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紅曉,李娟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1120)
利用茶資源開發綠色旅游的策略探討
麻紅曉,李娟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重慶401120)
我國作為一個旅游業大國,擁有上千年的茶文化,將茶文化資源和旅游業有效結合,可以為我國的茶葉產業開拓出新的市場,進而讓悠久的茶文化名揚四海。基于以上認識,本文在分析茶資源開發的基礎上,探討茶綠色旅游的發展策略,以求實現二者的有效互動與融合,讓綠色旅游找到新的文化載體。
茶葉資源;綠色旅游;開發;策略
旅游業一般被人們稱作“無煙產業”或者是“朝陽產業”,旅游業的穩定發展已經和汽車產業、石油產業共同成為全球三大產業。對于茶來講,它已經成為了21世紀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在新的市場環境之下,茶產業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其觀賞性也逐漸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就拿綠色茶旅游來講,它摒棄了茶葉傳統的生產方式,而開發出了一種以茶文化為主的旅游新理念,將旅游產業和茶產業有效結合起來。在這種新的產業文化中不僅可以有效推進茶產業的發展,還能帶動起周邊相關產業的發展,進而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1.1 以茶為主的旅游產業推動了茶產業的經濟發展
從目前茶產業的發展形勢來看,茶農對茶葉的品牌意識較為淡薄,沒有更好地利用好茶資源,從茶農的經營模式上來看,主要呈現出“規模小、較分散、隨機性”等特點。同時茶產業中的產品上游競爭激烈,茶農們的收入微薄。對此政府部門應該大力扶持茶綠色旅游,這樣就會誕生出一種新的產業形式,一方面可以進一步增加廣大茶農的經濟收入,同時還能推動我國茶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以茶葉為主題的旅游形式將是擴大茶葉市場的主要途徑,也是茶產業發展的重要模式,這將進一步解決國家所提出的“三農”問題。
1.2 感受不一樣的農家風情,欣賞茶園景色
通常情況之下,茶農都是將茶園建在山上,這里不僅擁有適宜的種植環境,而且茶園也構成了優美的農耕畫面之一,成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對于我國的茶葉種植來講,茶農們已經漸漸地開始種植有機茶,以此保證種植的茶葉天然無污染,茶葉種植區域也沒有受到太多的污染。茶農們所建立起的農家樂,對于生活在大都市中的城市居民來講就是一個世外桃源,城市居民可以在農家樂中盡情地放松,同時把繁重的生活壓力拋之腦后,細細品味閑適的鄉土氣息。除此之外,在茶園中游人還可以體驗一下采茶的樂趣,進而體會到勞動的充實感。
1.3 將茶文化滲透到旅游產業中
旅游的內容包括物質消費和文化消費兩方面,對茶旅游來講,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茶文化滲透在整個旅游過程之中。例如當游客游覽茶葉生產基地時,可以讓游客參觀茶的生產流程、制作工藝及相關的茶藝表演,除此之外,游客們還可以了解一些與茶相關的歷史文化。游客們還可參與到制茶的環節中,從而在勞動中獲得無限的樂趣,通過這些活動,游客放松心情的同時還學習到了與茶相關的知識。所以說,將茶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在一起,不僅可以提升旅游產業的觀賞性和文化性,還能讓游人在旅游中獲得茶文化知識,促進茶文化的傳播,推動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
2.1 茶資源在旅游產業中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所謂的旅游產業就是將自然景色和人文文化融合在一起,以此形成的一種吸引人前來觀賞的活動,組織者在整個活動經營過程中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對茶旅游來講就是以茶為主,同時融合自然、經濟及社會文化為一體的旅游產業。我國茶文化歷史相對久遠,同時也是茶葉出口大國。在我國的歷史長河中,不管是任何一個階層都對茶情有獨鐘,從中也衍生出了許多與茶有關的藝術形式,進而產生了各種以茶為主題的藝術產品,例如茶詩、茶畫、茶戲等,除此之外,茶和自然環境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營造出一種優美的自然風光,進而將茶資源與旅游產業聯系在一起,以此建立起豐富多彩的茶文化,從中發掘出更多的茶資源。對于旅游資源來講,茶資源對于整個旅游產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旅游產業也會進一步推動茶資源的發展,其中包括以茶葉為主的周邊商品,進而可以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來消費,同時讓廣大游客體驗不一樣的審美。
