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劉娜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遼寧沈陽110159)
淺談中式茶館裝修設計與應用
周磊,劉娜
(沈陽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遼寧沈陽110159)
中國的茶文化,是千百年來茶葉歷史的衍生物之一。而作為其重要承載體的茶樓,更是與其密切相關。隨著人們精神文明的發展需要,茶樓從簡單的社會功能,延展出物質和審美等眾多功能來,日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這些作用,都與茶樓的設計風格密切相關。因此,大多數茶樓的設計,都會融入茶文化的裝飾元素在內,以求更好的愉悅大眾。本文以茶樓設計為主體,探究茶文化裝飾元素在其設計中的運用。
茶文化;裝飾元素;茶樓設計
遠古時期神農氏遍嘗百草,以茶解毒,而后茶便演化為日常飲品,從此開始綿延發展。茶樓應運而生,飲茶也普及到民間。茶文化更是從茶本身而來,帶有身后的文化內蘊以及歷史底蘊,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財富。華夏民族勤勞聰慧,將茶藝文化糅合進茶樓的設計當中,創造出中國人獨有的茶道內蘊來,成為一種文化發展的新風尚。
飲茶普及到民間,與普通民眾的生活產生密切聯系,久而久之形成飲茶文化。這才使得飲茶有了成為營生和具有營業性的可能。起初,讓飲茶能夠涉足服務業和營利業的載體是茶攤。南北朝的神話小說《廣陵嗜老傳》中有言:東晉元帝時(317—322年),有一老婦每天早上提著一器皿的茶水,到市場上去賣。市場上的人,源源不斷地來買茶喝。這正是中國古代茶樓的雛形。而茶樓最開始,也并不以此命名,人們稱其為“二厘館”。每次用茶后,付茶錢“二厘”,因之得名。隨著唐代茶葉種植的廣泛發展,尋常百姓就很快將其列為生活中,最終成為體閑消遣方式。這是茶樓形成的社會基礎之一。宋代開始,茶樓開始興盛。大街小巷,城鎮鄉里,隨處可見。并且宋代的茶樓已經不單純是茶攤的簡單營利,茶樓的經營之人開始注重開發茶樓的其他作用——如接洽、交易、聚會和曲藝等,還注重飲茶的氛圍營造。張擇端的著名畫作《清明上河圖》中,也體現出這一點。北宋京城汴梁,有一座人人皆知的連接南北兩岸的大拱橋。拱橋南段林立著不少茶樓,摩肩接踵。趕集之人,或是飲茶體憩,閑談放松,間或有人憑窗遠眺,這些場景均反映出茶樓在宋代時期的空前繁盛。到了元代和明代,茶樓的數量不斷增加,但在本質上與宋代時期并無太大差別,只是在經營和買賣上更為注重。而到了清王朝之時,從一開始的入侵、空前強盛、到淪落為列強的殖民地,這些社會的變動,都可以在茶樓這樣一個小場所形成縮影。“太平父老清閑慣,多在茶樓酒舍中。”正是康乾盛世之時,百姓們的生活寫照。
設計都會遵循一定的原則,茶樓自然也是如此。除了在以茶文化的內在底蘊作為基礎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之外,茶樓還應該體現它作為體閑消遣場所的功能。為了進一層面地說明茶文化裝飾元素在茶樓設計中的運用,本文以茶文化裝飾元素在茶樓設計的幾個應用方面來加以闡釋。以便更好地來展示,中國的傳統茶文化是如何被融入茶樓設計中去的。
2.1 家具的應用
茶樓,作為一個人們日常生活體閑娛樂之所,必然要滿足人們的所需。而家具,它則是中國傳統匠人精湛技藝與華夏民族精神的載體,更是具有茶韻味的茶樓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中國傳統家具的頂尖發展時期,在明代和清代。這個時期,也代表著此時的家具能最大限度上地呈現出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今大多茶樓中所擺設的家具,就是在很大程度上沿襲和創新了明清時期的家具風格。例如,茶樓中常用的床、椅子、桌、架格、屏風等家具。這些“仿古”般的家具風格特征,在一定意義上,正是由擺設在茶樓中的傳統家具所決定的。
現在的茶樓,無論如何選擇其中家具的擺設,無疑是要體現兩個原則——“藝術性原則”和“實用性原則”。因為茶樓不僅有社會功能,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求,茶樓的審美作用也日益占據了較大的比重。茶樓設計者,要注意“對接”茶道文化,和飲茶氛圍的“渲染”。茶樓的內部結構和空間設計中,切記不可違背“實用性”和“藝術性”這兩個原則。這二者相形而生,任意一者都不可或缺。
