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成都文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淺談茶葉品牌建設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思路分析
徐玲
(成都文理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從當前茶葉品牌建設的具體狀況,我們可以看到,很多茶葉生產企業缺乏品牌意識和品牌戰略,未能形成對品牌發展應有的重視,同時在品牌建設過程中,一方面有的企業缺乏維權意識,當時市場中存在對自身品牌進行仿造和假冒時,缺乏體系、完善的解決思路。而另一方面,有的企業則沒有品牌概念,當發現市場中哪些品牌有市場影響力,就抄襲哪些品牌,本文擬從當前茶葉品牌建設狀況及品牌建設意義入手,著重分析當前茶葉開發者在品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從而探究性提出茶葉品牌建設的知識產權保護思路。
茶葉企業;品牌建設;知識產權保護;思路分析
茶葉加工生產品牌化是茶葉產業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茶葉產業從單一的茶葉種植,引入市場元素,獲得收益的關鍵途徑。而茶葉從產品到商品,最重要的就是進入市場,只有進入市場,才能進行銷售。而想要進入市場,就離不開相應的要求,比如:產品的商標、產品的名稱,產品的銷售渠道等等。以往我們在進行茶葉生產時,對這些東西,實際上是比較缺失的,即使是老字號企業,也不懂得去注冊商標和品牌,同時在維權和保護自身品牌方面是十分缺失的。
1.1 當前茶葉品牌建設狀況分析
而目前茶葉品牌建設狀況主要表現為:目前我國茶葉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無論是茶葉產量,還是種植面積遠遠高于以往。在人們對茶葉龐大的需求影響下,茶葉銷量也大于以往。但在品牌建設上,首先,我國茶葉品牌建設取得了相應成效,經國家工商部門認證的品牌就達到了上百家。其次,當前多數品牌都為區域性品牌,其影響力小,規模效應差。缺乏極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品牌。最后,我國整個茶葉品牌建設尚且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是企業沒有體系化開發品牌的意識,戰略定位不明確。另一方面是整個茶葉市場魚目混雜,各種品牌都有,而其中最大的品牌對市場的占有率連5%都未能達到,品牌的價值未能得到有效發揮。
1.2 茶葉產業品牌建設的具體意義分析
只有推行產品的品牌化,才能為整個產業成熟發展奠定基礎和前提。品牌是一種影響力,是整個產業鏈條的重要象征,完善品牌就能為產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其次,建設茶葉產業品牌能夠有效提升茶產業的綜合競爭力,而這也是茶葉產業科學發展、持續發展的前提。建設茶葉品牌,能夠使得茶葉企業必須充分重視自身產品質量。可以說,筑造品牌是茶葉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最后,建設茶葉品牌是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途徑。如今人們對養生極為重視,在這一趨勢下,茶葉消費就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首要選擇,但事實上,只有品牌茶葉,才能讓消費者在發現問題后,追本溯源,查找問題的根源。
2.1 茶葉品牌定位不明確、品牌保護法律意識匱乏
當前,茶葉品牌定位的不明確和不確定性是茶葉產業開發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在茶葉品牌建設過程中,一般應由明確的方向和思路,但現實中的茶葉品牌建設大多隨意性強,缺乏體系化規劃。茶葉品牌保護意識匱乏也是目前茶葉品牌建設過程中所遭遇的重要問題。一方面可以說人們意識到品牌的價值,但卻很少有茶葉企業能明晰自身品牌定位。另一方面在茶葉品牌建設過程中,什么可以借用,什么堅決不能使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當前的重要狀況是一些茶葉產業開發者沒有茶葉品牌合法開發和保護的意識,有的企業是抄襲其他茶品牌,而有的是自身有獨立品牌,但缺乏有效維權,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嚴重的影響了茶葉產業的開發和持續發展。
2.2 茶葉品牌種類繁多、缺少知識產權認識,名牌意識不足
根據我國相關知識產權法的內容,其中規定:知識產權法所保護的客體需要具備可識別性、顯著性、地源性特征的名稱和符號等一系列表達方式。所以,對茶葉品牌建設的保護并不能完全涵蓋到全部種類的各個客體。而被保護的茶葉品牌客體具體應該是與茶葉有緊密關聯的名稱、茶葉產品生產商和茶葉服務組織的logo、標志等等。這些能夠直接或者間接地對茶的價值進行反映的元素,實際上就是茶葉的象征,就是茶葉開發的一部分。但目前的現實卻是以茶葉保護方式所構建的品牌很少,而這里邊,知名品牌和優質品牌基本沒有。
2.3 品牌擁有人的權責不明,茶葉產業管理水平不足
茶文化作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其在今天仍然有著龐大的利益空間和開發前景,因此,使其盡可能開發,通過構建體系化的完整產品體系,讓其融入市場發展,從而展現品牌發展的生命力。但茶葉品牌在開發、利用過程中被挖掘出的經濟價值,成為整個市場爭相追逐的對象。這就使得整個茶葉品牌的維護難度加大,同時,當前多數大規模的茶葉企業,尤其是老字號品牌,存在品牌擁有人與生產工藝繼承人之間相脫節的問題,造成了一大批品牌管理與應用相脫節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目前整個茶葉產業缺乏合理的指導和完善,整個行業內的問題,缺乏有力管理。
