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眉山 620010)
茶藝表演中古典音樂的選擇和應用分析
王柳
(眉山職業技術學院,四川眉山 620010)
一場美輪美奐的茶藝表演,需要演出者出眾的形象與氣質,需要精心布置演出場地,更需要空靈、清雅的背景音樂烘托和渲染。古典音樂的意境恰好與茶藝表演的文化內涵相得益彰,給觀眾以視覺與聽覺的雙重享受,在古典名曲的點綴下,彰顯茶藝的獨特魅力,給人以心靈的洗滌。
古典音樂;茶藝表演;選擇方式
有關茶藝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直至宋代,茶藝的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后來到了明清時期,茶藝已不單純只是為了飲茶而存在,書法、繪畫、樂曲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讓茶藝成為文化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本文所說的茶藝表演,即在藝術場景下,演出者為人們演示泡茶與品茶的過程,配以清幽、靈動的背景音樂,讓人們靜心感受茶道精神,感受茶文化的內在魅力,品茶也因此成為一種心理上的享受。在茶藝表演的過程中,環境和音樂都有特別的講究,從表演場地的字畫懸掛、茶具擺放位置以及古典音樂的選擇,都有其濃厚的文化內涵,每一個細節都將表演者的藝術素養體現得淋漓盡致。古典音樂作為茶藝表演中的“點睛之筆”,每一首曲目的選擇都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感受,給人以“獨坐小溪任水流”的寧靜之感,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感受茶藝的精髓。
2.1 源于大自然的靈氣之音
到大自然中采集風聲、水聲、瀑布聲、鳥鳴聲、海浪聲等等來自世間萬物的一切聲音,經過藝術加工最后制作成音樂,結合表演者精妙的茶藝技巧與手法,讓人恍惚間就像置身于大自然的山水之中,閉眼靜心品一杯茶,不僅嘗到茶之味,更能賞到茶之景。
2.2 現代樂曲
《精忠報國》、《春之聲》等現代樂曲就是隨著茶藝文化的演變而融入其中的,在傳統文化的茶藝表演中,恰當地采用現代樂曲,更加符合時下年輕人的審美情趣,實現了“傳統”與“流行”的完美結合。凡是符合茶藝表演的環境和氣氛,任何曲目都可以當作背景音樂,從而滿足不同群體對文化藝術的審美需求。
2.3 古典音樂
這也是茶藝表演中最常用到的音樂類型,古典音樂大多是通過葫蘆絲、琵琶、洞簫、笛子、古箏等樂器演奏,音調婉轉,情感細膩,是最符合大眾審美,也是與茶藝文化最為契合的音樂形式,常常讓品茶人沉浸其中,贊嘆不已。用于茶藝表演的古典音樂,從表現類型上大致可分為以下4種:
(1)呈現山水景色的音樂:曲調輕緩柔和,以抒情為主,如《瀟湘水云》、《流水》,寄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出人們對自然山水美景的熱愛之心,渲染表演氛圍的效果極佳,能夠讓觀眾更加深刻、真實地感受到蘊藏于茶文化之中的思想精華。
(2)呈現月下景色的音樂:曲風流暢、旋律悠揚,宛若絲綢般細膩的情感,如《春江花月夜》、《平湖秋月》、《彩云追月》、《關山月》、《霓裳曲》等,瞬間便將品茶者的思緒拉回到優美別致的江南水鄉,讓人倍感清新,體驗別具一格的江南風情。
(3)呈現禽鳥之音的音樂:如《空山鳥語》、《平沙落雁》、《鷓鴣飛》等,隨著串串音符的流淌,人們恍若置身于水墨畫般的景色中,感受茶文化與自然意境的完美結合,樂曲節奏抑揚頓挫,讓品茶人在委婉的旋律中體驗茶藝文化的精妙之處。
(4)寄托思念的音樂:如《遠方的思念》、《塞上曲》、《陽關三疊》等,伴隨音符的傾瀉而下,朋友分別的場景讓人無限惆悵,茶藝表演中加入此類音樂,有助于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品茶中思念多年未見的舊友,遙寄對朋友的思念之情。
2.4 近代樂曲
近年來,許多作曲家結合各種茶藝表演主題,創作出針對性更強、更能體現茶葉茶性的音樂類型,諸如《奉茶》、《桂茶龍井》、《烏龍八仙》、《茶雨》等,此類樂曲本身便蘊含著別致的茶藝風格,能夠把觀眾更快地帶到茶的世界,感受濃厚的茶文化和獨特的茶韻味,無論從情感、心靈還是思想上,均能得到釋懷與放松。
3.1 根據所在地的風俗民情來選擇
我國愛茶者眾多,品茶方式多種多樣,茶文化歷史久遠,不同地區的茶藝表演的風格也必然千差萬別,其中以反映當地風俗民情的表演形式愈發受到人們的喜愛,比如眾所周知的苗族打油茶、客家擂茶、藏族酥油茶以及白族三道茶等。充滿民族風情的茶藝演出當然要搭配具有少數民族風格的服飾、道具、音樂和場景布置,但是在茶藝表演與當地民族特色相互結合的過程中,人們常常對其它的環境、道具因素尤為重視,容易忽略背景音樂,以至于讓整個表演略顯單薄,為此,茶藝表演的設計者應深入了解當地人民的生活現狀與文化背景,選擇與茶藝最為契合的民族音樂,以便于在舞臺上真實地再現當地民族風情。
3.2 根據茶葉品種來選擇
