77-83.
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資助“民營企業社會責任對其財務績效的影響研究——以天津市兩家上市公司為例(20142140)”
左春芳(1981-),女,內蒙古烏蘭察布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