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好(欽州學院,廣西欽州 535000)
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探究
周作好
(欽州學院,廣西欽州 535000)
在我國長期的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系統化的文化體系和內涵,茶文化就是整個文化體系中的重要內容,通過對整個茶文化體系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看到茶具是整個茶文化創新發展的載體,欽州坭興陶茶具就是其中優異的代表。本文擬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發展歷史及狀況分析入手,結合當前欽州坭興陶茶具在生產傳承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通過有效融入欽州坭興陶茶具中所包含的價值理念,從而探究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工作開展思路。
欽州坭興;陶茶具;生產性;保護思路
我國是傳統的茶文化大國,在長期的飲茶歷史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以茶為基礎的文化元素,在整個茶文化體系中,不僅包含豐富的文化理念,同時也包含著體系化的物質元素,比如與茶相關的飲茶工具等等,就是整個茶文化體系中的重要要素。當然整個茶具產品在應用過程中,也經歷了一系列變化,尤其是隨著陶瓷技術應用不斷成熟,茶具的生產材料及生產工藝也實現了實質性提升。當然,受各個地區生產材料和應用技術的影響,其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具產品,欽州坭興陶茶具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之一。
欽州坭興陶茶具產自廣西欽州地區,這里不僅有著悠久的茶文化歷史,同時也是陶瓷技術發展和應用較為成熟的地區,而欽州坭興陶茶具從出現到形成以及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目前這一茶具藝術也被認定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可見該茶具的歷史地位。當然,在欽州坭興陶茶具傳承過程中,想要實現理想的傳承效果,需要認識到其關鍵在于對其生產材料的品質選擇進行優化,當然除了材料上的研發創新外,還要充分注重對其設計理念和具體設計技術進行創新突破,從而使其實現最佳設計效果。
我國是傳統的茶文化大國,而在整個飲茶歷史中,又在各個茶葉產地形成了一系列相關的地域文化內涵,在人類文明發展歷史上,文化是人獨立意識的重要表現,同時也是人類社會成熟發展的客觀詮釋。而茶具等實際上就是整個茶文化傳承的載體和基礎,因此通過有效創新和系統化完善,必然能夠實現最佳應用效果。
事實上,欽州坭興陶茶具不僅是一種文化載體,其同時還是一種重要的價值傳承要素,而且其還是我國茶具生產歷史中的重要要素,可是客觀的看,當前欽州坭興陶茶具在生產傳承過程中存在較大壓力,整個茶具未能實現系統化傳承發展,甚至在現代飲茶工具出現,并且應用日益成熟的今天,欽州坭興陶茶具面臨嚴重的傳承危機和壓力。
系統的看欽州坭興陶茶具在生產傳承過程中所遭遇的主要問題和不足,可以表現為如下:首先,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在生產過程中,缺乏使用素材和技術的創新發展,尤其是未能將現代化學合成材料技術與整個茶具生產技術相融合,從而大大限制了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效果。而且隨著當前人們對健康養生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如今人們對飲茶活動有著更大興趣,但是人們對飲茶的客觀條件和要求也出現了相關變化,尤其是人們更加注重整個飲茶過程的便捷性,因此欽州坭興陶茶具就很難滿足人們的應用要求。
此外,對于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生產傳承過程中,未能將市場需要和發展趨勢系統化融入其中,不僅如此,在當前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整體應用使得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在生產過程中,必須對科技技術進行融入。但當前都極為缺失。
通過對欽州坭興陶茶具進行系統化認知,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價值理念內涵,具體而言,其主要表現為:首先,欽州坭興陶茶具是對多種文化的有效融入,隨著當前人們對文化傳承的作用和價值認知日益全面,如今在開展欽州坭興陶茶具生產過程中,其只有將茶文化、地域文化及陶瓷文化相融合,才能實現有效傳承和發展。
其次,對于欽州坭興陶茶具來說,其還是滿足人們健康養生需要的重要物質,從當前人們的生活理念來看,健康養生已經成為其重要的生活內涵,因此,想要實現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傳承發展,就需要對整個茶具生產應用提供實質性幫助。
不僅如此,欽州坭興陶茶具作為一種有著1300多年發展歷史的傳統工藝,其中凝集了傳統工藝的發展內涵,在傳統文化發展日益復蘇的今天,將其中所包含的價值理念融入到整個生產過程中,關系到欽州坭興陶茶具的體系化發展和全面完善。當然,欽州坭興陶茶具也是世界上其他地區對我國進行有效認知的重要媒介。
而對于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工作實施來說,想要實現最佳效果,其實際上是一項系統化過程,也就是說對于該茶具進行生產性保護時,其需要充分做到:
4.1 優化茶具生產材料的研發力度,注重生產創新
首先,要注重對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生產所使用材料進行有效研發,通過完善鑄造材料品質的實質性發揮,從而實現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最佳效果。當然,生產材料關系到整個茶具的應用效果,尤其是對于整個茶具來說,其生產應用的基礎是材料上的選擇,因此,選擇合適的材料極為關鍵。結合當前化學合成材料研發技術不斷成熟,如今在開展茶具生產設計過程中,其需要將設計材料元素的有效應用,進行系統化改造。
4.2 革新設計理念,構建統一科學的生產標準
