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嶺梓(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91)
基于刑事訴訟的相關概念淺議茶葉侵權的保護救濟途徑
張嶺梓
(河北公安警察職業學院,河北石家莊 050091)
刑事訴訟是在刑事司法活動中逐漸建立形成的一系列規法律規范,刑事訴訟的概念異常廣泛,從內容到原則與管轄再到訴訟參與人以及辯護代理和強制措施等均被包含于刑事訴訟的范圍。本文以刑事訴訟的相關概念為切入點,對茶葉侵權的保護救濟途徑進行了探析。在論述了刑事訴訟的特有原則與管轄范圍后,又從三個角度對茶葉侵權的法律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最后結合刑事訴訟的相關概念對茶葉侵權保護的救濟途徑提出了具體可行性建議。
刑事訴訟;茶葉侵權;保護救濟;管轄范圍
當前,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大眾沉迷于對利益的盲目追逐中,其法律道德底線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拉低,食品安全問題也層出不窮。我國作為茶葉生產大國,其茶葉品質因為“黑心茶商”的不法行為而令人擔憂。同時,消費者也由于舉證行為難以正常開展,導致其無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其合法權益,進而使得大量茶葉侵權案件中受害者的救濟路徑愈來愈狹隘。而刑事訴訟作為刑事實體活動的法律保障,其為茶葉侵權中的受害人提供了有效的法律救濟途徑,能使其依法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維護其切身利益。
通常情況下,訴訟活動依據其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刑事訴訟、民事訴訟以及行政訴訟。而刑事訴訟是指在訴訟當事人參與的情況下,司法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依法追究被訴者刑事責任的訴訟活動。刑事訴訟不同于刑事實體法律,其以刑事訴訟活動作為調整規范對象。我國奉行的是實體法與程序法并行的原則,刑事訴訟是刑事審判活動順利進行的法律保障,其對于訴訟雙方當事人利益的保護具有鮮明的促進意義。畢竟,程序法是實現公平正義的有力保障,其能引導雙方當事人以及相關司法人員的活動,賦予了不同刑事訴訟主體的不同權利與責任,能有序地促進刑事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一般來說,刑事訴訟是犯罪嫌疑人維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法律底線,其管轄制度以及實施原則對于刑事訴訟活動的舉證與調查具有一定的規制作用。“疑罪從無”是我國當前刑事訴訟審判的指導原則,對于刑事案件的審理判決具有重要意義。
1.1 刑事訴訟的特有原則
刑事訴訟的原則是根據刑事訴訟法而確立的法律規范,其與刑事訴訟活動的目的緊密相聯,是刑事訴訟客觀規律的反映,既能有效地懲罰犯罪又能促進人權的保障。依照我國的刑事訴訟法,刑事案件的偵查權、檢察權以及審判權均由不同的司法機關依法行使,其中偵查權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機關依法行使檢察權,審判機關則依法受理刑事案件。不同司法機關所承擔的職權也不同,但卻都是相互獨立的,其不受行政機關以及社會團體與個人的干擾,只須按照法律規定依法行使其相應職權即可。同時,司法機關在參與刑事訴訟活動時,彼此之間是相對獨立的狀態,其相互配合卻也互相制約,以便保證法律的有效執行。另外,被訴者有辯護權,其既可以依法進行自我辯護,也可以委托相關人員擔任辯護人,通過辯護來保障自己的人權。當然,最重要的是人民法院作為我國唯一的審判機關,未經其依法判決,任何人都不得被確定為有罪,只有法院才能對犯罪嫌疑人依法進行定罪。而且對于被訴者的法定不予追究責任情形,也應該依法不得進行追究。
1.2 刑事訴訟的管轄
刑事訴訟的管轄是指根據刑事案件性質的不同對其進行不同的管轄劃分,我國刑事訴訟的管轄通常分為立案管轄和審判管轄。立案管轄是依照公檢法機關職能的不同而將刑事案件依法劃分到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與人民法院分別自行管轄。不同的刑事案件其所屬不同的司法機關管轄,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刑事案件的偵查通常是由公安機關主導進行的,對于特殊案件則有檢察機關依法進行立案偵查,至于自訴案件是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此外,依據審判機關第一審權限的不同,可將其氛圍級別管轄、地域管轄以及專門管轄。級別管轄是依照刑事案件第一審審判權限的不同,將其依法歸置到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以及高級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地域管轄則是在同一級別的法院之間因為刑事案件所屬地域范圍不同而依法對其進行劃分,不同法院對同一刑事案件同時享有管轄權時,由最初受理的法院依法對其行使管轄權,但是必要時刻也可以將刑事案件移交主要犯罪地的法院管轄。專門管轄是指特殊案件由特殊法院管轄,例如軍事法院與鐵路運輸法院所受理的刑事案件就是專門管轄。
2.1 茶葉保護立法體系不健全
雖然,我國已經出臺了相應的茶葉侵權保護措施,但是,其大多是單行條例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法律規范。而且物質經濟的迅猛發展,使得茶葉侵權案件呈現出了新的法律特征,滯后的茶葉法律保護體系與當前的茶葉侵權現狀不相符合,而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茶葉侵權案件,茶葉法律規范也愈發顯得捉襟見肘。“法無禁止即自由”,茶商以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為托詞,鉆法律的空子進行非法行為,生產低劣不合格的偽劣茶葉,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擾亂了市場經濟秩序。同時,在茶葉的生產、加工、制造與銷售環節中,我國并沒有相關的法律對其進行依法規制,進而導致茶葉產品的質量問題愈益嚴重,消費者也因為舉證責任的不能而無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使得茶商的不法行為日益猖獗,嚴重損害了我國茶葉的美譽。