2.2 農家樂旅游如火如荼
從目前旅游產業的發展形勢來看,旅游產業逐漸走向大眾化,各種不同的旅游模式層出不窮,同時人們在旅游產業中也在發掘一些具有特點的旅游資源,進而將其打造成為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旅游商品。從各種旅游資源看,茶旅游資源極其引人注目,茶區經營者可以有效利用茶資源形成以“農家樂”為主的旅游產品。讓都市中的游人遠離城市的喧嘩,走進自然,走進茶的世界。在這種以田園風光為主的旅游產業中,讓游人們可以感受到清新的空氣,樸實的民風,品嘗到天然無污染的食品。所以說農家樂旅游在整個旅游產業中擁有著較大的發展潛力,從我國農家樂的發展形勢來看,目前農家樂的數量依舊成直線上升,農家樂的發展理念是將第一產業逐漸地轉變成為第二或者第三產業,進而拓寬這個產業的發展路徑。因此對茶旅游來講,可以借鑒農家樂的經營模式,讓廣大的游客不但可以感受到不一樣的茶文化,而且也能讓游客感受到不一樣的田園風光。
3.1 加強旅游基礎設施的建設
旅游產業是一種帶動性極強的產業,在旅游項目的發展過程中涵蓋了餐飲、住宿、交通、通訊及衛生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其一,在旅游產業中不但要滿足與游客各種觀光體閑的需要,同時還要為廣大的游客提供良好的體憩支持,比如可口的飯菜。在茶業旅游中地方的特色菜系也是整個旅游項目的一部分,在這種餐飲中主要以地方的農家特色菜為主,尤其像杭州的“龍井蝦仁”將茶與菜融為一體的特色菜,進一步體現出以茶為主題的菜肴。其二,在茶旅游中還可以建設一些相對干凈的農家主題旅社,不僅經濟而且實惠。其三,茶農們要對茶園進行科學的規劃,以此滿足游人進出茶園方便。在對整個茶園進行規劃時,務必要保證整個茶園的生態性。在對以茶為主題的旅社設施建設上不一定要求檔次較高的裝修,而是要體現出農家人樸實的特點,在基礎設施建設上要與茶園的生態環境相對應,防止農村環境形態城市化。例如在茶園的小路上鋪設柏油,不但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也失去了原有的鄉土氣息。這樣就是畫蛇添足,不僅破壞了田園的風光,而且也讓農家樂失去了自身的特點。通常情況下,游人們能夠去茶園旅游,他們不是追求那種奢侈豪華的旅游體驗,而是想擁有一種恬靜閑適的田園情懷,游人們希望在農家樂中住的安心,玩的愉快。
3.2 以市場環境為背景,開發出不同形式的茶文化專題旅游新產品
在我國的茶文化旅游中,務必要以市場發展為參照,同時還要按照茶文化的特點,不斷創新完善其產品,進而開發出一種嶄新的旅游產品。茶產業也要注重茶葉品牌的建設及市場銷售的推廣,同時也要與旅游管理單位有效的合作,借助旅游資源推動茶產業的發展,以茶文化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其中茶文化主要包括茶的采摘、制作、選水、煮茶、品茶、禮儀及茶詩、茶畫、茶歌等方面。其中從不同角度的茶文化中體現出旅游產業的六大特點,進而開發出與游客需求相適應的旅游產品。相關的旅游主管單位可以按照茶旅游發展的特點推陳出新,研發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旅游產品。旅游相關部門可以在茶旅游中引入一些相對原始的交通形式,例如騎馬、坐轎子、坐馬車等,這樣更能給游客一種古樸的感受。建立以茶為主題的居室,游客們可以在這種居室中過夜,在茶室的設施建設上要以茶文化為主題,進而體現出茶鄉的特征和茶文化知識。古人有句名言“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游客們可以在茶旅游中學習到課本上沒有的與茶相關的知識,從而提升游客的文化素養。增強游客的生態體驗,可以建立起以茶為主題的農家樂,以此進一步推動生態旅游的發展,將游客帶入到一種田園的意境中,感受茶園的美麗風光。游客還可以學習一些采茶、種茶及制茶的知識,從勞動中獲得收獲的喜悅,游客們還可以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茶葉,同時還可以將其帶回家或者饋贈好友。
3.3 提升茶葉工作人員的茶文化知識和職業素養