3.1 經營者要遵從市場經濟相關法規,以顧客利益為重、為本
茶葉品牌建設的落腳點應該是顧客利益,也就是消費者利益,無論品牌如何建設,也不管如何遵守知識產權法,都必須從顧客角度出發,也就是堅持以顧客利益為重、為本。以顧客為本,就從根本驅使茶葉產業開發者注重茶葉產品的質量,不做假冒偽劣產品,不以次充好,一切都以向顧客奉獻最大價值為要求,茶葉品牌建設過程中,如果能夠從根本上做到以顧客利益為重,那么其就能主動、全面的約束自身行為。只有從根本規范自己行為,使其遵從市場經濟相關法規,那么整個品牌建設才能落到實處。當然,這一行為是雙向的,當企業能夠以顧客利益為重,遵從經營法規時,那么顧客能獲得優質的服務,其自身也會繼續選擇茶葉消費,從根本上促進茶葉產業的整體發展。
3.2 經營者要完善知識產權覆蓋范圍認知,構建內外一體的品牌保護
實際上品牌不僅指的是產品,其涵蓋了整個鏈條,產品只是一種載體,是集中展現。除了產地、品種等因素,茶葉之間的口感和品質之所以存在差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生產、加工的細節不同,因此,正是這些細節決定了茶葉的品質。而這一系列流程實際上也是產品品牌的一部分,但目前很多茶葉在注冊品牌時忽略了對生產、加工工藝的申報,以至于茶葉品質保護不利,行業內水平缺乏提升,生產技術革新不力等等。所以在完善產品品牌保護時,必須注重從產品內涵、產品生產、加工制作程序一直到產品形象的全流程維護。而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是從根本上應用好了知識產權。只有構建了內外一體的品牌,才能為茶葉產業化建設、品牌化建設提供基礎。
3.3 對政府來說,必須加大必要投入和引導,構建知識產權應用環境
茶葉品牌建設應用知識產權過程中,必須充分發揮政府的力量,這是監督實施知識產權的執法、立法、司法主體。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和傾斜力度,提升茶葉企業經營者的品牌意識和品牌戰略,同時普及其知識產權知識,提升其對品牌的維護觀念。而只有政府才能為整個茶葉產業品牌維護提供充足保障。其次,政府要加強對茶葉經營市場的監管力度,針對市場上出現的品牌假冒偽劣問題和侵權現象堅決予以打擊。通過強化執法,維護整個市場的有序經營。以往茶葉品牌建設不到位,市場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監管,以至于整個茶葉市場都認為抄襲,假冒都未觸及法律,并為了利益,鋌而走險。因此,政府必須充分履行自身職責,做好市場維護。最后,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必要的標準和依據,并做好信息公開,讓消費者能夠清晰了解茶葉品牌的建設情況。想要在茶葉品牌建設過程中,做好知識產權建設,必須構建其具體應用環境。
3.4 消費者要堅持品牌導向,提升自身責任感和維權意識
消費者是整個市場中最重要的一環,無論品牌如何建設,無論品牌怎樣設計,其最終決定權都在消費者手中。對消費者來說,必須充分尊重茶葉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堅持維護茶葉產業建設者的勞動付出,要堅持品牌導向,積極維護各大茶葉品牌。當消費者在選購茶葉時,必須對茶葉品牌進行認真鑒定,不能因為產品價格,而姑息、縱容假冒品牌,一旦發現有侵犯其他品牌知識產權的行為,必須予以舉報,為品牌建設、維護貢獻應有的力量。此外,消費者還要對茶葉品牌的信息進行了解。在互聯網背景的今天,消費者學習知識更加便捷,因此想要有效監督茶葉品牌建設工作,就必須對相應知識進行有效補充和充分學習。
當前,消費需求市場遠遠大于供給市場的提供量,因此一時間,整個茶葉市場“魚目混雜”,一片混亂,各種有關假冒品牌,無品牌經營等問題陸續存在,這不僅影響了中國茶葉產業發展,更使得消費者的權益受的損害,無法得到保障,因此完善品牌建設,提升相關人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極為重要。此外,目前多數在茶葉品牌保護方面,認知比較狹隘,多數茶葉企業,只是對茶葉名稱的維護,對具有地理標志的茶葉名稱和茶葉生產制作工藝,茶文化內涵的保護方面,極度缺乏完善意識和思路。將這不僅不利于茶葉產品在經濟市場中的銷售和推廣,同時也造成整個茶葉產業體系的混亂和不完善。因此整個茶葉品牌建設和保護應該實施聯合方式、多樣化、多元化、體系化開發思路,最大限度的維護茶葉產業的價值。
[1]楊琳琳.茶葉品牌戰略研究——以寧海望海茶品牌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3(21):46-51.
[2]劉強.實現中國茶葉公用品牌與企業品牌共贏的博弈研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14(4):15-18.
[3]李楓林.地理標志產品的品牌保護與建設問題研究[J].科技廣場, 2014(17):134-138.
[4]肖健.農業知識產權保護及制度創新——基于湖南的實證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6):36-39.
[5]蔡麗輝,楊嚇強.淺談茶葉品牌建設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思路分析[J].福建茶葉.2016(1):62-69.
徐 玲(1980-),女,四川犍為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