2.2 監督執法體制存在缺陷
茶葉屬于我國農產品的一部分,與其相關的法律保護措施大多是以農產品法律規范的形式而存在。農產品的法律保護體系也在逐日完善,但是執法機關的執法行為并沒有得到依法規制,也沒有明確的法律制度對其進行監督制約。面對茶葉侵權案件,受害者在向相關的機關提出維權請求時,執法機關并不能嚴格地按照法律規定對茶葉侵權者進行依法追究。執法不嚴是我國當前茶葉侵權案件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其不作為的行為助長了茶葉侵權者的氣焰,踐踏了法律的尊嚴,也使其更加為所欲為。另外,茶葉侵權案件的復雜性往往會涉及多個法律主體,其性質內容也是隨著案情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進而會出現不同人民法院對同一茶葉侵權案件享有同等的管轄權,然后為了避免承擔責任各法院會相互推卸,各職能部門也會因此而陷入混亂的局面。所以,不健全的茶葉侵權案件監督體系,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對茶葉市場混亂局面的形成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2.3 法律責任的追究制度不合理
當前,我國茶葉侵權案件日益頻繁,茶葉侵權性質也越來越惡劣,主要是因為其犯罪成本太低,法律責任意識淡薄。我國對于茶葉侵權案件的法律責任追究制度也存在不合理之處,其中對于茶葉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責任規定尚不明確,侵權人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也不清晰,進而使得茶葉侵權人肆無忌憚地觸碰法律底線。我國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理念,以法律為準繩對所有的市場行為進行規范化制約。然而,我國茶葉侵權案件的法律責任追究制度卻陷入了不合理的誤區,茶葉侵權案件越來越復雜,其所要求的法律責任制度也應該愈發完善具體,但是其制度卻漏洞百出,不僅沒有做到罪責罰相適應,而且連被害人的相關權益都無法予以保護,甚至淪為一紙空文,茶葉侵權人不能依照其所犯罪行而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3.1 以刑事訴訟原則為指導,加強茶葉侵權的保護立法
現階段,我國茶葉侵權案件屢屢發生,滯后的茶葉侵權保護法與低成本的法律責任制度,使得茶葉侵權行為更加猖狂。“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我國法律體系的指導原則,面對囂張的茶葉侵權行為,我國應該以刑事訴訟原則為基石,完善茶葉侵權的法律保護體系,加大對茶葉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首先,根據當前刑事茶葉侵權行為的現狀,立足于茶葉市場的發展狀況,確立茶葉侵權法律保護措施,形成完善的茶葉產品質量安全法律體系。而后,執法機關也應該切實做到執法必嚴,以法律規章制度為依據,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執法,對于茶葉侵權人的犯罪行為予以嚴厲打擊,司法機關應該依法根據其職能權限對茶葉侵權行為進行規制,然后彼此之間在相互配合中分工合作,共同打擊茶葉侵權行為,將茶葉侵權者的每一違法行為都納入到法律體系之下。
3.2 建立完善的茶葉侵權監督體系,嚴格追究刑事責任
茶葉是我國農產品的支柱,其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茶葉品質的好壞直接決定了茶葉國際化之路的順暢度。然而,作為茶葉故鄉的我國,茶葉品質低劣的原因是不健全的茶葉生產安全監督機制,為茶商的不法行為提供了方便。所以,我國應該依法成立專職的茶葉質量安全檢測機構,專門負責茶葉的生產加工制造的監督工作,使得茶商的刑事違法行為無機可乘,將其不法行為的苗頭扼殺在搖籃之中。而后,我國執法機關也應該加強彼此間的分工與合作,在打擊茶葉侵權行為時也應該加強合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以及審判機關應該依照刑法規定,對彼此的工作進行嚴密監督,從而促進完善茶葉侵權監督體系的形成。另外,我國也應該依法成立茶葉刑事侵權案件的監督小組,專門負責茶葉侵權刑事案件工作的開展,加強刑事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
[1]謝佑平,萬毅.刑事訴訟法原則:概念演進和辨析[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2(2):62-70.
[2]楊正萬,楊影.刑事訴訟目的理論反思[J].貴州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1):63-68.
[3]李桂蘭.用現代企業法律制度探討我國初級農產品侵權救濟的問題與對策[J].企業導報,2014(1):125-126.
[4]郭晶.刑事訴訟的速度干預理論初探———基于公信塑造與權益救濟的功能性反思[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4(5):55-66.
[5]王吉林.食用農產品侵權責任法律性質辨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7-61.
張嶺梓(1981-),女,河北保定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訴訟法學、犯罪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