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超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中國傳統民族符號在現代茶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陸超
(武漢設計工程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我國傳統茶具藝術的審美性主要體現于個性手工藝技術,該加工技術滲透于茶具的材質選擇、造型構造、色彩搭配和機理紋路,在茶具產品設計與生產兩個重要環節均能尋找到印記。筆者在本文中主要針對中國傳統民族符號在現代茶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展開深入淺出的討論與分析,并希望能夠為新時代、新環境下的現代茶具產品設計提出較為新穎的設計思路,且能將傳統手工藝技術融入到現代茶具產品設計。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符號;現代茶具;產品設計
當前,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傳統茶具產品設計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了一些變革,此些變革往往反映的是一種思路趨向變化,也是設計理念和加工技術的創新。下文,筆者分析中國傳統民族符號在現代茶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旨在通過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提升現代中國茶具產品設計的水平,讓中國茶具步入國際舞臺,繼續傳播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眾所周知,我國傳統茶具兼合了實用美和藝術美,其以實物形態呈現于世,能夠真正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和品茶人的個性風格。然而,不得不說,茶具加工與產品應用必然會附帶一些實用方面的功利性。以茶之功效著手,我國將茶視為“國之精華”、“大地之精華”,喝茶可以提神益智,可以解渴潤喉。而茶具則作為喝茶的工具,其產品設計的初衷便在于此。隨著我國現代文明的推進,國人將一些獨具匠心的藝術元素逐一滲透于現代茶具產品設計當中,讓喝茶不但能夠使其上升至人文關懷和精神審美,而且將茶藝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也未嘗不可。國人喝茶既講究物質需求,又不缺失精神追求,現代茶具產品設計與制作,將中國傳統民族符號應用到現代茶具產品設計,使得喝茶完全超越單純的物質實用范疇,讓其成為一種獨特文化和精神審美的形式,方顯國人地位和文化身份。
1.1 功能美
中國茶具產品在功能方面展現的美往往指的是特有文化的認知層面。相較于日常餐飲工具,茶具產品不再僅限自身的簡單認知,透過茶具產品我們應該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一定的認識。我們知道,茶具在歷盡數千年文化熏陶過程中已然成為象征中國傳統茶文化的一種民族符號,國人透過這一民族符號也能解析到中國茶具產品的歷史文化。現代茶具產品的認知與其功能美不無聯系,既體現于茶具外觀特點又體現于文化情趣的藝術表現力,綜合兩方面便可喚起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追思,更傾向于對大自然和個體生命的無限向往。現代茶具產品可由人的感官把握形態特征,因而使得國人可以從茶具領悟到中國傳統茶文化的精深內涵,如人性美和藝術美等,此方面也是中國傳統茶文化最值得繼承和發揚光大的地方,也是中國傳統茶文化最為光輝的藝術表現載體。由此可見,現代茶具產品實際上已經超越了日常生活工具的基本范疇,它可凌駕于功能實用更高層次、高境界的藝術審美領域。周作人曾于《喝茶》一文講到:“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話來說,可以稱作‘忙里偷閑,苦中作樂’,在不完全的現世享受一點美與和諧,在剎那間體會永久。”周作人所講的“美”自筆者看來大致可以理解為喝茶人通過茶具感受風格迥異的藝術造型,而“和諧”一詞則為喝茶人和茶具產品之間能夠從心里層面達成一種互通互識,或許能夠從一種天真笨拙的茶具造型中領會到自己兒童時代的影子,或許也能從紫砂茶具中想到自己兒童時代手工捏泥的樂趣。
1.2 技術美
現代茶具產品除了展現功能美以外還能為人呈現技術美。技術美反映的是加工工藝和生產流程,且必須將材料的選擇與應用巧妙結合。國人自古以來便以認識到材料對于工具加工的重要性,選用一種材料要極力發揮材料的效用,不管是陶土、勃土還是紫砂,在塑造現代茶具產品方面均能發揮漆塑形簡單且自由便利的特征。設計者采取特定的加工制作工藝與材料的性能相結合,創造出形態各異和造型多變的茶具產品。須注意的是,現代茶具產品的設計要靈活選用材料,要充分發揮材料特色性能,因材設計,因材加工,不但能夠保證茶具產品的物理功用,還能提升茶具產品自身的審美藝術水平。比如說,陶土材料的應用,可使得茶具產品外觀更為圓潤順滑,同時輔以釉彩更能彰顯藝術作品的表現效果;紫砂材料的應用,可使得茶具產品具有古樸、憨厚和親近自然的造型風格;陶瓷材料的應用,可保證茶具產品做工更為細膩和精巧。除此以外,現代茶具產品的技術美還能于人性化造型處理、彩圖設計和加工燒制等多個方面予以體現。
2.1 存在問題
