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紅(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海口 570100)
法律保護機制在茶品牌保護中的應用研究
田麗紅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海口 570100)
品牌是企業的核心要素之一,茶品牌是我國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凝結體。作為茶葉生產大國,我國傳統茶品牌的法律保護還存在兩大難題,一是缺乏強有力的茶品牌法律保護機制,二是國際市場茶品牌保護難度較大。本文針對我國傳統茶品牌法律保護的不足,探討我國傳統茶品牌法律保護機制的構建,即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的茶品牌保護經驗,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健全法律法規保護機制,提升茶葉經營企業品牌保護意識,增強保護理念。
法律保護機制;茶品牌;民族文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人們對健康的飲食文化更加重視。飲茶作為休閑健身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喜愛。尤其是我國飲茶活動與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很多知名的國茶品牌,如“西湖龍井”、“武夷山大紅袍”、“黃山毛峰”等。中國是世界茶葉的故鄉,是茶葉的主要生產國,也是較大的茶葉消費國。當前,我國有繁多的茶葉品類,中國茶葉品牌享譽世界,在全球茶葉市場中已形成了從采摘、加工、包裝、推廣、營銷等一系列的完善產業鏈。在茶葉市場營銷中,品牌無疑是企業形象的代言人,一個優秀的茶葉品牌不僅能宣傳茶文化、民族傳統文化,還能宣傳企業形象,縮減企業營銷成本等,因此,茶品牌的保護是世界各國政府和企業均十分重視的問題。
但是綜觀我國茶品牌法律保護市場,我國傳統茶文化起步早,但是做大、做強的茶葉品牌并不多,很多茶葉品牌更多是依賴于外包裝名稱的宣傳得以打出品牌,而不是因為茶葉本身,例如西湖龍井和云南普洱,正是因為外包裝使用了該名稱,這兩個茶品牌后來才得以確立。而我國在茶品牌法律保護機制上面的建設還存在著明顯不足,造成市場上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非常普遍,這對我國茶品牌的保護十分不利。并且隨著市場多元化的發展,茶葉市場競爭十分激烈,相關的法律保護機制不完善,更容易產生傳統茶品牌之爭問題,王老吉涼茶品牌之爭就是個典型案例。基于我國茶品牌保護法律建設現狀,本文著重探索法律保護機制構建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并分析我國茶品牌保護中法律機制構建的不足以及未來的完善策略。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品牌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成為企業生產經營中一個重要管理領域,品牌的重要性對企業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國關于企業品牌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逐步完善。但是綜觀我國傳統茶品牌現狀,我國茶品牌競爭能力不足,難以在國際市場上與大品牌相抗衡。一些企業對茶品牌的認識還較淺薄,對品牌的塑造和理解不到位,難以制定有效的企業茶品牌發展戰略,因此茶品牌的保護思路更無從談起;另一方面,綜觀我國茶品牌法律保護現狀,關于茶品牌的相關法律法規十分不健全,相關部門對茶品牌了解不透徹,茶品牌法律保護機制的法律定位、法律執行等無法精確實施,因此從整體來看,我國傳統茶品牌的法律保護機制構建存在著“有心無力”的尷尬狀態。
1.1 缺乏強有力的茶品牌法律保護機制
由于我國茶葉市場普遍缺乏強有利的法律保護機制,造成我國茶葉市場“山寨茶”層次不窮,這極大地影響了茶葉企業和茶品牌的良好形象和信譽,對我國傳統產品塑造和茶文化的宣傳和發展也造成了極其負面的影響。在法律保護機制建設不足的現狀下,我國“山寨茶”現象表現多樣化,進一步增大了規制難度。當前山寨茶的現象主要為以下四種:一是茶品牌的直接盜用,例如市場上常見的西湖龍井、云南普洱等,很多都是直接盜用,包裝沒有任何更改。盡管西湖龍井、云南普洱是對茶葉產品的一種統稱,但是該品牌被企業注冊之后,就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企業直接盜用該名稱進行茶葉經營就存在侵權行為;二是將某一著名茶品牌增加前綴或者后綴,例如市面上很多常見的“福建新福茗茶”就是對“新福茗茶”的侵權;三是將茶葉品牌注冊為公司的名稱,混淆消費者的視聽,誤以為公司品牌經營的茶葉產品就是該著名茶葉品牌;四是在中國香港等不受大陸內地知識產權法律管轄區域注冊已經類似于某個茶品牌的公司,直接在茶產品包裝上寫上該公司的名字,故意讓消費者產生錯覺。
實際上,不論是哪種“山寨茶”現象都是一種侵犯行為,都對我國茶企業和產品產生了較大的惡意傷害,這種變相盜用傳統民族茶品牌的侵犯行為必須受到法律的制裁,我國茶葉市場缺乏法律保護機制的現狀必須得到徹底改變。
1.2 國際市場茶品牌保護難度較大
我國茶文化起步早,但是民族茶品牌建設時間卻較短,茶葉資源整合、利用、配置能力,與國際大品牌茶葉公司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尤其是我國缺乏大型的茶葉經營龍頭企業。以立頓為例,作為英國著名的茶葉品牌,立頓已經響徹全球,成為全球最大的國際茶葉經營企業,在全球市場范圍內,立頓的知名度和信譽度都是十分良好的。而由于立頓經營的全球化戰略,立頓的產業鏈和法律法規保護機制建設都十分健全,如立頓已經形成了多品類產品,紅茶、綠茶、奶茶等。隨著立頓企業品牌推廣、營銷的發展,立頓公司在經營推廣中堅持“知識產權,至高無上”,對立頓品牌的保護范圍和保護力度不斷擴大。而我國茶葉經營企業的法律保護意識和理念均存在明顯不足。根據有關統計,當前我國茶葉經營企業有7萬多家,但是進行茶葉商標注冊的企業僅有幾千家,數量差距相當之大。在茶葉國際貿易經營中,我國從事茶葉外貿經營的省級以上的公司有12家,而進行注冊商標,擁有獨立品牌的公司僅有4家,僅為1/ 3。從數據中可以明顯看出,我國企業對茶葉品牌法律保護的認識存在重大不足,我國絕大多數的茶葉經營企業處于無法律保護的現狀環境中,被侵犯就會成為常態。