2.2 建筑構建的應用
茶樓的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密不可分。通過對中國傳統建筑構建的分析,從中提煉出相關的傳統元素并形成具有濃厚的興趣和深刻的認識,才能更好地探討出如何在當代茶樓中運用傳統建筑元素的方式方法。顧名思義,建筑構建就是一個建筑中用來構造和形成它的所有元素。
在現代茶樓中,多為運用清代建筑的構建元素。因為清代時期的茶樓,對茶樓環境的選擇十分講究。《揚州畫舫錄》中記載了不少揚州的風土人情和各式各樣的建筑。例如“清茶館”、“野茶館”、“二葷鋪”等各類形式,滿足了社會各個階層對茶樓的功能需求。罩、隔扇、門窗、欄桿、天花、瓦當、梁架等,都是常用的傳統建筑構建元素。這些元素種類繁雜,內蘊豐厚,形式多樣,常常被以“直接運用”的方法,應用在現代的茶樓構建之中。使得現代茶樓不僅具有社會功能,在審美功能上也足以進一步地發展深化。
2.3 陳設品的應用
擺設,指陳設;陳設之物,是用來美化或強化視覺效果的、具有觀賞價值或文化意義的物品。陳設品常被稱為“軟裝飾”,在空間設計之中,常常成為點睛之筆,從而讓整個空間具有靈魂和氣息。
陳設品在現代茶樓的空間設計中,運用比較寬廣。幾乎所有種類的陳設品,都可以在現代茶樓中找到它們的蹤跡。通常,設計者們會采用各種各樣的組合方式,來讓陳設品變成文化景觀,以求表現出某一種特殊的意境所包含的情感,而后能夠傳達情與思。使得人們可以暢游在精神的世界里,陶冶情操,溫潤靈魂。這由陳設品和茶空間在茶文化韻味的渲染下,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無一不讓人體味到什么是“天人合一”、“物我兩相忘”的道學境地。同時,這也體現出華夏民族高雅的哲學觀與審美觀念。
3.1 茶樓的色彩與風格的搭配
茶樓,顧名思義,就是以“茶”這一具有中國古典文化氣息的元素為主題,而進行設計和布置的場所。所以,如果要讓人們感受到茶樓所反映出來的文化氣息,就必定要緊密圍繞著“茶元素”和“茶文化”的中心而設計。
如何讓人們在茶樓中體驗到中國傳統茶文化,與現代技藝的完美融合,便是設計者們需要考慮的重中之重。中國古典主義風格,無疑是最佳的茶樓設計風格之一。將無限的中國古典茶文化融入到現代的設計中去,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從而讓茶樓的賓客切實體味到茶文化的內涵體現,則是在眾多茶樓中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
3.2 茶樓空間設計與分析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品酒賞茶,便是在亭臺樓閣,畫舫水榭之中進行。所以如今大多茶樓,也便以亭臺,角樓的外觀形象來設計。久而久之,人民的審美便會產生疲勞,進而失去對茶樓的興趣。此時便需要創新,將一些人們無法輕而易舉看見的場景和湖光水色之類的元素,“搬進”自己的茶樓,形成文化內涵的縮影,以求更好地體現出中國古典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不僅包含了茶香,更是與天地萬物緊密相連,體現著我國古典文學和美學的概念與宗旨——講究“天法地、地法道、道法自然”的觀念。從而更好地將茶文化與茶樓聯系在一起,由外及內、由內而外地形成一個渾然的整體。
茶樓不單單是展示茶藝、茶道、為人們提供體憩的場所,它更承載了綿延千年的濃厚茶文化元素。對于茶樓的設計者來說,茶樓的設計,已經不再是建筑工藝學科的專業術題,更是一道包含了很多文化氣息的考驗。在茶樓的設計方面,不僅要求設計者精通茶道,更要求其設計體現出茶文化的精髓和其內斂的氛圍,還要擁有對文化和人民精神需求的敏銳觸角,以更好地適應潮流發展,使茶樓可以與時俱進,來面對不斷的挑戰。
[1]陳文華.淺談唐代茶藝和茶道[J].農業考古.2012(05).
[2]王秀萍,朱海燕,朱旗.明清茶學思想的審美內涵——以茶詩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3).
[3]竺濟法.宋僧吳理真是如何演變為西漢茶祖的[J].茶博覽.2011(07).
[4]董曉.中國茶文化的審美觀照[D].山東農業大學2012.
周磊(1982-),男,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劉娜(1978-),女,遼寧沈陽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