現代茶具產品雖不能完全稱之為藝術作品,但喝茶者正是通過茶具來體會一種品茶超然于外的精神底蘊,這一點必須要歸功到茶具產品的外觀造型。通常,茶具產品的外觀造型設計都具有一定特殊意味性的形式體現,涉及外觀線條、空間造型、色彩搭配和質感營造等,且相互之間也以一種協調呼應的關系存在。近些年來,現代茶具產品的造型設計風格不斷豐富,整體設計水平穩步提升。然而,受限于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和意識形態等因素,現代茶具設計的基本理念并未發生質的轉變,由此造成現代茶具產品設計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越來越遠,與中國傳統民族符號的融入逐漸脫節。僅從中國傳統民族符號在現代茶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來講,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其一,民族符號與現代生活聯系不足。現代茶具產品設計過分強調傳統文明風格,卻嚴重忽視現代生活環境下國人精神世界的變化;其二,茶具產品設計與市場消費關懷不成對等。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鼎盛發展時期實際上是由封建社會士大夫貴族消費階層主導的,現代社會市場消費與封建社會完全不同。要知道,茶具作為一種市場商品,只有對市場消費群體定位準確才能真正將產品推銷出去;其三,傳統審美與現代審美差異過大。現代社會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追求個性化發展,人們也把茶具作為體現個人風格和個人審美趣味的載體。茶具設計者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忽視了現代審美的個性化、多樣化特征,自然無法設計出具有審美個性的茶具;其四,產品設計的工藝手法較為單一。現代茶具產品以陶器、陶瓷制作技藝為基礎,僅僅吸收或借用書法、雕刻和傳統繪畫的外在形式,沒有對這些藝術內在的表現形式進行挖掘。
2.2 應用創新
從中國傳統民族符號著手,抓取特色素材,以專業設計思維和靈活多變的設計手法實現現代茶具產品設計創新。
2.2.1 更新理念實現更好地創新價值
以我國各行各業所涉及作品設計情況來看,設計作品是否能夠贏得群眾的歡迎主要在于是否具有新意。“觀念改變了,新市場自然會出現”,這是對我國消費市場設計領域最為關鍵的總結。新設計理念的出現往往源自對消費市場的細致洞察,更新設計理念最關鍵的條件是摒棄常規思維。現代茶具產品造型設計要廣收各類信息,并極力尋求可以增進自身思維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通過自我思考,讓現代茶具產品設計能夠在成果中突破更大的價值束縛。不論是生活必需品還是工藝品在價值方面多多少少會有所體現,倘若沒有則說明該物品將失去存在意義。比如說,我們吃飯用的碗筷,喝水用的杯子,學習用的文具,工作用的文件夾等都具有一定經濟使用價值,而茶具作為一種藝術品應在經濟使用價值的前提下注入更多的文化價值,使之成為一種具備良好收藏意義的藝術品。
2.2.2 創新裝飾設計和材料工藝
現代茶具裝飾圖紋設計要保留傳統精華,并合理融入一些新時期時尚元素,取長補短,查漏補缺。通常,裝飾圖紋有具象圖紋和抽象圖紋兩類,具象圖紋可基于不同設計技法和高新科技手段選取自然素材構成設計成品。抽象圖紋則秉承傳統文化融入傳統符號元素,并輔以一些時代元素。現代茶具產品的創新設計應該大膽嘗試,還須符合規范要求。設計的裝飾圖紋應該以絕大多數人的審美作為標準,充分體現地方特色的藝術風格。與此同時,怎樣在有限資源和有限時間的前提條件下制作出品質上佳的茶具產品是我們作為專業設計人員所關注的問題。茶具產品創新材料工藝可以一種回歸自然的方式予以呈現,如運用自然界里的竹、木、藤、麻、貝殼、葫蘆和蘆葦葉等材料。同時,如玻璃、橡膠、織物、裝飾板、皮革和海綿等材料也是我們塑造現代茶具產品造型的重要原材料。但是,并非任何材料都能被運用到茶具產品設計中,現代茶具產品設計對于材料的選擇也應具有一定標準。諸如工程塑料、無定型材料等新興材料的運用應關注是否與人體有益。
2.2.3 創新造型設計
茶具造型是產品設計的關鍵,也是設計效果的點睛之筆。當代人的審美需求已在潛移默化中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藝術品的需求顯然是當代人追求生活品質的一種形式。從以往造型設計千篇一律,無新意、無創新的情況來看,我們在此方面還需加大付出力度,多融合其他學科的技法和設計原理,并謹慎掌握地方文化特色,以獨具創新的藝術造型令人眼前一亮。
茶具于不同地域則具有較為顯著的地方區域特色。一定程度上講,茶具是國茶發展的附屬品之一,其主要的特點為民族性和藝術性。現今,在我國社會經濟環境中,現代茶具不斷可以發揮傳揚地方文化的作用,還能通過不斷創新設計實現特色化發展和功能多樣性發展。如上特征也是現代工業產品在設計層次方面相一致的地方。近十年,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極其迅猛,隨之帶來的經濟發展欣欣向榮。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揚與繼承也是近年國人致力尋求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所討論中國傳統民族符號在現代茶具產品設計中的應用,正是基于此目的,也希望通過此文為相關行業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1]房國棟.傳統民族文化符號與茶具的設計創新[J].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學報,2011(1):65-67.
[2]楊光,高恒建.簡述赫哲族傳統文化的天人合一觀[J].世紀橋,2001 (11):42-42.
[3]裴小亮.現代視覺設計中的中國傳統吉祥圖形的應用[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9(3):134-135.
[4]蔣登攀.淺析傳統民間藝術在中國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J].藝術教育,2011(4):174-175.
[5]劉琳.淺談元素提取法在紋樣設計教學中的運用[J].大眾文藝, 2012(1):129-130.
陸超(1980-),男,湖北武漢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