作為盛產茶葉的大國,我國茶葉品種多,茶藝表演形式更是數不勝數,僅根據茶葉的種類,就有花茶茶藝、紅茶茶藝、綠茶茶藝等,茶葉的品種不同,其茶葉特性、泡茶方式、品茶方法就不同,茶藝表演自然也各有各的特點。所以,在實際演出中,應結合茶葉的品種、沖茶和品茶的方式方法來選擇與之相符的音樂,讓音樂和茶葉能夠自然融入同樣的場景、道具中,二者相得益彰,和諧統一。比如,表演紅茶茶藝,因為紅茶本身茶色鮮艷、茶香濃郁,所以比較適宜《出紅蓮》、《梅花三弄》等樂曲,不僅能夠展現紅茶的生動之“色”,更能彰顯紅茶幽然之“香”。比如,綠茶茶藝的表演大多節奏明快,演出者肢體動作輕柔,加之綠茶恬淡清雅,因此,選擇的音樂要節奏鮮明,旋律簡單,能夠充分表現出綠茶的茶性,古箏音色清脆,笛子音色圓潤,笛與古箏兩者相得益彰,恰到好處地為人們表現出綠茶茶藝的清新淡雅。比如,表演華農綠針茶藝,可挑選旋律悠遠綿長的《平湖秋月》、《姑蘇行》、《高山流水》等音樂,明亮清澈的曲調將華農綠針的濃香體現得尤為真切,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茶葉飄浮于透亮水面的甘甜之美。比如,烏龍茶茶藝的表演較為夸張,茶藝流程相對復雜,與其它茶藝形式相比,需要更長的表演時間才能體現出蘊涵其中的文化色彩,為此,我們可以選擇《春江花月夜》作為烏龍茶茶藝表演的背景音樂。比如,表演花茶茶藝時,選擇的音樂應盡可能地貼近花與茶,如《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茉莉芬芳》等,這兩首曲目能夠讓人展開聯想,在品賞間感受茉莉花的濃郁芬芳。
古典音樂在茶藝表演中的主要作用是點綴和輔助,烘托表演氛圍,在樂曲的渲染下讓品茶者能夠更為深刻地感受到不同茶葉的文化底蘊。然而在實際演出中,許多茶藝表演者對音樂的選擇并不謹慎,更傾向于向觀眾展示他們嫻熟、專業的差異技巧,過于夸張的“炫技”表演,難免會把深厚的茶文化置于尷尬境地,給人以“四不像”的感覺。為此,筆者建議廣大茶藝表演者應重視背景音樂的選擇,不同的茶藝表演配以相應的古典音樂,不僅不會掩埋表演動作和茶藝技術,反而更能突出表演者出眾的外表與藝術氣質。目前在茶藝表演中最常用的古典樂曲當屬《春江花月夜》和《高山流水》,經典音樂當然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然而表演者不能因為是經典就不假思索地應用到任何茶藝表演中,還是應該結合不同的茶葉品種來選擇最符合茶葉茶性,最能體現出茶文化的音樂,以此給觀眾更加生動、真實的文化體驗。
3.3 根據表演環境來選擇
茶藝表演之所以賞心悅目,除了表演者自身的功力之外,場地、環境的布置亦非常重要。倘若周圍環境與茶藝表演格格不入,那么無論表演者如何賣力,也很難把品茶者帶到茶的深遠意境中。當茶藝表演的環境設計妥當后,再搭配與環境相互協調的背景音樂,則會讓茶藝表演的藝術品位大幅提升,更容易讓品茶者在觀賞演出時放飛思緒,靜心感悟,在文化的熏陶中獲得心靈的啟迪。比如,茶藝表演的場地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觀眾人數是多還是少,周邊環境是高樓林立還是秀美山水,這些都是設計者應事先考慮周全的因素。倘若是在室內表演,則要想到室內環境風格、建筑風格是更傾向于古典還是現代,裝飾品和色調搭配是更傾向于古樸典雅還是新奇個性。倘若是在室外自然環境下表演,則要考慮山川、河流、季節、氣候、樹木等景色,選擇最貼近大自然的古典音樂,從而讓茶藝表演更好地融入自然山水中,讓人們領略茶文化的清新典雅。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的茶藝表演內容已不僅限于茶藝技術一種,為了讓表演更具有觀賞性,往往會加入書法、繪畫等藝術形式,給品茶者耳目一新的感覺。當然,背景音樂也應根據不同的藝術形式來選擇,就像融入了書法與繪畫的茶藝表演,在古典樂曲的選擇上,除了要想到是否符合茶葉的品種、當地的民族風情等,還要想到該曲目能否和書法、繪畫的表演藝術相符合。
總之,精美的茶藝演出,同時也應該是一場盛大的視覺盛宴。發展到今天,茶藝表演已然成為我國當代重要的藝術形式,從場景設計到演出內容都蘊藏著清新淡雅的藝術美。古典音樂的選擇,應恰如其分地與茶葉品種、周邊環境、當地風俗民情等因素和諧統一,從而讓茶藝表演淋漓盡致得體現出中華民族悠久的茶文化歷史,讓品茶者在藝術的熏陶中體驗茶之精華,茶之韻味。
[1]楊馮圓.傳統茶藝作品中的音樂創作藝術 [J].福建茶葉,2016(3): 127-128.
[2]王建樹.背景音樂在茶藝表演中的應用與選擇[J].福建茶葉,2016 (5):128-129.
[3]宋曉維.試論茶藝表演中背景音樂的選擇[J].廣東茶業,2013(3):34-37.
[4]王靜雪.茶藝文化中的民樂藝術[D].河北大學,2008.
[5]陳文華.論當前茶藝表演中的一些問題[J].農業考古,2001(2):10-25.
[6]齊學東.茶藝形式美研究[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91-96.
[7]陳志達,陳玉瓊.插花藝術在茶藝表演中的運用[J].茶葉通訊,2015 (3):44-47.
王 柳(1983-),女,四川眉山人,教育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