以上研究表明,我國傳統茶品牌保護還存在很長的路要走,我國茶葉企業要走向國際市場的舞臺,創建民族茶品牌企業,就必須構建完善的茶品牌法律保護機制。
2.1 借鑒西方國家先進的茶品牌保護經驗
美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先進理念一直走在前列,美國政府和企業將品牌不僅僅定義為一種商業信任,更是一種信念和文化。因此,美國知名茶企業將企業品牌保護作為管理的重點,設立公司專門的品牌研究管理團隊,專業從事企業品牌保護和推廣工作;美國各大茶葉經營公司除了將保護民族茶葉品牌作為核心任務外,還堅持不懈地致力于打造企業產品品質,構建優質的服務,制定完善的產品營銷策略,從而協同與企業產品品牌的塑造工作;美國國會對企業品牌的保護工作也十分重視,國會定期對品牌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修正,或添加或刪除,以促進傳統品牌的壯大為宗旨。例如美國“301條款”規定,對任何有損美國商業貿易的國家,會給予嚴格而有利于美國企業的貿易制裁行為,這對促進美國傳統民族品牌的發展起到了良好的法律保護作用。
在亞洲地區,日本和韓國對品牌的保護也十分關注。日本將品牌保護作為一項國家戰略進行實施,通過樹立日本品牌以提升日本的國家形象。對于民族品牌項目,日本政府會給予項目保護和支撐,尤其是對于那些凝聚日本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品牌項目,在項目進行研發和推廣期間的費用,日本政府會給予70%的資金支撐,其主要目的是促進這些富有日本民族文化和特色的品牌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另外,日本政府管理部門還專門下設民族品牌管理部,進行日本品牌產品的推廣和宣傳。例如日本“知識產權戰略本部”,就是專業從事日本民族品牌保護工作的:第一,堅持市場的公平競爭,促進日本民族品牌的發展,增強企業競爭活力;第二,加強對民族品牌的法律保護機制的構建,促進企業個性發展;第三,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立足民族傳統;第四,樹立滿足消費的世界民族品牌。與日本相類似,韓國的民族品牌保護被稱之為“艦隊式”發展戰略,韓國政府給予傳統民族企業以多方面的優惠,包含稅收、貸款、市場準入等。目的是幫助那些具有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品牌能在初創期不斷壯大,促其成功邁向成長期,樹立韓國傳統民族品牌;除了給予政府優惠外,隨著民族品牌企業的不斷發展,韓國政府還會幫助企業進行品牌宣傳和推廣,增強民族品牌的國際和國內市場競爭能力。
2.2 完善立法,嚴格執法,健全法律法規保護機制
立法是根本,也是加強我國茶品牌保護的法律基礎。在知識產品保護等方面,我國頒布有《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專利法》等,其中對產品商標保護、商標權的使用、包裝、名稱使用、新型設計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等均有詳細的說明。但是這些法案僅僅是對品牌保護的籠統法律法規,專門針對我國茶葉品牌保護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加之我國對茶葉品牌認識的不足,茶葉品牌的保護就沒有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保護立法。因此,上文提到多種多樣的“山寨茶”現象,其產生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這為茶類經營企業侵權提供了可乘之機。為此,我國首先要建立與茶葉、茶品牌保護的專項立法,形成一個健全的自上而下的茶品牌法律監督保障體系,并站在國際立法的視角上,將我國民族品牌的茶葉保護機制擴大到國際市場中去,以在全球范圍內促進我國民族茶品牌企業的壯大和發展。
2.3 提升茶葉經營企業品牌保護意識,增強保護理念
從我國茶葉經營市場現狀的分析來看,我國茶葉企業對品牌的保護意識處于較低水平,沒有認識到一個優秀的茶葉品牌在市場競爭和發展中的重要性,在茶品牌保護的投入上存在明顯不足。這就要求我國企業經營企業必須首先樹立品牌意識,打造專門的茶品牌文化保護團隊,塑造和推廣公司茶品牌,樹立國際品牌形象;其次,將企業茶品牌保護納入企業戰略發展體系,使其成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專門的企業知識產權研發機構,站在國際市場的角度上,對企業品牌進行保護;最后,企業有必要注冊產業防偽商標,規避他方對企業品牌商標的盜用,防止各類侵權行為的發生。
[1]蘇杉,李運倉.從王老吉涼茶品牌之爭淺析法律保護機制的構建策略[J].福建茶葉.2016(1):2-3.
[2]歐陽欣卉.基于傳統茶品牌法律保護的案例分析———以王老吉涼茶為例[J].福建茶葉.2016(1):23-25.
[3]馮曉青.回顧與展望:我國商標法理論研究30年[J].知識產權.2012(7):2-6.
[4]從王老吉商標之爭中學到了什么?專訪北京市集佳律師事務所律師桂慶凱[J].中國對外貿易.2012(7):45-47.
[5]李偉華.“王老吉”商標紛爭的是是非非[J].電子知識產權.2011(9):24-26.
[6]張中植.構建傳統茶品牌法律保護機制的探討[J].福建茶葉.2016(3):56-58.
[7]張健英.“峨眉山茶”品牌創建的相關法律問題[J].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2016(4):12-15.
田麗紅(1978-),女,河北保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