對茶旅游來講,其一要求工作人員務必保持一種微笑服務,不管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信,同時面帶微笑;其二服務人員務必要對游客講普通話。同時,旅游工作人員不光要學習一些旅游相關的知識,還要了解一些與茶相關的文化知識,其中像茶種的辨別、茶具的使用、品茶的技巧等要進行系統性的學習,這樣才能為游客進行詳細的介紹,從而提升游客對茶文化的興趣、豐富游客品茶的意境,以此進一步推動游客對茶文化的理解。這些茶旅游工作者主要畢業于茶藝學校、旅游職高,都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同時對茶旅游工作人員還要不定期地進行培訓與測試,使得工作人員不斷地更新自己掌握的知識。
3.4 借助網絡新媒體,大力宣傳茶業旅游,以此提升市場占有率
隨著旅游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茶旅游務必要推陳出新,研發出一些新的旅游產品,進而提升旅游市場的占有率。由于茶旅游的主要對象是城市居民,因此茶旅游可以借助網絡新媒體來進行宣傳推廣。目前茶旅游宣傳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將茶旅游推廣出去,一些經濟實力較好的茶業旅游公司可以建立起自己的宣傳網站,將茶鄉的基本情況及主要特色通過互聯網平臺推廣出去,進而吸引更多的游人來此。除此之外,還可有效利用綠色營銷策略宣傳茶業旅游,以此提升茶鄉的知名度。
大力發展茶業旅游可以將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有效地融為一體,進而形成一種以趣味性及參與性為主的茶旅游產品。如果要想茶業旅游更好地發展下去,那么就需要不斷的創新。將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與現代旅游聯系在一起,以此將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收入,進而使得以茶業為主的旅游產業逐漸地變得成熟,使得我國的茶旅游走向世界,讓廣大的游客在茶園中感受到不一樣的田園風光,從茶文化中感受到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明。
[1]張耀武,龔永新,黃啟亮.山區茶業與旅游業協同發展研究——以湖北省秭歸縣九畹溪鎮為例[J].中國茶葉加工,2013(2):10-14.
[2]李品娜,定光平.羊樓洞磚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與保護[J].中國商論,2015(6):121-123.
[3]劉海燕.旅游業對茶產業的影響研究——以武夷山市為例[D].華僑大學,2015.
[4]常衛鋒.創意視角下河南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策略探討[J].開封大學學報,2015(2):20-23.
[5]祝思華,張佳.我國茶文化旅游開發的思考[J].農業考古, 2014(5):224-226.
[6]肖博華,和諧,馬宇謙等.民族特色茶文化產業鏈發展調研——以西雙版納為例[J].科技創業月刊,2013(10):51-53.
[7]冀豐淵.京津冀協同發展介紹[A].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對接京津——解題京津冀一體化與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對接京津與環首都沿渤海第13次論壇)論文集[C].廊坊市應用經濟學會, 2016:7.
[8]連季婷.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河北省經濟策略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5.
[9]王娟.京津冀旅游資源一體化發展研究[D].燕山大學,2013.
2015年度重慶市教委科學技術研究項目(項目編號:KJ1503102);2016年度重慶市教委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6SKGH246)。
麻紅曉(1980-),男,河南平輿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旅游教育、區域旅游規劃。
李娟(1987-),女,重慶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旅游教育、區域旅游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