其次,要注重對茶具生產設計理念進行有效革新,尤其是要在傳承設計理念的同時,融入當前時代理念,通過系統化傳承,從而實現整個茶具生產設計的最佳效果。而對于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工作來說,其必須注重設計理念的有效創新,通過內涵融入,從而實現整個茶具生產設計的理想效果。結合當前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設計狀況看,多數情況下,由于缺乏合理完善的設計理念,從而影響到整個茶具生產的傳承。當然,在開展這一設計活動時,必須將設計理念與文化內涵系統化融入,通過賦予整個茶具生產相應的文化內涵和設計理念,從而實現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水平的實質性提升。不僅如此,想要實現最佳生產設計效果,還要在研究統一生產標準的基礎上,通過融入科學性的要求,從而為整個生產性保護工作系統化開展奠定相應基礎。
4.3 融入市場要素,提升保護理念,強化設計效果
此外,對于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工作開展來說,要通過融入豐富的市場元素,從而實現整個茶具生產設計工作的有效提升,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其通過有效借鑒市場元素,從而提升整個茶具生產設計的科技元素,尤其是通過引入市場機制,能夠讓整個茶具生產工作得到其他多個方面的融入,從而實現理想的應用效果。當然,完善的生產性保護工作,其需要有市場元素和科技內涵的實質性融入,特別是對于整個設計活動開展來說,只有融入市場因素,才能夠激發整個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提升欽州坭興陶茶具的市場影響力,進而為其實現有效保護提供相應支撐和幫助。當然,在將市場化元素融入到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時,還需要將消費者的具體理念和需要融入其中,從而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和系統化的保護思路。
4.4 完善權益保護機制建設,切實提升茶具生產的創新與完善
不僅如此,對于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工作開展來說,還要注重對整個茶具生產性工作過程進行有效創新與完善,特別是隨著當前整個茶具生產性保護工作開展日益成熟,其需要投入相應精力和時間,而整個生產性保護工作實際上就是一種重要投入,因此想要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可持續保護,就需要對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相應法律知識產權保護,通過法制機制建設,從而實現對欽州坭興陶茶具生產性保護工作開展的最佳維護效果。客觀的說,只要充分融入這些內涵要素,才能實現其權益的最佳維護。通過對當前我國整體茶具生產工作來說,可以看到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保護,從而限制了各方積極參與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的具體思路。
4.5 以科學技術融入提升為關鍵,創新茶具生產技術
最后,對于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工作開展來說,科學技術要素的有效融入,無疑是最佳解決辦法之一,而想要提升生產效果,優化生產技術,實現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最佳展現和詮釋,就必須將當前使用的科技元素與整個生產過程進行有效融入,通過系統化創新,從而實現理想的設計效果。隨著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應用不斷成熟,如今在具體創新過程中,其需要結合具體科學技術,通過發揮科技優勢,從而提升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效果。當然應用科技要素時,必須將整個科學技術水平提升與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思路相融合,只有實現先進技術,才有可能為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的生產性保護工作開展奠定基礎,尤其是在信息化技術成熟發展的今天,如果能夠應用信息技術,其不僅能夠有效提升茶具的生產水平,同時也能夠有效提升設計水平。
欽州坭興陶茶具是我國整個茶具生產體系中的重要要素,其中不僅濃縮了豐富的茶文化理念,同時也是傳統茶文化與地域文化等多樣元素系統化融入的關鍵,因此如何才能實現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生產應用與整個文化體系的系統化融入就極為必要。對于整個茶具生產來說,當前其在傳承創新過程中,面臨失傳的危機和壓力,因此必須結合多樣要素切入,從而為整個欽州坭興陶茶具生產性保護工作系統化開展奠定基礎。
[1]田時勝.壯族傳統手工藝的保護開發與經濟互動——以廣西靖西縣祿峒鄉凌準村制陶手工藝為例[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 2014(3):56-63
[2]陳劍波.新形勢下大埔陶瓷設計的突破點——開發具有客家風情特色的陶瓷藝術品的思考[J].陶瓷科學與藝術,2014(9):141-144
[3]吳小玲.實施傳統與現代工藝技術相結合力爭坭興陶業多出精品快出精品[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89-93
[4]陳文爽.粉煤灰和礦粉對坭興陶坯料及燒結體性能影響的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17):58-62
[5]章常紅.關于中職陶藝教育中國畫教學的研究——以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為例[J].安徽文學,2016(1):98-102.
欽州學院高級別培育項目:藝術人類學視域中欽州坭興陶的考察與研究(2014PY-SJ10);2017年廣西區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生產性保護研究。
周作好(1983-),男,山東濰坊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理論及應用。